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余光中作品有感
最初接觸余光中的作品就是那首《鄉愁》的小詩,不多的幾行字,把個游子的心酸和無奈寫得真是淋漓盡致,在質樸的文字中盡顯蕩氣回腸。后有在散文精選里讀過他的散文,書卷氣十足,喜歡得不得了。終是買了一本他的作品選,以犒勞自己。
文集按照時間的順序收錄了他歷年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百六十多首詩歌,三十四篇散文。喜歡他的五嶺少年還有不開燈的緣故,喜歡他用歷史的深沉來撥響心底最低音的弦子,喜歡他的手輕輕的放下,輕輕的撥起,怕驚醒了什么,又怕錯過了什么。喜歡他文字里的博大,喜歡他文字里的清澈,喜歡他文字里那些與我們一個節奏的心跳聲。
“高齋臨海,讀老杜暮年的詩篇\不覺暮色正涉水而來\蒼茫已侵入字里行間\天地悠悠只一頭白發\凜對千古的風霜”這詩寫于1984年,那時候余光中已經年近六旬了,詩人的情懷依然如此敏感,宛若青春的少年對著古人發呆,對著長夜遐想。雖然詩中是一種對于自己進入暮年的感傷,但是卻用這是不開燈的理由來開解,真是可愛的老人。
一九六零年的《五嶺少年》是余光中二十二時候的詩作。詩中的轉折和比擬肆意灑脫,順暢歡快,不著些許雕琢痕跡。青年人的意氣飛揚就在來一瓶高粱的呼喝中被特特地素描了出來。依然是思鄉的調子,依然是對祖先的崇拜,也許就因為這些,除去散文和其他學術成就的余光中才在無數的詩人中不溫不火地顯露出來,成為為數不多的當代名詩人。
喜歡他詩歌里不曾老去的青春。
再說說他的散文。讀的他的第一篇散文就是《聽聽那冷雨》。詩人的散文從來不會有冗長的句子,每一句話都有詩歌輕靈的節拍,整個文章配合著雨滴的節奏寫下來,更覺雨下在心上。是沉沉的鄉愁把冷雨拽了下來,還是因為鄉愁把雨變得如此清冷?雨下在余光中少年和青年時候住的舊屋瓦片上,下在老祖先留給他的方塊字里,下在他貼在窗戶眺望家鄉的眸子上。“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僧廬下”。鄉愁成就了余光中的文學之名,也啄傷他的敏感之心。與他一起聽著年華老去的雨聲,一起吟誦鄉愁在荷葉上的凄楚。文章,也可以如此晶瑩剔透呵。
《四月,在古戰場》文字華麗肅穆,聯想恢宏,與聽冷雨完全不同的手法!杜M苡洝飞鷦佑腥。《四個假想敵》將一個女兒的父親的心理寫得讓人忍俊不禁。呵呵,女孩的父親們啊,端端都是如此的小心翼翼和警惕性高昂么?
其余或寫景或寫人或情景交融的文章都是余光中版的深情款款。是一個長衫的書生臨風而立,坦蕩蕩襟懷,暖洋洋笑容,喜歡~
【讀余光中作品有感】相關文章:
余光中作品01-23
余光中作品10-13
余光中的作品:鄉愁11-23
余光中作品精選《猛虎與薔薇》08-05
余光中作品精選《鬼雨》05-16
余光中的作品:催魂鈴09-26
余光中的作品《等你在雨中》賞析10-24
余光中作品《茱萸之謎》原文09-10
余光中作品《南半球的冬天》11-11
余光中詩歌作品《鄉愁》原文及評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