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要用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并對今后的學習做出調(diào)整。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 篇1
聽雨
季羨林
①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②“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但是,我現(xiàn)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臺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于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huán)境,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心里感到無量的喜悅。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我浮想聯(lián)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文字仿佛活了起來,我也仿佛又溢滿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于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代蔣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⑤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差別。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fā),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jīng)到了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jīng)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了。
⑥可我為什么今天聽雨竟興高采烈呢?這里面并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青的麥苗。我生在鄉(xiāng)下,雖然六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么農(nóng)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nóng)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nóng)民和農(nóng)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nóng)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謂焦急之情,決不下于農(nóng)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云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
⑦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xiàn)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麥田里,每一個葉片都仿佛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xiàn)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xiàn)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來,收回到了燕園,收回到了我樓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門前的荷塘內(nèi)。我最愛的二月蘭正在開著花。它們拼命從泥土中掙扎出來。在荷塘中,冬眠剛醒的荷花,正準備力量向水面沖擊。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層,收到了這個陽臺上,收到了自己的腦子里,頭頂上叮當如故,我的心情怡悅有加。但我時時擔心,它會突然停下來。我潛心默禱,祝愿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久久不停。
17.作者為什么說“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引用了蔣捷的《虞美人》一詞,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回答。(4分)
19.第六段中“這里面并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4分)
20.作為一代大儒,季羨林先生身上有著中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哪些特點?結(jié)合全文簡要回答。(6分)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
17.【答案】(4分)從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學問、寫作文章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雨聲應該是討厭的;(2分)為下文寫作者聽雨不煩反樂作鋪墊,通過對比突出作者聽雨的快樂。(2分)
評分標準:每問2分,意思對即可。
18.【答案】(4分)作者與蔣捷兩人年齡不同,聽雨的心境也不同。蔣捷是中年聽雨就談“悲歡離合總無情”,作者已到望九之年聽雨卻“興高采烈”。(2分)通過對比,突出作者聽雨的喜悅,表現(xiàn)他心系農(nóng)民(或“關注民生”等)的情懷。(2分)
評分標準:意思對即可得分。
19.【答案】(4分)作者聽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樣追求雅致(或借雨抒發(fā)個人情感),(2分)而是為麥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興,他想到的是“俗事”。(2分)
評分標準:意思對即可得分。
20.【答案】(6分)參考示例:①作者關注民生,心系農(nóng)民,心憂天下,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②老當益壯,年近九旬還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有著高尚的精神追求;③對景物之美和人生之美有著細膩的感受。
評分標準:每點3分,答2點即可得滿分。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 篇2
在故鄉(xiāng)北山貧瘠的那些歲月里,沒有電視可看,人們的日常生活非常單調(diào)。莊稼人日日耕作在田地里,唯有下雨的當兒可以清閑幾天,坐在炕頭上聽雨,享受一下難得的輕松和溫馨。
春雨到來,淅淅瀝瀝,莊稼人的眉頭舒展了,心里樂開了花。“春雨貴似油”,難得的好雨。干枯的冬季過去了,小麥需要滋潤,土壤需要疏松,小苗需要養(yǎng)分,空氣需要濕潤。這時節(jié),蒙蒙細雨下起來,扛著鋤頭進村的農(nóng)人,笑嘻嘻推開院門,邊放鋤頭邊念叨:“好雨,好雨!”隨手取來毛巾擦干滿臉的雨水,身心輕松起來。男人架起二耶腿坐在炕沿,“吧嗒吧嗒”地吸著煙瞅著窗外;女人則洗手和面,趁著這閑暇搟面條或包餃子,餃子餡有的是,年前就曬干的蘿卜絲,這會兒正好用著。春雨蒙蒙,大人樂滋滋,小孩子更快樂,看不見大人臉上的愁眉不展,奔跑玩耍,自由自在。聽雨的日子,也給我們這些北山的孩子帶來了福音。
春雨過后,小麥迅速成熟,玉米瘋長起來,形成綠色陣勢,鋪排開來,占領著季節(jié)里的一道長河。
當人們還沉浸在綠色夢想中,夏雨突至,或連綿不斷,或傾盆而下,聽雨的日子漸漸浮現(xiàn)出絲絲憂愁。夏雨多變,經(jīng)常下個十天半月,讓人憂愁生厭,連綿的雨在檐下“滴滴瀝瀝”地響著,莊稼人只好在屋里轉(zhuǎn)悠。男人只顧吸煙吐煙圈,看天聽雨,煩了罵女人幾聲,女人不吭聲,只顧干手中的活兒。山里女人總有干不完的活,掃地、做飯……做不完的繁瑣事兒。可她知道男人心里煩呢,雨下個沒完,地里的玉米倒下了,怎么不煩呢?女人理解男人,雨住了氣就消了。雨下著下著,屋外的院子積滿了水,流不出去,男人挽起褲腿,披著蓑衣拿著鋤頭在檐下挖開水溝,水流走了,男人身上濕透了,女人給他換,濕衣服在火炕頭烤著,男人笑了,卷個紙煙吸著,很舒服!身旁的孩子試探著開口了:“肚子餓了,想吃飯呢。”女人去做飯,窗外的雨仍舊下著,孩子在檐下玩起柳條做的水輪轉(zhuǎn)……
白雨天(北山人把下暴雨叫“白雨”),雨傾天覆地而來,很快就會遮住眼前的一切,山上山下一片白花花的雨霧,伴隨著雷鳴閃電,讓人驚恐不安、興奮異常。白雨到來時,北山莊稼人大多還在地里。一聲悶雷響,一團黑云扯過頭頂,眼前附近的村子看不見了,有人高喊:“白雨來了!”聞此呼聲,地里的人慌忙逃跑。人們未來得及跑回村子,暴雨就到了,只好就近避雨,雨點打落在地上,地上泛起了土泡兒。避雨的人家熱鬧起來,屋里坐滿了人,檐下站滿了人,你擠著我,我擠著你,說笑打鬧,無所顧忌。干渴的屋檐上已吊起了急落的'水柱,地下頃刻積起了水洼。避雨的男女一邊聽雨一邊說笑,誰家的女娃有出息,嫁到了山外,誰家的男娃長得好,把山外的女子引進了山。愛打撲克牌的年輕人就地鋪排,玩得熱火朝天。有的小伙子拿個臉盆放在檐下,聽那“叮當叮當”響的樂聲,和著風聲、雨聲、雷聲一起,一片興奮和喜悅。
白雨說下就下,說停就停。檐下的雨線止住了,屋里屋外的男女嘩啦一下就走開了,主人好意留客吃飯,勸也勸不住,大家熱鬧著扛起農(nóng)具匆忙回家。夏夜里,躺在炕上睡覺的北山人聽著屋外澇池里傳來“呱兒——呱兒——”的青蛙叫聲,忘記了疲勞和困苦,香甜地酣睡……
秋雨連綿的日子,莊稼已收獲歸倉,這時節(jié),莊稼人難有靜下心來聽雨的閑心,那些玉米棒子要收拾架在樓上,大豆小豆需要通風晾曬。人們忙活起來,煤油燈下熬至深夜,拖著疲憊的身子躺下睡覺,男人呼嚕,女人也呼嚕,在風聲、雨聲、秋蟲的伴奏聲中睡一個踏實覺。
雨歇,風住,天晴。抬頭看秋日的天空,格外地高遠,湛藍湛藍的,無一絲纖塵。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段交代了時間、地點、背景,既有總括全篇的作用,又是全篇的思想感情所在,奠定了文章親切溫馨的感情基調(diào)。
B.作者圍繞著“聽雨”,以季節(jié)為順序,深情地描寫了北山人在艱苦的歲月中樸實繁忙又不失溫情的雨中農(nóng)家生活。
C.散文從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jié)中攝取素材,用樸素平實的語言寫了一段生存記憶,字里行間,流淌出絲絲溫情。
D.作者善于觀察,注重描摹人物的語言、動作,欲抑先揚,在細膩的描繪中抒發(fā)情感,寄寓了對昔日故鄉(xiāng)生活的追憶和懷念。
2.本文標題為“聽雨”,請概括文中農(nóng)人聽雨的情境?(5分)
3.文章以對秋日晴空的描寫作結(jié),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簡要賞析。(6分)
答案:
1.D【解析】“欲抑先揚”錯。
2.①春雨滋潤莊稼,農(nóng)人在勞作之后喜滋滋地聽雨;②夏雨不停,農(nóng)人在家中愁悶地聽雨;③暴雨(白雨)傾盆,農(nóng)人在倉皇躲雨時,喜悅興奮地聽雨;④秋雨連綿,農(nóng)人在勞動的疲憊中伴著雨聲人眠。(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3分,答對三點給5分。意思對即可)
3.①展現(xiàn)了自然清新的鄉(xiāng)村風景,營造了寧靜祥和的生活氛圍。②烘托出作者平和愜意的心態(tài),表達了他對故鄉(xiāng)風物(農(nóng)村生活)的眷戀與喜愛。③以景作結(jié),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收尾耐人尋味,意蘊悠長。(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 篇3
聽雨
①聽雨是一種享受——心靈上的無與倫比的、愉悅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②有雨的日子,我就聽雨。
③聽春雨的 ,聽夏雨的 ,聽秋雨的 ,聽冬雨的 ;聽雨的低語,聽雨的輕訴,聽雨的嗚咽,聽雨的微笑,聽雨的吟唱,聽雨的吶喊,聽雨的怒吼。
④“天街小雨潤如酥。”那是怎樣的一種雨啊!一種甘潤如酥,“潤物細無聲”的初春細雨。那又是怎樣的一種雨聲啊!一種無聲似有聲,有聲更似無聲地在心中奏成一曲優(yōu)美的歌的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溫柔雨聲!仿佛是聽那遙遠的星星甜美的呢語,又似綠葉吻著花瓣的柔情。
⑤春雨是柔情,夏雨則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⑥它有時心平氣和,溫情脈脈;它有時怒氣沖沖,喊叫連天。于是便有了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于是還有了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鋪天蓋地的`暴雨。這就是夏雨——一種淋漓盡致無所畏懼的雨!
⑦聽著夏雨,才恍然驚覺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壯麗輝煌!
⑧秋雨,原該是一種婉約的風韻,但在 那已飄過的秋雨中,卻染透了無窮的哀怨、孤寂與揮之不去的滿筆愁緒。
⑨“哪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秋夜殘燈明滅,細雨纏綿,該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怨和憂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傷心泣,這又是怎樣一種無奈與哀怨啊!淅淅瀝瀝的秋雨聲卻是一分深深的感傷!
⑩秋雨依舊,年代卻已不再,我們心中一分秋雨聲又是怎樣的呢?
⑾“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伴雪而來,隨風自去,不知是飄逸,還是深沉。哦,這就是冬雨么?或許是一年的思慮俱在寒冬堆積,于是冬雨也無語而沉思。聽冬雨之聲,是聽遠方一束花低語,一種思念,一句祝福,一分安慰,一縷溫馨,在這飄雪的寒冬,為我易凍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見春天向我走來。
⑿哦,聽雨,仿佛是讀一首雋永的小詩,聽一曲悠揚的古樂。聽雨,原來是在一種美的意境中,尋求一份詩意。
⒀聽雨,是一種享愛——享受自然與我!
1.文中寫了一年四季的雨,寫春雨的是第 自然段;寫夏雨是第 自然段;寫秋雨是第 自然段;寫冬雨是第 自然段。
2.下面是形容不同季節(jié)雨的特點的詞語,閱讀第③段,選擇恰當詞語,將字母填在橫線處。
A.豪放 B.婉約 C.溫柔 D.深沉
3.作者為了確切、生動地描繪雨,有五處引用了詩句烘托意境。將所引用的詩句抄寫在下面。
第1處:
第2處:
第3處:
第4處:
第5處:
1.本文首尾照應,突出中心,強調(diào)“聽雨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怎樣的享受?
2.文中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請摘出兩句,并指所用的修辭手法。
3、⑷;⑹⑺;⑻⑼;⑾ 13.CABD
4.⑴天街小雨潤如酥。
⑵潤物細無聲。
⑶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⑷哪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
⑸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
5.“心靈上的無與倫比的、愉悅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哦,聽雨……尋求一份詩意”。
6.如:聽雨的低語,聽雨的輕訴,聽雨的嗚咽,聽雨的微笑,聽雨的吟唱,聽雨的吶喊,聽雨的怒吼。(排比)仿佛是聽那遙遠的星星甜美的呢語,又似綠葉吻著花瓣的柔情。(比喻)春雨是柔情,夏雨則是豪放而不拘一格。(擬人)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 篇4
① 近日夜雨,雨水順著防盜網(wǎng)上的鐵皮一層淌下一層,響聲隨著雨勢,時驟時疏,時輕時重,朦朧中陡生一種靜謐、和諧、悠遠的美妙情感。
② 就像“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一樣,古時的雨與今時的雨自然無太大的區(qū)別,今時的雨點拍打樹葉、鈿潤花草、敲擊河灘、篩落水面的聲音與古時也決無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對雨聲的感受會因人因時因境因情而異。例如,同樣是春雨,憂國憂民的詩人杜甫高興放聲高歌:“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晚唐的李建勛對春雨的感受就要復雜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賞,唯到詩家自有情。……閑憶昔年為客處,悶留山館阻行。”春雨所引發(fā)的是詩人對過往歲月的一種深情的懷念和咀嚼。南宋詞人蔣捷寫的那首《虞美人·聽雨》,對雨從感懷到慨嘆,更是把人生的悲涼況味傳連至今,簡直痛人心髓。
③我沒有經(jīng)歷過歷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樣凄風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沒有如古人那般“秋來葉上無情雨,白了人頭是此聲”,對雨聲會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徹心髓,可在物質(zhì)生活匱乏和豐裕時的感受卻迥然不同.
④ 回想小時住在鄉(xiāng)下,最惱的就是雨天。雷鳴電閃風狂雨驟,令我惶恐萬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龜縮在被窩里,以幼稚的心靈感受大自然的神經(jīng),帶著驚恐惶惑,迷迷糊糊地進入夢鄉(xiāng)。即令是和風細雨.我也不太喜歡。因為我家離學校有好長一段路程。那時,家里窮,沒有雨傘,只有一個鍋蓋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陽尚可,遮雨則只遮個頭臉.衣褲難免要淋濕。冬春時節(jié).沒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腳踩在涼冰冰的地上,更難受!所以那時夜半聽到嗒嗒的雨聲.在我絕不是一首抒情詩,它帶給我的是一種濕漉漉的難受和一層苦澀澀的無奈。
⑤ 長大以后,我讀了許多書.特別是參加工作后,生活漸漸好起來,漸漸也喜歡起雨來了,不僅喜歡和風細雨,而且更喜歡狂風驟雨。因為此時在我看來,只有雨,沒有風,沒有雷電,也就缺乏了震撼心靈的力度。別的無庸費言,在中國文學史上,要是只有狂風驟雨,而無雷鳴電閃.恐怕屈原就寫不出那奇譎瑰麗的杰作《天問》。正是大自然的雷電風雨觸動了大詩人心靈深處的怨屈、激憤、憂慮、沉痛、苦悶、彷徨、堅貞、無畏……這篇流傳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許多大文學家如莎士比亞、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歡寫雷寫電寫風寫雨的真諦。
⑥身居鬧市多年,已經(jīng)難得再見山村那種雷鳴電閃的豪雨,除了臺風登陸,也少見那種狂風拔樹的驟雨和暴雨;水泥屋頂也使夜雨沒了那種“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套因此生出一種遺憾。但我還是喜歡雨,不論是“細聲巧作蠅觸紙”,還是“大聲鏗若山落泉”,自是一種難逢的天籟,寧心靜氣地傾聽那淅瀝的雨聲。對當今污染嚴重,整日籠罩在電視卡拉OK歌呤聲和汽車摩托喧囂聲中的城市人來說,不啻是一種休息,一種調(diào)節(jié),一種陶冶,一種享受。那雨聲是大自然與你的絮語,它輕輕地搓揉著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爭名奪利而生的郁悶和煩亂、疲憊和冷漠,喚醒你回歸大自然的'親情,找回你那顆失落的平常心,帶給你一份平和的心態(tài),讓你變得更加青春嫵媚、安詳可人,從此邁向生命的圓滿。因此,每當久晴不雨時,我就特別盼望著下雨。這時,不論是在白天還是在夜晚,聽到那呼呼的風聲,就好像在傾聽大幕揭開的前奏;聽到那嗒嗒的雨聲,仿佛是在欣賞一首大自然的贊美詩;而此時的閃電猶如閃爍變幻的舞臺燈光,隆隆的雷聲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黃鐘大呂了……
⑦如是,我把聽雨說成是一場難得的奢侈,你也就不會覺得無稽和過分了吧?
1.聯(lián)系全文,簡要概括作者不同時期不同境況下聽雨的感受。
2.從全文看,作者舉杜甫、李建勛、蔣捷的例子,在內(nèi)容上和結(jié)構(gòu)上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3.作者為什么把聽雨說成是“一場難得的奢侈”?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章描寫了作者不同時期不同境況下聽雨的感受,表現(xiàn)了作者經(jīng)歷了人生風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達了作者親近自然、回歸田園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聽雨“朦朧之中陡生一種靜謐、和諧、悠遠的美妙情感”起筆,以“我把聽雨說成是一場難得的奢侈”落筆點題,首尾照應,渾然一體。全文脈絡清晰,開闔自如,嚴謹有致。
C.作者借寫聽雨的感受,回憶了自己的人生歷程,并對人生進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調(diào)昂揚豪邁,且富于哲理氣息和思辯色彩。
D.文章寫對雨聲的不同感受,實際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過程。在作者看來,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熱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態(tài),生命才能走向圓滿。
E.作者把風聲比作“大幕揭開的前奏”,把雨聲比作“大自然的贊美詩”,把閃電比作“閃爍變幻的舞臺燈光”,獨特新穎而又貼切傳神,體現(xiàn)了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
答案
1.(1)小時候(或物質(zhì)生活匱乏時),雨是一種濕漉漉的難受和一層苦澀澀的無奈。
(2)長大后(或物質(zhì)生活豐裕時),聽雨是一種心靈的震撼。
(3)如今,身居鬧市,聽雨是一種休息,一種調(diào)節(jié),一種陶冶,一種享受。(如答“如今聽雨陡生一種靜謐、和諧、悠遠的情感“亦可)
2.內(nèi)容上,(1)強調(diào)對雨聲的感受會因人因時因境因情而異;(2)豐富了雨(或雨聲)的文化內(nèi)涵。(答對一點即可)結(jié)構(gòu)上,引出下文“我”對雨的好惡,為寫對雨的不同感受作鋪墊。(意思對即可)
3.說“難得”是因為客觀上。身居鬧市,難得再見山村那種雷鳴電閃的豪雨;水泥屋頂使雨聲少了美的韻致。說“奢侈” 是因為主觀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囂,使人們郁悶煩亂、疲憊冷漠。少了平和安詳、回歸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們很難爭心靜氣地傾聽雨聲”也可) (意思對即可)
4.A、C(A項“淡然的心境”“回歸田園的美好愿望”理解不當;C項,說“感情基調(diào)昂揚豪邁”錯。)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 篇5
①雨夜總是無眠,便聽了一場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長過程。
②初時淅淅瀝瀝,若有若無,只是當微涼的風裹著土腥味兒涌進窗時,才嗅到雨的氣息。漸漸地密了,濃了,落在屋檐上,樹葉上,便有了滴滴答答的響聲;大多數(shù)的仍無聲地投入大地干涸的懷抱。此時的雨聲帶了些許詩情。無論哪一滴雨,都無法選擇自己將落到何處。這是雨之少年。而人之“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是否也是不諳世事不識愁味的灑脫無拘呢?
③慢慢地,雨聲聽來有了些脾氣,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澀地滴答,而是噼啪有聲,又分明帶了些不耐煩的躁動。仿佛急于向世人證明什么,一如人涉世未深,為名利,為稻粱,四處奔波,雖不見得有古人那種“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之漂泊感,卻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④忽一陣疾風掠過,涼意透進,溽熱頓消,一道閃電趁風卷簾時射進來,雖閉目在黑夜中也感到眼前一亮。隨后,雷聲轟然炸裂,感覺整個大地都在抖動;繼而狂風大作,雨似天河傾瀉,急驟地叫喊著,宣泄著,仿佛要沖刷人間角落的齷齪,蕩盡所有污泥濁水。又一串驚雷如山崩地裂,似要震醒那些沉溺物欲的麻木心靈。這是光明磊落者之間的莊重宣言,無私無畏。幾千年前,汨羅江畔的屈原,面對的可是這樣沉沉的黑夜?聆聽的.可是這樣叱咤風云的雷電?他的抑郁他的憤懣他的心聲他的吶喊又有誰聽得見?如果這算作雨到中年,是否也如人之壯年?成績斐然者,呼朋喚友,觥籌交錯,在人生的舞臺上恣意揮灑自己的得意,而失意者只能借雷電表達自己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的呼聲。
⑤不知何時,雨聲慢慢顯出倦意。它累了,乏了,厭了,漸稀漸少,雨滴的間隙中似乎透著思索。雨聲從從容容,不急不緩,仿佛歷盡滄桑的老人,回首人生,有歡樂,有迷惘,有失意,有輝煌,如今都不得已淡然,不再去解釋什么,說明什么,只閑看花開花落云舒云卷,“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⑥一夜聽雨,天人合一,物我兩忘,不覺夜已闌珊,雨聲漸無。或許,外面已是雨過天睛星光燦爛了吧?
1、文中有一句話透露了本文的寫作順序,你發(fā)現(xiàn)了嗎?請寫在下面橫線上。
2、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揣摩下列句子中畫線詞的具體含義,從文中找出語詞進行解釋。
慢慢地,雨聲聽來有了些脾氣,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澀地滴答,而是噼啪有聲,又分明帶了些不耐煩的躁動。
⑴、脾氣:
⑵、羞澀:
3、本文從聽覺這一獨特角度描寫雨,分別寫了夏雨的四個階段,作者針對這四個階段的不同特點把它們比作什么呢?你最喜歡哪個階段的雨,說說你的理由。
4、第②段畫線處說“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不諳世事不識愁味”,請你再寫出兩句有關“愁”的詩詞名句。
參考答案:
1、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長過程。(寫出整句也可)
2、噼啪有聲,不耐煩的躁動;淅淅瀝瀝,若有若無。
3、比作人之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略”,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一處相思,兩處閑愁;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不唯一)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04-24
《聽雨 季羨林》閱讀答案09-19
《聽雨》閱讀答案季羨林09-14
季羨林《聽雨》閱讀練習及答案04-04
《聽雨》(季羨林)閱讀題及答案04-25
季羨林:《聽雨》05-30
聽雨 季羨林01-08
《聽雨》閱讀答案11-27
季羨林的作品《聽雨》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