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市準入與共同體精神》閱讀答案
①21世紀中國幾大城市都在討論準入制度,以便把“低素質”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維持基本的社會秩序。準入制度的提出是有其現實背景的。這個背景就是城市治安的惡化。有人認為城市的外來閑雜人員是造成人們缺乏基本安全感的罪魁禍首,必須限制。可是這種變相的戶籍制度和市場經濟有著根本的沖突。經濟學家們早就發現,在一場經濟博弈中,當那些追求最大利益的博弈者們知道這場博弈是不斷重復的交易或游戲時,當他們對其他博弈者過去的表現都相當了解時,當博弈人數有限時,他們之間就更喜歡合作。
②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們過去說農民老實厚道,特別是那些越住在偏遠地區的農民就越老實厚道。如今突然把這些農民稱為“低素質”的閑雜人員,說他們是犯罪的根源,原因之一,是他們離開了過去那個面對面的生活圈子,來到了誰也不認識的大城市。來無蹤去無影,老實厚道已經不符合他們生存的利益。大家要做的都是一錘子買賣,一錘子買賣當然就沒有必要信守不斷重復的交易或游戲規則,偷偷搶搶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③由此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的長治久安,就需要社會成員都意識到彼此打交道不是一錘子買賣,意識到他們之間的交易或者游戲要不斷重復,彼此要不斷增進了解,共處于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圈子”之中。這樣,大家即使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須時時顧及對他人的責任。再簡單地說,構成社會基礎的是一個共同體或者社區。
④現代國家成了維護陌生人之間游戲規則并確保這種游戲不斷重復的權威。比如,當你到美國的一個大都市,可以把自己的信用卡交給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用不著擔心自己受欺詐。現代國家的管理已經如此周密,保證了這種不相干的人之間的交易也是要重復的。不過,所有這些都不能取代基層的制度建設;在人們從村莊一樣的面對面社區走進現代大都市所代表的陌生人社會時,怎么在最大限度上維護傳統的共同體紐帶?城市化進程恰恰是這方面的一塊試金石。
⑤在城市化中吸收外來人員方面最成功的,還是戰后的日本。一位日本官員在10年前說了一句話:日本是一個村莊!高度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也沒有打破村莊里那種面對面的社會人際紐帶。戰后日本給農民的福利非常豐厚,農村的基礎教育是世界一流的。在工業化進程中,東京的一個大公司跑到一個村子,一下子把村子里一年畢業的學生全雇下來。這樣,村子里一代人集體進城,到了一個公司,有了終身的工作和優厚的福利。他們自然以公司為家,在大都市還和在村子里一樣,維持著對小共同體的忠誠。
⑥從世界工業化的大歷史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準入制度不僅無助于解決城市化過程中的治安問題,從長期看,可能會把治安搞得更壞。城市治安惡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來“閑雜人員”失去了傳統的共同體和面對的人際網絡,同時又不能進入新的共同體,并建立新的人際網絡。這樣的環境自然促使他們在和周圍的人打交道時進行一次性的交易。上述各國國情雖然不同,但解決城市化過程中治安問題的根本都是城市的社區接納外來人員,使他們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園,建立新的共同體的歸依感和責任感,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本文取材于薛涌《不要把窮人拒于城市之外》)
1、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提供的信息的兩項是(5分)()
A.由于城市治安的惡化,21世紀中國幾大城市都制定了準入制度,把“低素質”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以維持城市基本的社會秩序。
B.城市的外來閑雜人員是造成人們缺乏基本安全感的罪魁禍首,必須限制。
C.越住在偏遠地區的農民就越老實厚道,是因為他們處在一個小的共同體中。
D.在人們從村莊一樣的面對面社區走進現代大都市所代表的陌生人社會時,城市化進程是衡量傳統的共同體紐帶維護好壞的標準。
E.戰后的日本在城市化中吸收外來人員方面最成功的原因是日本是一個以農民為主要社會成員的村莊。
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解決城市化過程中治安問題的根本方法是(3分)()
A.城市的社區接納外來人員,使他們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園
B.給農民以豐厚的福利,大力加強農村的基礎教育
C.建立新的共同體的歸依感和責任感
D.讓外來人員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3、根據文章內容,說說“共同體精神”的內涵是什么。(4分)
4、作者認為現代城市怎樣才能實現長治久安?(4分)
答案:
1、CD
2、B
3、社會成員都意識到彼此打交道要不斷重復,彼此要不斷增進了解,共處于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人際網絡之中。(2分)大家必須時時顧及對他人的責任。(2分)
4、①社會成員形成共同體意識(或摘抄第三段內容也可)
②國家應具有維持陌生人之間游戲規則并確保這種游戲不斷重復的權威。
③最大限度地維護傳統的共同體紐帶。
④城市接納外來者為城市共同體中體面的一分子(城市的社區接納外來人員,使他們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園,建立新的共同體的歸依感和責任感,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或,讓外來“閑雜人員”能進入新的共同體,建立新的人際網絡。)
(每點1分,共4分)答案解析:1、試題分析:A“沒有制定”,只是“討論”,“以便”把“低素質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而沒有真的那么去做;B是“有人認為”;E“日本”“是一個以農民為主要社會成員的村莊”錯了,成功的原因應是“高度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也沒有打破村莊里那種面對面的社會人際紐帶。”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
點評: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注意聯系題肢前后分析。要理清文章結構,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依次篩選。原文內容與選項保持一致,選項與題干要能構成因果關系。略過無關緊要的信息,如舉例、描寫等,抓住本質特征。
2、試題分析:B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點評:根據選項內容,在文章中找到相關區間。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判斷選項的正誤。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枝末節的毛病。
3、試題分析:這篇文章由城市準入制度談到共同體精神,文章從第三自然段開始談及共同體精神。對此,可先找出相關的句子,特別是作者議論性的語句。從文章的結構來看,第三段是重點闡釋共同體精神的,以下兩段加以例說,最后一段得出結論。因此,抓住第三段內容,對此進行取舍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
點評:如何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1、養成精心審題、明確方向的讀題習慣。無論是主觀題還是客觀題,都存在“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致命陷進,準確審題、明晰答題方向是做對題、答準題的前提。
2、養成全文搜尋、逐段圈點的閱讀習慣。“重要概念的含義”大都不會集中出現在某一處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個段落中。
3、養成回文對照、辨同析異的做題習慣。選擇題的眾多選項基本上都來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語句與選項的差別是正確解答的前提。
4、學會摘錄原文、組織答案的答題方法。針對涉及“重要概念”的主觀題,通過找概念、找限制、找要求、找暗示等方法準確審題,然后判定問題涉及的段落區間,聯系上下文,圈定關鍵詞句,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將其組織起來。
5、學會分段概括、分點列舉的答題方法。“重要概念”的屬性與內涵往往分散于文章各個段落,這就需要一段一段地搜尋、概括,然后分點列舉,形成條理清楚的答案。
4、試題分析:從文章的內容來看,本題的解答也因抓住文章的第三段及以下各段,根據各段中的一些標志性的詞語,從而抓住一些關鍵語句,在此基礎上進行概括。比如:再簡單地說,構成社會基礎的是一個共同體或者社區;現代國家成了維護陌生人之間游戲規則并確保這種游戲不斷重復的權威;但解決城市化過程中治安問題的根本都是城市的社區接納外來人員,使他們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園,建立新的共同體的歸依感和責任感,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考點: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
點評:內查語意。對照原文,精讀相應文字,查找區位的相關敘述與選項有沒有意思上的差別,尤其是一些細微的差別,如程度、范圍、角度、先后順序等。外查關系。查找時,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關系,主要包括:話題關系——與前后文是否屬于同一話題;邏輯關系——在邏輯上與前后文是否一致。
【《城市準入與共同體精神》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城市農夫的閱讀答案06-26
《城市的良心》閱讀答案10-15
《城市的氣味》閱讀及答案06-07
城市綠墻閱讀答案05-24
《和諧城市》閱讀試題及答案10-12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閱讀題及答案08-24
《城市的標識》的閱讀練習題及答案10-25
晨義《城市羔羊》原文閱讀及答案11-05
“溫暖城市的細節”閱讀理解答案09-07
《城市是鄉村的紀念碑》閱讀答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