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魚我所欲也》課堂訓練題

時間:2024-06-14 17:27:23 魚我所欲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魚我所欲也》課堂訓練題

  一、基礎驛站

《魚我所欲也》課堂訓練題

  1.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所惡( ) 一簞食( )  一豆羹( )

  蹴( )  茍得( )  不屑(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②蹴爾而與之

  ③向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⑤故不為茍得也

  ⑥萬鐘于我何加焉

  ⑦此之謂失其本心

  3.解釋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

  ①而: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②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③為: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4.本文的作者是 ,名 ,字 ,是 時的 家、 家、 家。孟子繼承并發揚了 (人名) 的思想,與之并稱為“ ”。 有 之稱。其思想核心是 、  是孔子思想的發展。

  二、綜合園地

  5.下列句子中加線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項是( )

  A.此之謂失其本心  B.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6.朗讀停頓錯誤的兩項是( )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④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7.下列標點符號運用錯誤的一項是( )

  A.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C.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D.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8.選出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

  A.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D.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9. 下列句子中有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A、一豆羹。

  B、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C、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0.孟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呢?

  魚我所欲也》(第二課時)

  一、課文檢閱

  11.(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課文中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

  1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3.對于文章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說理充分,富于雄辯。開篇,便以人們要舍魚而取熊掌的普通事例為喻,將人們引到自己的論題上并順勢提出中心論點:要舍生取義。

  B、在文章中部作者逐層分析。首先闡明義重于生。在闡述這一層道理時,孟子從反面說明義重于生。既而從正面假設,提出質問。

  C、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D、最后孟子以行道之人、乞討之人弗受嗟來之食為例,說明生活中人們是常常能做到舍生取義的,說明義是存在于人們的心中的。

  

【《魚我所欲也》課堂訓練題】相關文章: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08-14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以及答案10-25

《魚我所欲也》課堂教案08-12

魚我所欲也課堂練習04-28

《魚我所欲也》課堂實錄08-24

魚我所欲也的課后題答案06-23

魚我所欲也課后題答案07-17

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09-19

《魚我所欲也》課后題及答案06-12

《魚我所欲也》課后題答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