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小說劉萬里《眼睛》閱讀題及答案
①胡廠長把車開進小區時,門口的保安遞給他一個信封。
②胡廠長接過信封一看,落款是“某某省檢察院”,心里一咯噔。自他搬進新家,除了親朋好友外沒人知道他的地址,可以說這是他搬進新家后收到的第一封信。胡廠長揣著信上樓時心里像一面鼓咚咚響,省檢察院他沒有認識的人,檢察院來信肯定不會有好事。
③A胡廠長掏出鑰匙開門,開了半天才打開。老婆帶著兒子去歐洲15國旅游去了,家里只有他一人,他感到非常冷清,躺在沙發上點燃一支煙,猛吸幾口,鼻腔里裊裊升起的煙霧在他頭上盤繞著……
④胡廠長用顫抖的手撕開信封,由于用力過猛,信掉了出來。他撿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幅畫,畫了一棵樹,樹上長滿了眼睛。眼睛代替了樹葉,眼睛疊眼睛,密密麻麻的。胡廠長笑了起來,這個人的智商怎么這么低,簡直像個小學生在胡亂涂抹。
(9胡廠長抽完第3支煙時,他盯著這幅畫開始坐立不安了,他感到這不是一般的畫,里面肯定有內容。眼睛象征著什么呢?寄信的人為什么要送他一幅滿是眼睛的畫?這些年來,他從一個小辦事員混到今天的廠長,期間他收了多少禮他自己都搞不清了。為了當廠長,擊敗幾個候選人,晚上他偷偷溜到縣長家里,給縣長夫人塞了5萬元錢。結果不久,他便順利地當上了廠長。當了廠長后,他利用國企改革之機,為了把國有資產變為私有資產,他又趁拜年之機給當時的縣長等主要領導每人送了兩根沉甸甸的金條。由此,大批工人下崗,企業面臨破產,但幾百萬的資金卻流入了他自己的口袋。這一切他做得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沒有人知道,但這幅畫的含義又是什么呢?難道有人抓住了他的把柄?
⑥胡廠長在忐忑不安中度過了幾天,生活像以前一樣風平浪靜。
⑦不久,胡廠長又收到一封落款是省檢察院的信。他打開一看,還是一幅畫,這次不但樹上長滿了眼睛,連白云、山川、河流都長滿了眼睛……胡廠長一夜沒睡,盯著這幅畫抽了整夜的煙。
⑧第二天,胡廠長開著車上班,在紅燈前停了下來。他突然想到電子眼睛正在監視著他的車,他又想到人們生活的空間處處充滿了眼睛,比如銀行、酒店、車站……都有一雙雙眼睛在監視著人們,眼睛無處不在。胡廠長突然感覺到有人在盯著他,回頭一望卻沒有人。
⑨從那以后,胡廠長每天總覺得背后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他一回頭,又什么都沒有。胡廠長感覺到了那一雙眼睛里充滿了仇恨,一會兒是張三的眼睛,一會兒是李四的眼睛,目光都像一把刀刺向他的身體……
⑩胡廠長每天都在不安中度過,他感到那些眼睛像幽靈一樣在纏繞著他,他開始茶飯不思,日漸消瘦。
11B那天晚上,他又陷入眼睛的包圍中,地上、樹上、天上……到處都是眼睛,眼睛像星星一樣寒光閃閃。有的還像飛碟一樣朝他飛來,他跑,眼睛就在后邊追,眼睛把他追到懸崖峭壁時他驚叫一聲醒來,原來是夢。胡廠長每天晚上都要做這樣一個相同的夢。
12這天,胡廠長在抽完一支煙后,自言自語地說:“看來生活中真的充滿眼睛。”
13第二天,胡廠長揣著畫,提著包到公安局自首去了。
14不久,胡廠長的老婆和兒子到看守所來看他。胡廠長掏出那兩幅畫對年僅13歲的兒子說,“這是深刻的教訓,長大后你要好好做人。”
15兒子接過畫說,“這是我在夏令營認識的畫友,當時我們互相留了地址,收信人我留的是你。我們互相交流畫作,我畫的寄給他,他畫的寄給我,他爸好像是檢察院的。”
16“啊……”胡廠長聽完兒子的話一下子暈倒了。
(選自《絕妙小小說》2012年第1期)
30.小說題目“眼睛”有什么含義?(2分)
31.從記敘的順序來看,文章第⑤段的內容運用了什么順序?有什么作用?(2分)
32.文中畫線的A、B兩處,分別屬于什么描寫?表現了胡廠長什么心理?(3分)
33.請根據小說情節發展,完成下面的內容。(3分)
胡廠長收到從檢察院寄來的畫有些害怕——( )——( )——( )
34.如何理解“看來生活中真的充滿眼睛”的含義。結合自己 的生活說說從胡廠長身上我們應吸取什么教訓?(3分)
30.含義:指畫上的眼睛,又指監督胡廠長的一雙雙無形的眼睛。
31.插敘,作用是:交代了胡廠長為何坐立不安的原因,推動情節的發展,為最終投案自首打下了基礎。…請點此查看完整答案(本文答案在答案頁第三頁)…在兒子去監獄看望他時明白真相后后悔至極34.示例:人活在世界上,總是處在一定的環境中,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人發現,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應吸取的教訓是:不要總是只想著自己,自私自利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做了壞事的人,心里不安,他的生活也并不舒心。
【高三小說劉萬里《眼睛》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眼睛劉萬里》閱讀答案08-29
《生》小說閱讀題及答案06-16
老舍《善人》高三小說閱讀題及答案08-06
干涸的眼睛閱讀題及答案08-04
莫言的小說《奇遇》閱讀題及答案07-29
外國小說閱讀理解訓練題及答案10-19
《快手劉》閱讀答案07-03
劉益善《田野上的白發》閱讀題答案05-29
小說閱讀訓練及答案06-26
小說鞋閱讀答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