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課外閱讀練習附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人們常常談論藝術家的氣質,很少想到做哲學家也需要一種特別的氣質。其實,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類本性中的固有沖動,當這種沖動在某一個人身上異常強烈時,他便是一個具有哲學家氣質的人了。一個好的哲學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問題的現成答案,他自己受著某些根本性問題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尋找著答案,也啟發我們去思考和探索他的問題。他的問題屬于我們大家,屬于時代、民族乃至全人類。
②哲學本意是“熱愛智慧”,智慧雖然無法轉讓,然而,對智慧的愛卻是能夠激發起來的。我們讀一位哲學家的書,也許會對書中聰明的議論會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們心靈的卻是作者對人生的大困境的觀察和揭示,以及他尋求解決途徑的痛苦而又不折不撓的努力。只有那些帶著淚和笑感受和思考著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領略哲學的魅力。這樣的哲學也必定閃放著個性的光彩。我們讀文學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見作家的音容笑貌、愛憎好惡。可是,讀哲學著作時,我們面前往往出現一張灰色的概念之網,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織出,似乎并不重要。
③詩人無保留地袒露自己心靈里的每一陣顫栗,每一朵浪花,哲學家卻隱瞞了促使他思考的動機和思考中的悲歡,只把結論拿給我們,連同事后追加的邏輯證明。誰相信人生問題的答案能靠邏輯推理求得呢?在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親身的經歷,切身的感受,靈魂深處的暴風驟雨,危機和覺醒,直覺和頓悟。人生最高問題對于一切人相同,但每個人探索的機緣和途徑卻千變萬化,必定顯示出個性的差別。哲學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單,而恰恰是尋求人生真理的過程本身,這個過程與尋求者的個人經歷和性格密不可分。
④哲學的魅力在于它所尋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尋求者的個性的魅力。最后,如果一位哲學家有足夠的語言技巧的話,還應該加上風格的魅力。從源頭上看,哲學和詩本是一體。沒有哲學的眼光和深度,一個詩人只能是吟花詠月、顧影自憐的淺薄文人;沒有詩的激情和靈性,一個哲學家只能是從事邏輯推理的思維機器。大哲學家與大詩人往往心靈相通,他們受同一種痛苦驅逼,尋求同一個謎的謎底。
1.下列對哲學家的特點的陳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同藝術家一樣,哲學家也需要具有一種特別的氣質,他們往往帶有一種異常強烈的人類本性中的固有沖動。
B.好的哲學家不倦地尋求人生的根本的答案,能夠提出屬于大家、時代、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大問題。
C.哲學家們往往思維縝密,客觀理性,力求用嚴密的邏輯闡明自己的思想體系,不為情感左右。
D.真正的哲學家對人生具有深刻獨特的感受和思考,能夠震撼我們的心靈,也能啟發我們去思考和探索。
2.下列對文章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只要帶著淚和笑去感受和思考人生,人們就能真正地領略到哲學的魅力。
B.哲學家常隱瞞促使他思考的動機和思考的悲歡,只將思考的結論和邏輯證明展現出來。
C.哲學本質上并不依靠邏輯推理而必須依賴尋求人生問題答案者的個人經歷和性格。
D.詩人激情洋溢,哲學家含蓄客觀,二者風格截然不同,但都可以在各自領域獲得成功。
3.根據文意所做的推論,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即使人們并不贊同某哲學家的結論,但只要他進行了真誠的探索,他的哲學結論也依然能夠吸引我們,震撼我們。
B.哲學著作需要放射著詩意的光輝,詩歌里也應回蕩著哲學的喟嘆:二者是可以做到心靈相通的。
C.讀者可通過作品感知文學家的心靈與智慧,但哲學著作中只能看到灰色的概念之網,所以它的作者似乎并不重要。
D.哲學的魅力既來自于它所尋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更來自于尋求者的個性的魅力,二者是緊密結合的。
參考答案
1. C (“不為情感左右”錯誤)
2.B (A項,原文為“只有那些帶著淚和笑感受和思考著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領略哲學的魅力”,條件關系錯誤。C項,“必須依賴”太過絕對,只是與“個人經歷和性格”密不可分。D項,“二者風格截然不同”錯,詩人要有哲學的眼光和深度,哲學家要有詩的激情和靈性)
3.A (B項,偷換概念,原文是“大哲學家與大詩人往往心靈相通”。C項,“只能看到灰色的概念之網”錯,原文是“往往出現”。D項,“更來自于”無中生有)
【高中課外閱讀練習附答案】相關文章:
《觀潮》閱讀練習(附答案)06-08
梁實秋《鳥》原文與閱讀練習附答案08-08
季羨林《成功》導學案(附練習答案)10-27
閱讀《傳遞》練習題附答案09-16
老舍《我的母親》同步練習(附答案)05-20
《陳情表·李密》閱讀練習附答案05-24
《食品添加劑》閱讀練習附答案08-16
《光腦》閱讀練習題附答案10-29
《月光曲》閱讀練習題附答案09-10
《岳陽樓記》試題練習附答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