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愁是一種高貴的人類情感的閱讀答案
對一座城市懷有“鄉愁”,這似乎是一個悖論。中文語境中,鄉愁多關乎鄉土、鄉情,城市實際上被無情地拋在一邊。然而,從希臘詞源上說,鄉愁(“nostos”+“algie”)并不局限于思鄉之情,它是一種對過去的無名的疼惜,城市故土自然也包括其中。時至今日,鄉愁語義更有拓展,它既包括對過往的追憶,也包括對未來的向往。
城市可以詩意地棲居,城市也有鄉愁。然而,正如有建筑家所批評,中國的城市建設忽視城市生存品質、文化內涵和歷史魅力,文化與歷史像建筑垃圾一樣被清理出城市。一座失去記憶的城市,從此淡漠了鄉愁。
無疑,“集體失憶”是今日中國改天換地般城市建設的最大特點,也是最大悲哀。這種對歷史的忽略、對記憶的摧殘與中國獨一無二的“拆遷邏輯”密切相關。
隨著城市改造的擴大,各種利益的卷入,過去仿佛是一種可以隔世相忘的東西,它不但沒為中國人提供近水樓臺的便利,反而成為一種羈絆。歷史總是跟不上潮流,每代人都要“白手起家”。在此逼迫下,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成了空洞的說教。創造者們希望自己種下的樹木速成屋里的家具、灶底的柴火。毫無疑問,這種急功近利在一定程度上教唆了“拆遷邏輯”。
進一步說,在“拆遷邏輯”的裹挾之下,幾乎所有的建筑、文化、歷史都難逃朝不保夕的命運,因為中國的城市語法中,沒有過去完成時,只是塵土飛揚的現在進行時。后來者以一時短見實踐“后來者霸權”,不可挽回地吞噬著先行者,歷史創造從此灰飛煙滅。于是,和建筑垃圾一起被清除出城市的,不僅是記憶,更有祖祖輩輩的人生創造,于是悲從中來——我們在創造未來,我們的創造沒有未來。
永遠需要推倒重來,需要鳳凰涅磐,永遠要在廢墟與火焰中重生,中國城市仿佛失去了歷史的恩澤,成為歷史的棄兒。當然,這與中國沒有西方“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產權制度有關,與此同時更有觀念上的原因,即中國人對自己的歷史文化缺少尊重與寬容。否則,我們無法解釋為什么在歐洲為了修復巴黎圣母院的外墻,人們寧可花上幾年的時間。
無可否認,現代性里裝載著中國人載不動的鄉愁,但是現代化并不意味著要用新建筑代替舊建筑,用新潮商品代替舊有文化,用“朝聞名于道路,夕可死矣”的時尚主義代替崇尚理性寬容的現代精神。現代化的真義,更在于以理性|創造聯結過去與未來。沒有對歷史寬厚的接納和對前人智慧勞動的尊重,忽視人類生活在文化與記憶之中,忽視人對過去與未來的高貴懷想,那么現代化就會淘空意義,淪落為了一種庸俗的拜物教。
(選自熊培云《我們的城市,我們的鄉愁》,有改動)
25.結合文章內容,概括“鄉愁”的幾重語義。(4分)
26.產生中國現代化城市建設進程中“拆遷邏輯”的原因有哪些?試加以概括。(6分)
27.法國漫畫家菲利浦·格呂克曾講了句耐人尋味的話:“過去有比現在更多的未來。”結合文章,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5分)
參考答案
25.鄉愁是一種思鄉之情,是一種對過往的追憶,是一種對未來的向往。
26.城市化改造進程過快;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視歷史文化的一時短見;中國沒有西方的產權制度;對歷史缺乏尊重和寬容。
27.歷史當中有著人類的文化和記憶,未來的新生和創造根植于過去。當一座城市失去了自己的歷史文化,就意味著它失去了所有的想象和藏身其中的未來。
【愁是一種高貴的人類情感的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高貴的施舍》閱讀答案07-20
《高貴的施舍》閱讀答案08-18
《高貴的捐贈》閱讀答案08-09
《思鄉戀土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情感》閱讀答案07-08
高貴的施舍閱讀訓練及答案06-28
《高貴的生命不卑微》閱讀答案01-22
《高貴的生命不卑微》閱讀答案08-11
《人類的火星夢》閱讀答案02-02
《活在人類的心中》閱讀答案06-27
《人類的保健衛士》閱讀答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