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閱讀答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
盧汝弼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1)明人胡應麟在《詩藪》中稱這首詩“語意新奇,韻格超絕”,結合詩歌的第一、二句,找出生動傳神的兩個字,并加以分析。
答:
(2)有人認為這首詩雖題名含“怨”,卻毫無邊怨哀嘆之情,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
答:
【參考答案】
(1)、“透”“更”二字。
①“透”,風吹飛雪,雪借風勢,穿透刀瘢。邊疆將士身經百戰,留下累累瘢痕,其艱險痛苦情形已不言而喻;該字寫出負傷過的將士仍在守戍的崗位上繼續沖風冒雪的情形,所以該字又不單寫風雪本身,而是說風從已有的刀瘢處透進去,加倍寫出戍邊將士的艱辛。
②“更”字,增加“寒”字的分量,此句化用了古樂府“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句,極言邊塞的苦寒。
(2)、①“半夜火來知有敵”,是說烽火夜燃,響起敵人夜襲的警報。“一時齊保賀蘭山”,是這首小詩詩意所在。“一時”,言同時,無先后;“齊”,言共同,無例外,形容聞警后將士們在極困難的自然條件下,同仇敵愾的豪情。
②詩歌前兩句對北地的嚴寒的描寫,也正為下文表現將士們的不畏艱苦蓄勢。所以這是一首高揚英雄主義,充滿積極樂觀精神的小詩。
鑒賞:這是一首寫衛戍將士奮起守土衛國的小詩。首句寫北風吹飛雪,穿透將士身上的累累瘢痕。負傷過的將士仍在繼續頂風冒雪,沖鋒陷陣,風雪從已有的刀瘢處透進去,加倍寫出戍邊將士的艱苦。次句由古樂府“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句化來,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分量。這兩句對北地的嚴寒做了極致的形容,為下文蓄勢。第三句寫烽火夜燃,傳來敵人夜襲的警報。結句寫聞警后將士們在極困難的自然條件下團結一致,共同奮起對敵。全詩格調急促高亢,表現了將士們的不畏艱苦;題名中有“怨
盧汝弼簡介:
所屬朝代:唐代
盧汝弼,字子諧,范陽人。景福進士。今存詩八首。(《才調集》作盧弼),登進士第,以祠部員外郎、知制誥,從昭宗遷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為節度副使。其詩語言精麗清婉,辭多悲氣。詩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書事》和《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兩首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書事》寫秋日鄉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階葉”、“滿城杵”、“蟏蛸網”、“蟋蟀聲”等),以景襯情,寫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寫邊庭生活,一片悲氣彌漫之中又含著雄壯,十分動人心魄。”,而毫無邊怨哀嘆之情,正是一首歌唱英雄主義,充滿積極樂觀精神的小詩。
盧汝弼的代表作品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
春風昨夜到榆關,故國煙花想已殘。
少婦不知歸不得,朝朝應上望夫山。
盧龍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蕪曉不飛。
鄉國近來音信斷,至今猶自著寒衣。
八月霜飛柳半黃,蓬根吹斷雁南翔。
隴頭流水關山月,泣上龍堆望故鄉。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秋夕寓居精舍書事》
葉滿苔階杵滿城,此中多恨恨難平。疏檐看織蟏蛸網,
暗隙愁聽蟋蟀聲。醉臥欲拋羈客思,夢歸偏動故鄉情。
覺來獨步長廊下,半夜西風吹月明。
出自盧汝弼的成語
說是弄非 [shuō shì nòng fēi ]
七零八落 [qī líng bā luò ]
狗急跳墻 [gǒu jí tiào qiáng ]
盡善盡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
洗削更革 [xǐ xuē gēng gé ]
正人先正己 [zhèng rén xiān zhèng jǐ ]
耳食之論 [ěr shí zhī lùn ]
斷長續短 [duàn chāng xù duǎn ]
耍手腕 [shuǎ shǒu wàn ]
多難興邦 [duō nàn xīng bāng ]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古文閱讀宋史李庭芝傳題目及參考答案07-24
《與荊南樂秀才書》閱讀答案09-16
征人怨閱讀題及答案07-26
劉長卿《謫仙怨》閱讀答案及賞析08-02
春怨閱讀答案(通用10篇)11-07
《昭君怨》《如夢令》的閱讀答案07-29
李存審閱讀答案08-15
《李仕魯》閱讀答案07-11
齊田氏祖于庭閱讀答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