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再別康橋中英文對照版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xué)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的特點。下面是再別康橋中英文對照版,歡迎閱讀。
中文版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⑶,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⑷;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英文版
Goodbye Again, Cambridge!
I leave softly, gently,
Exactly as I came.
I wave to the western sky,
Telling it goodbye softly, gently.
The golden willow at the river edge
Is the setting sun‘s bride.
Her quivering reflection
Stays fixed in my mind.
Green grass on the bank
Dances on a watery floor
In bright reflection.
I wish myself a bit of waterweed
Vibrating to the ripple.
Of the River Cam.
That creek in the shade of the great elms
Is not a creek but a shattered rainbow,
Printed on the water
And inlaid with duckweed,
It is my lost dream.
Hunting a dream?
Wielding a long punting pole
I get my boat into green water,
Into still greener grass.
In a flood of starlight
On a river of silver and diamond
I sing to my heart‘s content.
But now, no, I cannot sing
With farewell in my heart.
Farewells must be quiet, mute,
Even the summer insects are silent,
Knowing I am leaving.
The Cambridge night is soundless.
I leave quietly
As I came quietly.
I am leaving
Without taking so much
As absp; piece of cloud.
But with a quick jerk of my sleave
I wave goodbye.
賞析
《再別康橋》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gòu)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xiàn)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是崇尚、贊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細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不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想。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滿目瘡痍的中國,是非顛倒的年代,艱難的民生,使詩人的康橋理想逐漸破滅。這首詩寫于一九二八年詩人重返英倫歸國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憶,而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蕩起陣陣傷感的漣漪!描寫康橋的自然美,表現(xiàn)作者對康橋的不舍眷戀及心底的惆悵,是這首詩的主題。
徐志摩以其獨抒性靈的詩風(fēng)靡一時。他的詩,輕靈飄逸,幽婉灑脫,集意境美、建筑美、音節(jié)美和繪畫美于一身,同時對中外詩藝進行融合,追求一種“純真的詩感”。這些在《再別康橋》可見一斑。
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致。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fēng)光為直接抒情對象,采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著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詩的第一節(jié):“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行文看似灑脫,實則是無奈與惆悵:詩人知道,康橋的美景是永存的無法帶走的,改變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經(jīng)的夢想,而帶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實濁的眷戀與憂愁。往下,詩人運用比喻,將金柳看成是蕩漾自己心頭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條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第四節(jié)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還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種“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開闊而悠遠,正如詩人那淡淡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愁情。那絢爛如虹的夢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間詩人輕輕地吟哦也許正是對往日康橋理想的一種悼念?情感在每一個意境中不斷升華至高潮。如果說詩的前四節(jié)描寫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節(jié)則回憶人的活動。詩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長蒿漫溯,在康橋?qū)舻那榫,那時的自己是怎樣的意氣風(fēng)發(fā)啊,現(xiàn)實中的詩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為要離別,因為離別時是滿心的不舍與惆悵。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的心境,如一張拉滿弦的弓,箭未離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搶了去,那淡淡的思緒曾有瞬間的高漲,但這高漲又在瞬間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來,呼應(yīng)了開頭。詩作的情緒線索是:淡淡的哀傷——逐漸升華——高漲瞬間——回復(fù)淡淡的哀傷,在這樣的線索中,整首詩情與景渾然一體。而詩人構(gòu)思之精妙體現(xiàn)于取裁的巧妙。詩的開頭:“輕輕地,我走了”詩的結(jié)尾:“悄悄地,我走了”兩個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說明詩人截取的是“走”這一瞬間,而并非從來到走這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一瞬間已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詩人的一系列情感與他所描繪的康橋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間中完成。瞬間便是永恒。也許,這也正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在眾多的離別抒情詩中脫潁而出,為世人所喜愛,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
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這首詩。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四句。每節(jié)各描寫一個景物一個意境,而節(jié)與節(ji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上承下啟的。以第二、第三節(jié)為例。第二節(jié)中,前兩句詩人描繪了河畔的金柳,后兩句采用層進深化情感。第三節(jié)則承第二節(jié)所寫的“波光”來寫“水底的清荇”。可見句子之間、詩節(jié)之間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詩人非常重視詩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詩作很考究詩歌的外形整齊。這樣的整齊偏重于詩的整體排列順序的整齊規(guī)劃,至于詩行長短并不做呆板限制。這首詩使用式的詩形,而詩句有長有短,詩的整體錯落有致而并不單調(diào)死板,使人在視覺上產(chǎn)生一種詩的參差錯落的圖案美及嚴謹穩(wěn)定中內(nèi)含變化的和諧感。
詩人說:“詩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義,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音節(jié)里!笨梢,詩人追求的是音節(jié)的音律和節(jié)奏。在其詩歌里,音節(jié)與內(nèi)容達到了自然完美的統(tǒng)一。“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兩個“輕輕地”疊用,與其說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說是詩人在有意增強節(jié)奏的輕盈。詩人將節(jié)奏視為詩內(nèi)在的生命,他所謂的“內(nèi)含的音節(jié)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詩行間“頓”的數(shù)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數(shù)的相等。頓,即按句中不同成分來區(qū)分音節(jié)。如詩的最后一節(jié)按意群可作這樣的劃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詩的每一句之間的頓數(shù)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詩富有整體一致的節(jié)奏感。在音韻方面,這首詩偶句押韻,同一節(jié)二、四句押相同的韻,造成了一種疊蕩起伏的音韻美。
這首詩采用現(xiàn)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tǒng)詩歌的含虛、典雅,又采用了音語中的語法調(diào)式,可謂中西合壁。而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用明顯體現(xiàn),詩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組組物象的顏色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這樣一幅色彩明艷的畫卷,與詩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為它的美,才令詩人如此難以割舍!
【再別康橋中英文對照版】相關(guān)文章:
再別康橋中英文對照09-14
《再別康橋》中英文版09-15
再別康橋中英文版07-26
再別康橋英漢對照09-13
《再別康橋》中英對照10-25
中英文對照有關(guān)成功的句子10-23
介紹上海的句子中英文對照11-01
再別康橋中英文11-11
《蜀道難》中英文對照翻譯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