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張九齡感遇

時間:2024-10-20 21:12:46 張九齡 我要投稿

張九齡感遇四首

  張九齡七歲知屬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后出詞人之冠”。有詩《感遇》12首,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聯,更是他高潔情操的寫照。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 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 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 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 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 此木豈無陰?

  讀著張九齡這首歌頌丹橘的詩,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頌》。屈原生于南國,橘樹也生于南國,他的那篇《橘頌》一開頭就說:“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見。張九齡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謫居地荊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國的郢都),本來是著名的產橘區。他的這首詩一開頭就說:“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屈原的名句告訴我們:“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可見即使在南國,一到深秋,一般樹木也難免搖落,又哪能經得住嚴冬的摧殘?而丹橘呢,卻“經冬猶綠林”。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

  丹橘經冬猶綠,究竟是由于獨得地利呢?還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贊頌。所以詩人發問道:難道是由于“地氣暖”的緣故嗎?先以反詰語一“縱”,又以肯定語“自有歲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瀾。“歲寒心”,一般是講松柏的。《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張九齡特地要贊美丹橘和松柏一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 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 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九齡遭讒貶謫后所作的《感遇》詩十二首,樸素遒勁,寄慨遙深。此為第一首,詩以比興手法,抒發了詩人孤芳自賞,不求人知的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春蘭與秋桂。屈原《九歌•禮魂》中,有“春蘭與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句。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換成了秋桂,師古而不泥古。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這是由于對偶句的關系,互文以見義,其實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指全株。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的意思,“葳蕤”兩字點出蘭草迎春勃發,具有無限的生機。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潔凈的感覺。“皎潔”兩字,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古體詩而只寫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張九齡在寥寥短章中,獅子搏兔,也用全力。詩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轉,七八句是合,結構嚴謹。而且做到了意盡詞盡,無一字落空。表現形式上,運用了比興手法,詞意和平溫雅,不激不昂,使讀者毫不覺得在詠物的背后,講著高雅的生活哲理。

  感遇十二首(其四)

  張九齡

  孤鴻海上來, 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 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 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

  這是一首寓言詩,大約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執政后,詩人被貶為荊州刺史時所寫。詩中以孤鴻自喻,以雙翠鳥喻其政敵李林甫、牛仙客,說明一種哲理,同時也隱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詩人就去世了,這首詩該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詩一開始就將孤鴻與大海對比。滄海是這樣的大,鴻雁是這樣的小,這已經襯托出人在宇宙之間是何等的渺小了。何況這是一只離群索處的孤雁,海愈見其大,雁愈見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單寥落。可見“孤鴻海上來”這五個字,并非平淡寫來,其中滲透了詩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顧”,突然一折,為下文開出局面。這只孤鴻經歷過大海的驚濤駭浪,何至見到區區城墻外的護城河水,也不敢回顧一下呢?這里是象征詩人在人海中由于經歷風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時也反襯出下文的雙翠鳥,恍如燕巢幕上自以為安樂,而不知烈火就將焚燒到它們。

  感遇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這是一種修行境界 在打坐中感受到(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淡泊明智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寧靜致遠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這種心如虛空唯一至精的感受 誰能知道呢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對自己還沒有達道的功夫的謙虛 還是經常有一點心亂 (飛沈理自隔) 想更上一個境界 一念不生是謂誠(何所慰吾誠?)

  這是一首寓言詩,大約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執政后,詩人被貶為荊州刺史時所寫。詩中以孤鴻自喻,以雙翠鳥喻其政敵李林甫、牛仙客,說明一種哲理,同時也隱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詩人就去世了,這首詩該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張九齡感遇】相關文章:

張九齡的《感遇》06-23

張九齡感遇08-02

張九齡的感遇07-30

張九齡感遇賞析08-20

張九齡《感遇》賞析06-12

張九齡的家世感遇08-24

張九齡感遇翻譯03-04

感遇張九齡的賞析06-30

《感遇》張九齡朗誦08-19

感遇張九齡推薦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