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錫林郭勒草原》閱讀理解及答案
錫林郭勒草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中部,草原面積17.96萬平方公里,優良牧草占草群的50%,是水草豐美的牧場,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下面是《錫林郭勒草原》閱讀理解及答案,快來看看吧!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而又美麗的。
藍天下面,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平原上、山嶺上、深谷里,覆蓋著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著陣陣清香。
草原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矯健的雄鷹在自由地飛翔,百靈鳥在歡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閑地嚼著青草。小馬駒蹦蹦跳跳地撒歡兒,跟著馬群從這邊跑到那邊。偶爾還會看到成群的黃羊,它們跑起來快極了,像一陣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還散落著一個個圓頂的蒙古包。牧民騎在高高的馬背上,神氣地揮舞著鞭子,放聲歌唱:“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
閱讀理解
1、短文的第_____自然段側重于寫草原的靜態,作者著重描寫了_____、_____、_____。通過靜態描寫,突出了草原的特點。
2、短文的第_____自然段側重于寫草原的動態,作者著重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通過動態描寫,突出了草原_____的特點。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個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同時,它又是個中心句,作用是_____。
答案
1.短文的第2自然段側重于寫草原的靜態,作者著重描寫了野草、湖水、野花。通過靜態描寫,突出了草原廣闊美麗的特點。
2.短文的第4自然段側重于寫草原的動態,作者著重描寫了雄鷹、百靈鳥、牛羊、小馬駒、黃羊和小牧民。通過動態描寫,突出了草原歡騰的特點。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個過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同時,它又是個中心句,作用是點名文章中心。
【《錫林郭勒草原》閱讀理解及答案】相關文章:
草原閱讀答案09-18
《靜默草原》閱讀答案09-16
生日閱讀理解及答案04-22
大鼠閱讀理解及答案01-04
《雨》閱讀理解及答案09-15
《放學》閱讀理解及答案12-28
繁星的閱讀理解及答案03-22
《老王》閱讀理解及答案03-16
散步閱讀理解及答案12-28
《禮物》的閱讀理解及答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