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岳陽樓記》重點字詞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岳陽樓記》重點字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詞多義】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 (用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
(2)( 因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 予觀夫巴陵勝狀
(2)(表句尾感嘆) 嗟夫
觀:(1)( 看) 予觀夫巴陵勝狀
(2)( 景象)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極:(1)(盡)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窮盡,盡頭) 此樂何極
(3)(表示程度深) 感極而悲者矣
或:(1)(或許 )或異二者之為
(2)( 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空:.(1)( 天空) 濁浪排空
2)( 消散) 長煙一空
通:(1) (順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峽
和:(1)(和樂)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萬頃
(2)全:長煙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則:(1)那么 :然則何時而樂耶
(2)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聚攏:云歸而巖穴暝---出自《醉翁亭記》
【詞類活用】
⒈百廢具興(形容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
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⒌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
⒍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⒎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⒏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⒐或異二者之為(動詞活用作名詞,這里指心理活動)
【古今異義】
⒈氣象萬千【古義:景色和事物; 今義:天氣變化;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⒉微斯人【 古義:(如果)無,沒有;今義:微小。】
⒊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古:景象;今:看】
⒋橫無際涯【古:廣遠;今:與“豎”相對】
⒌濁浪排空【古:沖向天空;今:排開】
⒍予觀夫巴陵勝狀【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于“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備矣【古:詳盡 今:準備】
⒏增其舊制【古:規模 今:制度】
⒐作文【古:寫文章 今:寫作練習】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則有去國懷鄉【古:京城;今:國家】
⒓則有去國懷鄉【古:離開;今:與“來”相對】
⒔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經;今:品嘗】
⒕越【古:及,到;今:越過】
⒖寵辱偕忘【古:榮耀;今:恩寵】
⒗沙鷗翔集【古:群鳥停息在樹上;今:集體,集中】
⒘進亦憂【古:在朝廷做官;今:前進】
⒙退亦憂【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⒈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
⒉百廢具興(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裝句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賓語,賓語前置。語序應為“吾與誰歸”。)
⒉判斷句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
⒊省略句
例: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⒋狀語后置
岳陽樓記
例: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⒌定語后置
例: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6.賓語前置句
例: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并嘗試背誦課文。
2、識記文言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3、能找出過渡性的詞句,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詞句練習。
a.解釋詞義:
(1)乃重修岳陽樓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予觀夫巴陵勝狀
(4)此則后陽樓之大觀也
(5)前人之述備矣
(6)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薄暮冥冥
(9)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10)至若春和景明
(11)而或長煙一空
(12)寵辱偕忘
(13)或異二者之為
(14)是進亦憂,退亦憂
b.翻譯: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誰與歸?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精心導入
1、以賞析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導入課文。
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三、解難答疑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2、請學生說說預習感受。
3、學生質疑,小組討論后,教師點撥明確。
4、學生自由朗讀剛才自己有疑難的語句,進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讀分析
本文做到了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請同學們找出對應的語段或語句。
2、第一節的“謫守”與第二節的哪個詞對應?他們被“謫”后的心情會怎樣?
[明確]“謫守”與“遷客”對應。
3、第二節中有一個過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對“遷客”之“情”的描寫,請找出來,讀一讀。
[明確]過渡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異”,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有不同呢?
[明確]“物”“異”而“情”“異”:陰冷險惡——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覽物之情”又怎樣呢?他們是怎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們以什么為“喜”,又以什么為“憂”呢?
[明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們以“天下”為“憂”,以“天下”為“樂”。
6、作者把“遷客騷人”與“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明確]既是自勉,更是勸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還得益于幾個關鍵性詞語的恰當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明確]“觀夫——然則——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這些標志性詞語的運用,使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教師小結:全文先以敘事帶出寫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議,點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議的高度融合。
板書(多媒體顯示)
遷客騷人謫古仁人
以“陰”悲,以“晴”喜“覽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即景抒情)(由情入議)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課文,進一步體會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五、嘗試背誦全文
1、教師指導背誦:
a.全文結構:敘事——寫景——即景生情——議論抒懷
b.抓住關鍵詞句:
謫守——觀夫——然則——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
2、學生嘗試背誦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岳陽樓記》這篇文章,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賞析,去探究,比如還有文中的對偶句,凝練優美的四字句等等,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常讀常新。閱讀這樣的文章,會曠達我們的心胸,照亮我們的靈魂。
七、布置作業:
1、熟練地背誦全文。
2、仿照課文3、4兩段,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嘗試用文言文創作)。
【《岳陽樓記》重點字詞】相關文章:
木蘭詩原文及重點字詞|木蘭詩重點字詞翻譯06-01
《圓明園的毀滅》重點字詞08-27
木蘭詩的重點字詞06-05
《勸學》重點字詞翻譯06-08
岳陽樓記原文及字詞講解07-12
木蘭詩重點字詞句03-18
木蘭詩重點字詞解析09-04
岳陽樓記重點實詞06-26
岳陽樓記重點語句翻譯05-27
岳陽樓記重點詞語注釋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