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曾鞏《道山亭記》閱讀答案
《道山亭記》是曾鞏的一篇文章。下面我們?yōu)榇蠹規(guī)碓枴兜郎酵び洝烽喿x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道山亭記
原文
閩,故隸周者也。至秦,開其地,列于中國,始并為閩中郡。自粵之太末,與吳之豫章,為其通路。其路在閩者,陸出則阸①于兩山之間,山相屬無間斷,累數(shù)驛乃一得平地,小為縣,大為州,然其四顧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緣絙②,或垂崖如一發(fā),或側徑鉤出于不測之溪上:皆石芒峭發(fā),擇然后可投步。負戴者雖其土人,猶側足然后能進。非其土人,罕不躓也。其溪行,則水皆自高瀉下,石錯出其間,如林立,如士騎滿野,千里下上,不見首尾。水行其隙間,或衡縮蟉糅③,或逆走旁射,其狀若蚓結,若蟲鏤,其旋若輪,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輒破溺④。雖其土長川居之人,非生而習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陸之險如此。漢嘗處⑤其眾江淮之間而虛其地,蓋以其陿⑥多阻,豈虛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閩為土中,所謂閩中也。其地于閩為最平以廣,四出之山皆遠,而長江(閩江)其南,大海在其東,其城之內(nèi)外皆涂,旁有溝,溝通潮汐,舟載者晝夜屬于門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麗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宮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閩山,東曰九仙山,北曰粵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蓋佛、老子之宮以數(shù)十百,其瑰詭殊絕之狀,蓋已盡人力。
光祿卿、直昭文館程公為是州,得閩山嵚崟⑦之際,為亭于其處,其山川之勝,城邑之大,宮室之榮,不下簟席而盡于四矚。程公以謂在江海之上,為登覽之觀,可比于道家所謂蓬萊、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閩以險且遠,故仕者常憚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樂,非獨忘其遠且險,又將抗其思于埃壒⑧之外,其志壯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聞,既新其城,又新其學,而其余功又及于此。蓋其歲滿就更廣州,拜諫議大夫,又拜給事中、集賢殿修撰,今為越州,字公辟,名師孟云。
《道山亭記》閱讀訓練及答案
6.下列句 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累數(shù)驛乃一得平地 累:連續(xù)、連接
B.非其土人,罕不躓也 躓:跌倒
C.豈虛也哉 虛:空虛
D.山相屬無間斷 屬:連接
解析:C項,虛:不真 實,虛假。
答案:C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列于中國,始并為閩中郡與吳之豫章,為其通路
B.不敢以舟楫自任也蓋以其陿多阻,豈虛也哉
C.陸出則阸于兩山之間或側徑鉤出于不測之溪上
D.其狀若蚓結其水陸之險如此
解析:C項,均為介詞,“在”。A項,成為/介詞,替。B項,憑借/因為。D項,代詞,它的/指示代詞,那。
答案:C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開篇極力描寫閩地山路水道艱險,以體現(xiàn)程師孟入閩任職“忘其遠且險”。
B.第1段作者用漢代將閩地的百姓遷徙于江淮之事,來強調(diào)這地方險狹多阻。
C.作者對于程師孟治郡的業(yè)績,單刀直入又紆徐和緩,將其政績曲折地展現(xiàn)出來,充分體現(xiàn)了曾鞏散文的藝術特色。
D.作者第1段寫閩地“遠且險”,分別從“陸出”和“溪行”兩方面入手,而各又分別從山路與“土人”、溪流與“生而習水者”兩部分落筆,條理清楚。
解析:C項的“單刀直入” 錯。
答案:C
9.將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至秦,開其地,列于中國,始并為閩中郡。
答案:到秦朝時,開拓它的區(qū)域,列于華夏統(tǒng)轄區(qū)域內(nèi),開始并為秦朝的閩中郡。
(2)雖其土長川居之人,非生而習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答案:即使是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來就練習水上功夫,也不敢擔任起行船的職責。
【曾鞏《道山亭記》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道山亭記曾鞏》閱讀題06-18
曾鞏《道山亭記》賞析03-05
曾鞏《醒心亭記》閱讀答案05-07
醒心亭記曾鞏閱讀答案09-07
曾鞏《飲歸亭記》閱讀答案及翻譯05-08
墨池記曾鞏閱讀答案11-16
曾鞏《學舍記》閱讀答案及翻譯08-09
《曾鞏》閱讀試題及答案08-12
曾鞏《城南》閱讀答案11-07
曾鞏絕弊閱讀答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