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析《魚我所欲也》
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舍生取義”,那么你知道它的由來嗎?它對你的人生有著怎樣的意義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孟子一起去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
一、論證多樣,情真意切
為了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加透徹,孟子采用了多種論證方法。文章一開頭就先設喻,“生與義”就如同“魚和熊掌”一樣,假如兩者不可兼得時,我們的正確選擇是什么?由此作者擺出自己的論點,即“舍生取義”。接著,作者進一步推理,強調有比生死更重要的東西,但并沒有直接點明是“義”,又從反面進行假設推理,強調“義”的存在,這樣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層層推進,升華主題。
第二部分作者舉例說明義重于生──“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又說明義是普遍存在的,舍生取義,才是人的本心;第三部分則是從反面說明功名利祿能使人喪失本心,見利忘“義”,作者通過正反對比論證告訴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把“義”放在首位,做到“舍生取義”。
二、語言精練,句式多變
這篇文章短小精悍,內容豐富。我們可以充分體會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語言精練。作者開始便采用形象的比喻,吸引讀者的視線,這樣講述的道理顯得生動而不枯燥,讓人更易于接受。當作者對“向為身死而不受”的人,現在卻接受了“萬鐘”厚祿的原因進行具體說明時,采用了排比,增強了語勢。另外,作者還善于運用變換的句式,時而肯定,時而否定,是非明確,態度鮮明,并有多個問句滲透文中表達作者的愛憎情感,增強了說服力。
學了這篇文章,我們又一次感受到孟子的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
其實,這篇文章帶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就是其中做人的道理,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雖然,作者所處的時代和我們相距甚遠,而且他說的“義”與現在也有不同,但仍具有一定現實意義,他提出的“舍生取義”曾喚醒多少民眾的靈魂,且不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且不說立志“拼得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女杰秋瑾,且不說衷情“一家不圓萬家圓”的邊防戰士,單說“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的上海市勞動模范徐虎,他的動人事跡就足以使人受到心靈的震撼。那么,我們是否也從中領悟到了什么呢?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去追求嗎?
【品析《魚我所欲也》】相關文章:
《魚我所欲也》內容簡析05-31
《魚我所欲也》主旨及簡析09-22
《魚我所欲也》簡析和賞析10-11
《魚我所欲也》整體把握及簡析09-28
《魚我所欲也》簡析及文言句式09-24
《魚我所欲也》簡析及段落分層09-22
魚我所欲也的欲07-29
魚我所欲也10-04
魚我所欲也03-21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屬于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