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12個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寓言故事吧,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寓言故事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1
從前榆村有個叫榆苗的人。四十歲那年,被小鬼勾走,在去陰世的路上,榆苗對小鬼說:“我每年送你五萬冥錢,你就放了我吧。”小鬼一聽有利可圖,勾走個叫榆樹的老頭。
閻王一看對小鬼說:“叫你去勾榆苗,怎么勾來了榆樹?”小鬼辯解道:“這人是榆苗,長老了才成榆樹。”閻王一聽小鬼胡編,怒喝:“快去勾榆苗!”
小鬼心想,榆苗給這么多錢,還能勾他,就把一個叫榆墩子的勾了來。并向閻王報告說:“榆樹死了就被人砍了,現在只剩榆墩子了。”閻王聽了哭笑不得,心想:小鬼一定收了賄賂,決定自己去勾榆苗,回來再拿小鬼是問。
閻王來到榆苗家,看見榆苗正在推磨。榆苗見閻王來,便苦苦哀求:“閻王爺,我家有七十老母,你讓我把這點磨推完再跟你走吧,不然我娘以后吃什么呀?”見閻王搖頭便又說:“我以后每年給你五十萬冥銀。”見閻王無動于衷又道給您一百萬冥銀。”閻王聞聽,心中一喜,說道:“好吧,看你如此孝順,我就幫你推幾圈磨吧!”說著閻王開始推起磨來。榆樹看,心中暗喜又道:“閻王爺,我以后每年給您一千萬冥銀,您讓我活道百歲。給老娘送終吧。”閻王一聽一千萬冥銀,心中狂喜,說道:“好吧,我就成全你這片孝心。”說完,勾上本村的一個叫榆根的就走了。
小鬼見閻王勾回的也不是榆苗就問:“閻王爺,你怎么也勾錯了人呢?”閻王瞪了小鬼一眼說:“就許你勾個榆樹、榆墩子,就不許本王勾回榆根嗎?”
金錢只是數字本身的物理符號,它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們的幸福感。錢不是萬能的,幸福本身是不能用錢替代的`,對幸福的向往不能錯誤地轉化成對錢的盲目追求。我們不要做金錢的奴隸,為了它去推磨,也不要將“有錢能使鬼推磨”奉為信條,盲目追求錢財,助長恃錢為惡的腐敗風氣。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2
趙襄王向王子期學習駕車技巧,剛剛入門不久,他就要與王子期比賽,看誰的馬車跑得快。可是,他一連換了三次馬,比賽三場,每次都遠遠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趙襄王這下可不高興了,他于是叫來王子期,責問道:“你既然教我駕車,為什么不將真本領完全教給我呢?你難道還想留一手嗎?”
王子期回答說:“駕車的方法、技巧,我已經全部教給大王了。只是您在運用的時候有些,忘卻了要領。一般說來,駕車時最重要的是使馬在車轅里松緊適度,自在舒適;而駕車人的注意力則要集中在馬的身上,沉住氣,駕好車,讓人與馬的動作配合協調,這樣才可以使車跑得快,跑得遠。可是剛才您在與我賽車的時候,只要是稍有落后,你的心里就著急,使勁鞭打奔馬,拼命要超過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時常回頭觀望,生怕我再趕上您。總之,您是不顧馬的死活,總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實,在遠距離的比賽中,有時在前,有時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論領先還是落后,始終心情十分緊張,您的注意力幾乎全都集中在比賽的勝負上了,又怎么可能去調好馬、駕好車呢?這就是您三次比賽、三次落后的'根本原因啊。”
做事要目標明確,全神貫注。如果不專心致志,而只會考慮個人的利害得失,就會事與愿違。學習也是這樣,只有拋棄雜念,集中精力,才能使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取得好的成績。所以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專心致志,不計功利,努力將每一件事情做好。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3
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weǐ)。方明、昌寓在座一左一右護衛,張若、他朋在前邊開路,昆閽(hun)、滑稽在車后隨從。他們來到襄誠原野時,迷失了方向,七位圣賢都迷路,找不到一個人指路。
這時,他們正巧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便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
孩子說:“當然知道了。”
“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哪里嗎?”
那孩子說:“知道。”
黃帝說:“這孩子真叫人吃驚,他不但知道具茨山,還知道大隗住在哪里。那么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
孩子推辭不說。黃帝又繼續追問。
孩子說:“治理天下,就象你們在野外邀游一樣,只管前行,不要無事生非,把政事搞得太復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游歷,常患頭昏眼光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道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邀游,忘掉塵世間的一切。如今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世塵之外暢游。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什么。”
黃帝說:“你說的太含糊了,究竟該怎樣治理天下呢?”
“治理天下,和我放馬又有何不同呢?只要把危害馬群的.馬驅逐出去就行了。”
黃帝大受啟發,叩頭行了大禮,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方才離開。
關于一群好馬里混進了一頭害群之馬,導致整個馬群都不妥當的情景,還有個相似的說法叫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是不是很相似?這個故事啟示我們,第一點是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早發現、及早處理。第二點是要虛心向他人請教。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4
古時候,有個很窮的人,他的全部家當差不多都裝在他的腰包里,而他的腰包里從來就沒有過銀子。
有一回,他意外地得到三百兩銀子。這可讓他又喜又憂,放在自己家里吧,這個窮家只有四壁,哪兒也不是存放的地方;要是放在人家那里,人家一耍賴,誰會相信他這個窮漢子有三百兩銀子?要是整天帶在身上,別說不方便,萬一被人發現,輕則被偷被搶,重則性命難保。“我的青天呀,我有錢了,怎么還是不得安生呢!”這個人暗暗叫苦。
就這樣,他從白天考慮到晚上,又從晚上考慮到凌晨,這一夜,他在萬分緊張和焦慮中度過。門外大樹上傳來一聲“呀”的鳥叫,這個人的心差點被嚇得跳出來。他稍稍安定后,終于有了主意。他趁著夜色,扛著鐵鍬,拿著帶告示的'木棍,腰間藏著三百兩銀子,來到大路口,一鍬一鍬地挖下去,挖了一個洞穴,然后將腰間藏著的三百兩銀子卸下來,輕輕地放進去,用土填埋壓實,最后把帶告示的木棍楔入埋銀子的地方,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第二天早晨,喜歡到處溜達的鄰居王二來到大路口,一見這情景,先是納悶,隨即他就笑了起來。他急忙跑回家,拿來鐵鍬,三下五除二,就挖到了銀子。他把銀子拎回家,心里卻是一陣緊張。他想:我偷挖了人家這么多銀子,人家必定要告官。官府來人查辦,萬一懷疑到我怎么辦?對,為了不讓人家懷疑到我,我可以——
于是,他拿起筆墨,奔向大路口,在木棍的另一側認真寫上:“隔壁王二不曾偷”!然后他又把木棍小心地插回原處,放心地回家了。
王二這么一寫,更加能證明這銀子是他偷的啦。故事中的兩個人是不是很可笑?愚蠢的謊話正好暴露了他不想讓人知道的事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刻意隱瞞,反而暴露,這句話我們要銘記在心啊!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5
一位老板向我訴苦說,他的公司管理極為不善。我應約而往,到公司上下走動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
我問這位老板:“你到菜市場去買過菜嗎?”
他愣了二下,答道:“是的。”
我繼續問:“你是否注意到,賣菜人總是習慣于缺斤少兩呢?”
他回答:“是的,是這樣。”“那么,買菜人是否也習慣于討價還價呢?”
“是的。”他回答。
“那么,”我笑著提醒他,“你是否也習慣于用買菜的方式來購買職工的生產力呢?”
他吃了一驚,瞪大眼睛望著我。
最后,我總結說:“一方面是你在工資單上跟職工動腦筋,另一方面是職工在工作效率或工作質量上跟你缺斤少兩--也就是說,你和你的職工是同床異夢,這就是公司管理不善的病灶之所在啊!”
【評議】對員工的工資待遇過于苛刻的`話會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整個企業的凝聚力。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6
有個人生下來就雙目失明,不知道太陽是什么樣子,就去問眼睛好的人。
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形狀像個大銅盆。
盲人回到家中就敲起了銅盆,盆子發出了聲響。后來他聽到鐘聲,以為這就是太陽了。
又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發光,就像蠟燭一樣。
于是,盲人又去摸蠟燭,知道了蠟燭的'形狀。后來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竹笛,以為這就是太陽了。
太陽與鐘、竹笛相差太遠了,但是盲人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這是因為他根本沒有見過太陽,只是向別人打聽的緣故。
寓意:認識來源于實踐。依靠別人的只言片語來作判斷,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原文: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以為日也。日之與鐘、()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蘇軾《蘇東坡集·日喻》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7
一位老板向管理大師訴苦說,他的公司管理極為不善。管理大師應約而往,到公司上下走動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管理大師問這位老板:"你到市場去買過菜嗎?”他愣了一下,答道:“是的。”管理大師繼續問:“你是否注意到,賣菜人總是習慣于缺斤少兩呢?”他回答:“是的,是這樣。” “那么,買菜人是否也習慣于討價還價呢?” “是的.。”他回答。 “那么,”管理大師笑著提醒他,“你是否也習慣于用買菜的方式來購買職工的生產力呢?”他吃了一驚,瞪大眼睛望著管理大師。最后,管理大師總結說:“一方面是你在工資單上跟職工動力腦筋,另一方面是職工在工作效率或工作質量上跟你缺斤少兩——也就是說,你和你的職工是同床異夢,這就是公司管理不善的病源之所在啊!”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8
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安史之亂”造成了藩鎮割據、戰亂頻繁、百姓民不聊生。于是,戰亂嚴重的華北平原和關中一帶的百姓無奈往南遷徙,遷入淮南、江南、湖北、湖南、四川、福建等地,最遠的進入嶺南一帶。
大批災民遷入湖北一帶,引起了當地知府的恐慌,他立即派人去調查災民的具體情況,包括人數、習性等各項數據,好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當時負責此事的一名小官員叫劉湘,在對災民們進行詳細的調查之后,他寫了一份報告準備交給知府。此時,任朔方節度使的郭子儀經過此地,而劉湘以前恰好是郭子儀的手下。于是,劉湘便把報告先呈給了郭子儀過目。
“寫得很詳細,而且有理有據,很好。”逐字逐句看完之后,郭子儀連連點頭。但最后,他突然指著報告里的一句話說:“但是,這里的一句比喻很不恰當。”正在為郭子儀的褒獎而暗自欣喜的'劉湘一愣,不解地問:“一句比喻很重要嗎?”郭子儀接著說:“你在這里把災民比喻成潮水,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比喻。災民是活生生的人,比喻成潮水會讓知府在不自覺中忽略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而且災民無家可歸,來了之后很可能在此定居下去,而比喻成潮水后,也許會讓知府覺得他們會來來去去,最終返鄉。這很可能影響知府的決策,因為如果稱災民為潮水,知府就會專注于‘修建堤壩’,堵住漏洞,而不是接納災民,幫助他們更好地在此生活下去。”
聽了郭子儀的話,劉湘佩服地連連點頭,連忙修改了報告。正因為劉湘正確、客觀的觀點,知府采取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妥善安置了災民,為之后經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9
“桃李滿天下”是人們對辛勤育入、教出的學生遍布各地的老師的.贊譽之辭。那么,為什么稱學生為“桃李”,而不是其他的呢?
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的大臣,他做官時,曾保薦過很多人。后來他丟了官,只身跑到北方,見到一個叫筒子的人。
子質向簡子發牢騷說:“我過去培養了許多人,但是,當我遇到困難時,竟然沒有一個人來幫助我。你看,我如今就落得孤身一人的地步。”
筒子聽罷,勸慰子質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陰下乘涼,秋天還可以吃到可口的果實。可是,如果你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它不但沒有樹陰,而且還會長出刺來扎人。可見,培養人、保薦人也要注意對象。君子培養人才,就像種樹一樣,應先選好種子,然后再培植啊!”
因此,后人就用“桃李”來比喻有培養前途的人,現在則泛指學生了。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10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小老鼠奧里特正哼著他自編的歌兒。每當奧里特高興時,他就會唱這首小調。那這次奧里特又是碰到了什么高興事呢?原來啊,這只可愛的小老鼠得到了一個好聽的名字,也就是奧里特,之前他是無名且無姓的,因此他才這么高興。
那奧里特這個名字又是誰取的呢?大家很難想象,那是一只萬獸之王—獅子給奧里特取這個名字的。還是聽我慢慢講敘這個故事吧。
天氣十分晴朗的一天上午,好伙伴莫妮來奧里特家玩,他們玩了一個上午,都很開心。快到吃午飯的時候,莫妮說她該回家吃飯了,臨走前還送給奧里特一個藍色氣球。
看到這個藍色氣球,奧里特甭提有多開心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奧里特又唱了起來。奧里特顧不上吃飯,他跑出去想告訴其他的伙伴們他有一個好看的藍色氣球。
哇,好漂亮的氣球啊,好可愛的老鼠啊!這聲音是藍天發出來的。
因為這氣球跟我是一樣的顏色,所以它的'確漂亮。大海居然也說話了。
去你的,氣球跟我的顏色才一樣。藍天說。
跟我的一樣,你那不是藍色。大海說。
跟我的一樣,你的才不是藍色。藍天說。
烏云一來,你就變黑了。大海嘲弄藍天。
可憐的家伙,你看我比你不知大多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藍天也瞧不起大海。
哼!你根本就動不了,我可以隨便的改變自己的大小和形狀。再說,有本事你下來和我比試比試,看我怎么教訓你!
不和你一般見識了。藍天說,我要跟這只可愛的小老鼠玩玩。說完他便讓風姑娘卷起一陣風,風拖著奧里特手中的藍色氣球,將奧里特帶到了高高的空中。
奧里特膽戰心驚,他緊緊地抓著手中的絲線,不敢往下看,只有在心中祈求老天爺保佑,殊不知老天爺在玩弄他呢!
不是我說你啊,你怎么這么自私呢?可憐的小老鼠。人們都說我心胸寬廣,不像你,心胸狹隘的家伙!藍天指責大海。值得說明的是,奧里特是聽不到他們說話的聲音的。
人們都說我高高在上,對我表示無限的向往。不像你,人們可以坐著船踩在你的頭頂上,低賤的家伙!藍天也不甘示弱。
可憐的小老鼠奧里特,此刻他的身體飄忽不定,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一會兒直線上升,一會兒又直線下落……奧里特被弄得暈頭轉向,但求生的本能讓他死死的抓住手中的絲線不放。
大海看不下去了,他怒吼一聲,然后卷起千丈高的巨浪,越過一座座屋宇,在空中將奧里特卷到了海里,而房屋都安然無恙!大海沒有急著向藍天夸耀他那驚人的本事,他有用浪將奧利特推送到岸上。
藍天氣得咬牙切齒,奧里特昏迷過去了,而藍色氣球已成了大海的玩具。
你看你,不僅壞了我的好事,還把這只可愛的小老鼠弄成這樣了!藍天氣沖沖地說道。
總比被你折磨死要好!大海反駁道。
藍天發怒了,他想教訓一下大海。于是他讓太陽將自己的一半光芒照射在大海上,想把大海蒸干!
哼!就知道找人幫忙。別以為這樣我就怕你!大海胸有成竹地說。他讓世界上所有水蒸氣的一半聚集在一起,凝成一大片烏云,一下子就把太陽的光芒給遮擋住了!太陽大怒,他竭盡全力地綻放光芒,想驅散烏云,而烏云好不容易消散些,又變成水滴入大海,大海又把這些水再次變成烏云。
太陽斗不過大海,悻悻地恢復原狀,大地的光芒又均勻分布了。大海也讓這片巨大無比的烏云散開,又分散到世界各地。
怎么樣,你現在該服氣了吧?大海得意地對藍天說。
我承認你比我厲害,就像一個士兵比一個國王厲害一樣。但我的地位比你高,就像國王的地位比士兵高一樣。藍天心有不甘地說。
看來我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你那顆固執無比的心了。我還是去跟小老鼠玩吧。大海看到奧里特已經醒來,正不知所措地站在岸邊。
藍天沒有說什么,他嘆了口氣,只是看著小老鼠奧里特。
大海想,這只小老鼠聽不見我說的話,還是給他找個玩伴吧。
大海在海面上,也就是自己的頭頂上,觀察過往的一只只船只,看上面有沒有什么動物。最后,他只在一只大船上看到了幾只裝在籠子里的獅子。沒辦法,大海只好讓獅子跟小老鼠玩,反正他可以保護他。于是大還有用他那大手一樣的浪抓起一只籠子,再用一個大波浪將它推到了岸上,就在奧里特的不遠處。然后又用一個小浪將籠子拍碎。
藍天想阻止大海的這個行為,但他又覺得大海不會傷害小老鼠,就沒有吭聲,繼續看著。
奧里特看到一只兇猛的獅子正一步步向他走來,嚇得魂飛魄散,兩腿直哆嗦。他想逃命,但雙腿已不聽使喚,再說了,即使跑也跑不掉。
奧里特緊閉雙眼,只好聽天由命了。
這頭大獅子猛地向奧里特撲過去,一個大浪打過來,獅子被打得滾翻在地。
獅子再撲,又被一個大浪打翻了。
反反復復之后,獅子學乖了。他友好地向奧里特打招呼,發現浪在歡快地跳躍著。
嗨,小老鼠!老天爺不讓我吃你,就讓我們交個朋友吧!獅子無奈地說。
奧里特這才睜開雙眼,自己沒死!
不一會兒,奧里特這只小老鼠居然和獅子成了好朋友,現在他正坐在獅子背上把他當做馬來騎。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奧利特歡快地唱著。
最后,奧里特和獅子戀戀不舍地分別了。臨走前奧里特請獅子送他一個名字,獅子就說叫他奧里特。
喂,藍天終于說話了,你看著小老鼠可以和獅子成為朋友,那我們呢?
其實我也想跟你交朋友的。我們都是一樣的藍色,理應成為朋友的。大海說。
那我們就不要斗了,成為朋友吧,這樣說話也多了個伴。藍天說。
好,現在我們就是朋友了。大海說。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奧里特回到家中,他想起了獅子,又唱了起來。
奧里特和獅子成為了好朋友,藍天和大海成為了好朋友。
現在,藍天比以前更藍了,大海也變得更加寬廣無邊,這是友誼的力量啊!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11
都晚上七點了,我和兒子、妻子還坐在客廳里看電視,沒人弄晚飯。原因是我和兒子想吃好的,妻堅決不同意;妻只愿意把中午的剩飯剩菜熱成湯湯飯吃,我和兒子又堅決不同意。所以我們雙方僵持。但是妻子是優勢,因為她掌管著家里的財政大權。
想了一會兒,我對妻子說,上星期我和張棋王、陳學者在一起,陳學者考了我和張棋王一道題,現在我來考一下你,好不好?
妻說,好。
我問你,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活多少歲?
最短的二、三十歲。
最長的呢?
一百多歲。
一般呢?
七、八十歲。
我說,張棋王也是你這么回答的。
她說,也只能這么回答。
我問兒子,你說,一個人一生活多少歲?
兒子想了想說,媽媽說錯了,有的人是嬰兒就死了,才幾個月;可是我在網上看見,有個一生都喝枸杞水的老人李清云,活了256歲,1933年才死。
我說,兒子的回答有些知識含量。但你們知不知道,陳學者為什么要說這種回答是錯誤的?
妻說,錯誤的?那什么才是正確的。
我說,我回答的才是正確的。
妻說,你如何回答的?
我說,我對陳學者說,人的壽命,很短,只在一呼一吸之間。陳學者當時驚訝得合不攏嘴。
妻說,為什么你這個回答才是正確的?
我說,其實這不并是我的回答,而是一位佛對人間的`人說的話,你難道能說佛不正確?
信佛的妻子不說話了。
我對妻說,既然人的生命這么短,在未來的宇宙中,我們再長的生命也仿佛一呼一吸這么短,我們為何不享受生命,讓生命變得愉快一些?我這時很不愉快。
妻肯定有所悟,問我,那你覺得這個時候如何才能讓你們愉快?
我說,簡單得很,我和兒子今天晚上都想吃樓下的鹵鴨子!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 12
韓愈,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是當時的大文豪,主張文以載道之說,以復古為革命,用散文代替駢文,影響當時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勞,他很反對佛教,唐憲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諫阻,得罪了皇帝,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結識了一個老和尚,這位和尚聰明達理,和韓愈很談得來,而韓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這位和尚往來比較密切,因而外間的人都傳說韓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幾道),當時做著尚書,是最信奉佛教的。也為了得罪憲宗皇帝被貶謫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聽到人們的傳說,說韓愈已經信起佛來,他有點疑惑,因為他知道韓愈是反對信仰最力的人,為此,他特地寫了一封信去問韓愈。
韓愈接到孟幾道的信后,知道他與和尚往來,才引起別人發生了誤會,馬上回信向孟幾道加以解釋。而且,韓愈對當時在朝的.一班大臣們,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來蠱惑皇帝,大大加以評擊。他對皇帝疏遠賢人,使儒道墜落,頗為憤慨。信中有這樣的話: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共危如一發引千鈞……
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極危險的地步,好像一根頭發,系著一千斤重的東西。現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險的事情,往往就拿這句話來形容。
這則成語見韓愈給孟尚書書,有:共危如一發引千鈞,綿綿延延,洼以微滅。之句。
【含有比喻的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含有兩個比喻的語句09-27
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09-20
含有寓言故事成語09-29
寫出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07-10
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07-31
寫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09-20
含有寓言故事成語大全10-10
含有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07-27
含有成語的寓言故事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