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何家槐《母親》閱讀答案
在各領域中,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何家槐《母親》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何家槐《母親》閱讀答案 1
母 親
何家槐
看見一陣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邊走過,母親亮著眼睛問:
“你們可是看火車去的?”
“是的,阿南嬸!”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沒有誰阻止你。”
可是母親搖搖頭,她不能騎,雖則沒有誰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時候。這幾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當以后,她又忙著跑到天井里,掃干凈了地,然后取下掛在泥墻上,屋檐下,或者枯樹枝中間的豌豆,用一個笨重的木槌打豆。
這幾天天氣很好,雖則已是十一月了,卻還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親只穿著一身單衣,戴一頂涼帽,一天到晚的捶著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點不費力,有許多直象燈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會裂開,象珍珠似的散滿一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還得理清枯葉泥沙,裝進大竹簍,而且親自挑上樓去。這些本來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夠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連頭也難得一抬。可是當她聽到火車吹響汽笛的時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神地抬起頭來,傾聽,閉著眼思索,有時還自言自語: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車!”
車站離我們家里并不很遠,火車經過的時候,不但可以聽到汽笛的聲音,如果站在山坡上,還能夠看見打回旋的白煙。因為附近有鐵路還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趕去看火車的人很多。
母親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經過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車站,一有人過去,她總要探問幾句,尤其當他們回來的'時候:
“看見了沒有?”
“自然看見了,阿南嬸!”
“象蛇一樣的長嗎?”
“有點兒象。”
“只有一個噴火的龍頭,卻能帶著幾十節幾百節的車子跑,不很奇怪嗎?
“真的很奇怪。”
因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斷地問長問短,有許多人簡直讓她盤問得不能忍受。
“我們回答不了許多的,阿南嬸,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驚,看火車,在她看來象是永遠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誰也不會阻止你!”
可是母親搖搖頭,她不能去,雖則沒有誰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門,成年累月的給釘在家里,象釘子一樣。
在這呆滯古板,很少變化的生活中,她對火車發生了很大的興趣。那悠長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遼遠的、不可思議的幻想,飄飄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樣長的怪物飛往另一個世界。無論什么時候一聽到那種聲音,她就閉上眼睛,似乎她在聽著天外傳來的呼喚,完全失神一樣地,喂豬她會馬上放下麥粥桶,洗衣服她會馬上放下板刷,在煮飯的時候,她也會立刻拋開火鉗,有時忘了添柴,有時卻盡管把柴往灶門送,以致不是把飯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燒焦了半鍋。
“你也是坐著火車回來的嗎?”
她時常問從省城回來的人。
“是的,阿南嬸!”
“火車跑得很快嗎?”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還在杭州,現在卻在這兒跟你講話了。”
“那末比航船還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么跑的呢?”
“那可說不上來。”
“哦,真奇怪——”她感嘆著說:“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腳走,腳脛也要走斷了。這究竟是怎樣的東西,跑得這樣快,又叫得這樣響!”
“……”
跟她講話的人唯恐她嚕囌,急急想走開,可是母親又拉住問:
“你想我能坐著火車去拜省城隍嗎?”
“自然可以的,阿南嬸,誰也不會阻止你!”
可是母親搖搖頭,她不能去,雖則沒有誰阻止。她舉起木槌,緊緊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轉念她卻深深地嘆息了。
(原載《文學》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號)
11.根據文中畫線的部分,用兩個詞概括母親勞作的特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簡析“催,催,催,催;催,催,……”對表現人物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母親和行人的對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這樣安排有何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結合上下文,賞析文中畫橫線部分。(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聯系全文,評價母親這一人物。(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2分)
①忙碌 ②辛苦
12.(3分)
①透露了母親內心的急迫。
②表現了母親勞作的忙碌。
③反映了母親對家庭的責任感。
13.(4分)
①同樣寫看火車,內容有變化,在結構上起貫穿全文的作用。
②反映了母親向往又猶疑的復雜心理。
③詢問的不厭其煩與回答的不勝其煩形式對照,豐富了母親的形象。
14.(5分)
①通過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車的神奇與母親對火車的癡迷。
②通過神態、動作等細節,細膩描寫了母親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
③敘事上有過渡、舒緩節奏等作用。
15.(6分)
①母親是樸實、堅忍、勤勉持家的傳統女性。
②母親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嘗試新生活的內在傾向。
③母親受傳統和現實的羈絆,缺乏將希望變為行動的自覺和勇氣。
何家槐《母親》閱讀答案 2
自從搬進樓房,母親就很少下樓,我們都囑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樓層高、樓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著碰著就會給孩子添麻煩。每天我們在家的時候,她和我們一起忙家務,手腳不拾閑兒;我們一上班,孩子一上學,家里只剩下她一個人時,大部分時間,她就呆在窗前。
那時,母親的房間,一張床緊靠著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幾乎占了一面墻,母親坐在床上,靠著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覽無余。陽光總是那樣燦爛,透過窗子照得母親全身暖洋洋的,母親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別愛追著太陽烤,讓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覺。有時候,不知不覺她就依著被子上睡著了。一個盹打過來,睜開眼睛,她會接著望窗外。
窗外有一條還沒有完全修好的馬路,馬路對面是一片工地,恐龍似的腳手架簇擁著正在蓋起的樓房,a切割著那片湛藍湛藍的天空,遮擋了遠處的視線。由于馬路沒有完全修好,來往的車輛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只有太陽在悄悄地移動,從窗子這邊移到另一邊,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給母親一片陰涼。
我們回家,只要走到樓前,抬頭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見母親的身影。窗子開著的時候,母親花白的頭發會迎風擺動,窗框就像恰到好處的畫框。等我們爬上樓梯,還沒掏出鑰匙,門已經開了,母親站在門口。不用說,我們從樓下看見母親時,母親也看見了我們。那時候,我們永遠不怕忘記帶房門鑰匙,有母親在窗前守候著,門后面總會有一張溫暖的臉龐。有時候我們晚上很晚才回家,樓下已經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親也能看見我們。其實,母親早就老眼昏花,不過是憑感覺而已,可她的感覺從來都是十拿九穩,她總是那樣及時地出現在家門的后面,替我們早早地打開門。
母親最大的樂趣,是對我們講她這一天在窗前看見的新聞。她會告訴我們,今天馬路上開過來的汽車比往常多了幾輛;今天對面的路邊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們這邊的馬路邊栽了小樹苗;今天她的小孫子放學和同學一前一后追趕著,像一陣風似的;今天還有幾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臺上……都是些平淡無奇的小事,但她有棗子一棍子,沒棗子一棒子地講起來時津津有味。
母親不愛看電視,總說她看不懂那玩意兒,但她看得懂窗前這一切,這一切都像是放電影似的,演著重復的和不重復的瑣瑣碎碎的故事,溝通著她和外界的聯系。有時候,望著窗前的一切,她會生出一些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聯想,大多是些陳年往事,不過是過去住平房時的陳芝麻爛谷子,就是沉淀在農村老家時,她年輕的回憶。聽母親講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讓我感到歲月的流逝,人生的滄桑就是這樣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閃現著。有時候,我偶爾會想,要是把母親的這些都寫下來,那才是真正的'意識流呢。
母親在這座新樓里一共住了五年。母親去世后,好長一段時間,我出門總是忘記帶鑰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樓下的時候,我也總是習慣地望望樓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蕩蕩的窗像是沒有畫幅的鏡框,像是沒有了牙齒的癟嘴。這時,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親的身影對我們是那么的珍貴而溫馨,才明白窗前有母親的回憶,也有我們的回憶。
當然,更明白了:只要母親在,家里的窗前就會有母親的身影。那是每個家庭里無聲卻最動人的一幅畫。(作者肖復興,原文有改動)
13.文章第(6)段說母親最大的樂趣,是對子女講她這一天在窗前看見的“新聞”,又說那是“都是些平淡無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
14.揣摩文中兩處畫線的句子,然后回答問題。(6分)
(1)體味a句中“切割”一詞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答:
(2)b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它的表達效果。
答:
15.第(9)段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6.文章開篇說“在家里,母親最愛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請結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6分)
答:
答案:
13.不矛盾。“新聞”是從母親的角度來說的,“平淡無奇的小事”是從子女的角度來說的。母親成天站在窗前,所見所聞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來是平淡無奇的小事,在母親看來就是新聞了。這樣寫,突出了母親生活的單調、寂寞。
14.(1)表現出了人物面對窗外自然風景被新建的樓房破壞和遮蔽的無奈、痛苦之情。
(2)比喻。生動形象地將失去母親的窗比作沒有畫幅的鏡框和沒有牙齒的癟嘴,突出了母親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追憶和思念。
15.收束全文,點明主旨,深化文意。
16.(1)因為母親不能下樓,她對外界的感知就是通過“窗”,“窗”是聯系母親和外界的紐帶。
(2)“窗”是母親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歸來的地方,“窗”是聯系母親和子女的紐帶。
(3)“窗”還連接著母親的現在和過去,窗前的一切,會使她聯想起一些陳年往事。
【何家槐《母親》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笨槐 閱讀答案08-07
《笨槐》閱讀答案10-02
笨槐閱讀及答案參考07-31
槐抱柳 閱讀答案07-20
《笨槐》閱讀附答案10-12
《高處何所有》閱讀答案08-19
《高處何所有》的閱讀答案07-24
《多言何益》閱讀答案08-20
多言何益閱讀練習及答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