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魚我所欲也蹴的意思
《魚我所欲也》一文中“蹴”的注釋是“用腳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原文及全文注釋,供大家了解原文。
魚我所欲也全文注釋:
1.欲:想要,喜歡 .所欲:想要的東西.
2.熊掌:熊的腳掌,是極珍貴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時獲得.兼,同時進行幾件事或據有幾樣東西.得:得到.
4.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取:選取.舍生而取義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過,勝過 ; 于:比.
6.茍得: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7.患:禍患,災難.
8.辟:通“避”,躲避.
9.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義.
10.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的辦法.
11.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通過這個辦法獲得生存手段而不用的人.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13.非獨:不單,不僅.獨,只,僅僅.
14.勿喪:不丟掉,不喪失.喪:喪失,丟失.
15.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16.豆:古代一種食器,高足,上呈圓盤形.有木制,陶制等,用來盛肉或其它食品.
17.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人吃.爾: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個饑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而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這人始終拒絕侮辱性的施舍,后來餓死了.呼:吆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而,連詞表修飾.
18.蹴(cù)爾:踩踏食物的樣子.蹴:用腳踢.
19.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20.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如果不辨別它是否合乎禮與義就接受高官厚祿.萬鐘,這里指高官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斗為一鐘.則,連詞,卻.辯,通“辨”,辨別.
21.何加:有什么益處.加:好處
22.奉:侍奉.
2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嗎?.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語氣助詞,譯為"嗎".讀"yú".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24.鄉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鄉,通"向",原先,從前.
25.已;停止,放棄.
26.本心:天性,天良.
27.是故:因此
28.能:能夠.
29.行道之人:路上饑餓的行人
一詞多義
1. 與 通“歟”,語氣詞 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給 例句:呼爾而與之 2.而 連接兩個動作,承接連詞 例句:蹴爾而與之 轉折連詞,卻 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于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對于 例句:萬鐘于我何加焉 4.是 這種 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這種作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 得到,擁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6.爾 助詞 例句:呼爾而與之 代詞,你 例句: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7.為 為了 例句:鄉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8 之 人之所欲 定語中心語之間結構助詞 的 皆有之 代詞 它 文中指羞惡的本心 得之 代詞 它 文中指一簞食一豆羹 與之 代詞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受之 代詞 它 文中指萬鐘的俸祿 為之 代詞 它 文中指接受俸祿的行為 此之謂失其本心 結構助詞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辯”通“辨”,辨別.例句: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3.“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4.“與”通“歟”,語氣詞.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5.“鄉”通“向”,從前.例句:鄉為身死而不受
古今異義
1.可以 古:能夠用來 今:能夠 2.是 古:這 指示代詞 今:判斷動詞 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鐘 古:古代的量器 今:計時器具 5.加 古:益處 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例句:魚,我所欲也.“也”,判斷句標志.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東西.2.省略句 例句:鄉為身死而不受.“為”后面省略了介詞的賓語“禮義”,“受”后面省略了賓語“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語“我”.譯文:從前我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得: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動詞作名詞 生: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魚我所欲也》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wéi)茍(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wù)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歟(yú)?鄉(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qiè)之奉為(wéi)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所識窮乏(fá)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wèi)失其本心。
魚我所欲也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會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會舍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還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還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所以有禍患(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沒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們沒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這種方法可以生存卻不采用,按照這種方法可以躲避禍患卻不去做。是因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那就是義),有比死亡更厭惡的東西(那就是不義)。不僅僅是賢人有這種思想,每個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操守這種道德不丟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人(吃),就是過路的饑餓的人都不會接受;用腳踢著給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就接受了,那么這種高位厚祿對我有什么益處! 是為了宮室的華美,為了妻妾的侍奉,為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現在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現在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卻為了所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不可以停止嗎?(如果不停止的話,)這就是所說的喪失了人本來的思想,即羞惡之心。
【魚我所欲也蹴的意思】相關文章:
魚我所欲也03-21
魚我所欲也朗誦04-18
魚我所欲也的原文04-20
魚我所欲也出處?04-20
魚我所欲也的課件03-24
《魚我所欲也》講解04-21
魚我所欲也的作者04-20
魚我所欲也譯文10-21
孟子的魚我所欲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