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漢江》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渡漢江》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渡漢江》
作者: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閱讀題及答案一:
1.前兩句中的“外”“斷”“復”從哪三個角度寫作者貶居之苦?有什么表達作用?
答:“外”指的是嶺南,在當時是蠻荒之地,窮僻之所。“斷”指詩人被貶嶺南,跟家人的聯系就中斷了,與家人隔絕,寂寞落魄之苦可想而知,“復”詩人被貶嶺南,一年又是一年,在荒無人跡的地方,詩人獨自忍受著思鄉之苦,一年年熬過來。
2.一般人是“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本詩的后兩句不同,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心理?請簡要分析
答:“怯”“不敢”將欲問又不敢問,復雜微妙的心理極真切地表達了出來,離家越近,越想早點知道家鄉事,但又怕聽不到好消息
閱讀題及答案二:
(1)有人評價此詩前兩句中“斷”“復”兩字,似不著力,卻耐人尋味,請結合詩句說明,這兩字有怎樣的意味?
(2)后兩句,按常情應是“近鄉情更切,急欲問行人”,作者筆下所寫卻與常情相悖,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談談你的理解。
(3)有人曾經將后兩句改為“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來進行比較。你認為哪種表達更好?請具體說明理由
答案:
(1)一個“斷”字將作者困居貶所時那種與世隔絕的處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再現出來。(一個“斷”字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現實,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切。)被貶蠻荒,本就夠悲苦的了,何況又和家人音訊隔絕,彼此未卜存亡。這種情況下經冬歷春,捱過漫長的時間,一個“復”字又將作者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現出來。這兩個字可以說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2)作者貶居嶺外,又長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一方面固然日夜在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這種擔心越近家鄉的時候,越加強烈,他憂懼自己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與家人團聚的愿望則立即會被無情的現實所粉碎。因此,“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急欲問”變成了“不敢問”。通過這兩句詩,讀者可以強烈感觸到詩人此際強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這種抒寫,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簡潔答案:詩人因為自己被貶謫又逃歸的特殊身份不敢向從家鄉來的人問訊;表現了詩人想問又不敢問的矛盾而焦慮復雜的心情。)
(3)原詩更好。(第一步)作者被貶嶺外,遠離家鄉,很長時間沒有家人的音訊,不知道家里是否會受自己的牽連而發生變故。原來還只是思念和擔心,現在來到家鄉附近,更怕這種擔心變成現實。(第二步)所以“情更怯”和“不敢問”更能表達詩人此時的精神痛苦,更加貼切和富于情致。而“情更切”和“急欲問”則顯得平淡和一般化。(第三步)
【《渡漢江》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渡漢江的閱讀答案10-30
《渡漢江》閱讀答案10-21
渡漢江 閱讀答案10-19
渡漢江閱讀答案07-18
《渡漢江》的閱讀答案11-10
《渡漢江》閱讀訓練及答案10-06
《渡漢江》閱讀答案及鑒賞08-28
《渡漢江》閱讀答案及賞析09-11
渡漢江閱讀及參考答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