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案模板匯編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整理資料的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歷史,激發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輝煌景觀,感受祖國的燦爛文化。
2.文章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學的又一難點。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
2.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一 構建話題,導入課文。
1 在我們國家的廣州市,剛剛舉辦了一場亞洲最高級別的賽事,你們知道嗎?說說你的了解。我們的祖國國力日益強盛,相繼舉辦了奧運會亞運會,引起了世人的矚目。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件屈辱的事情,美麗的東方園林被西方強盜毀于一旦。
2.板書課題。強調“毀”寫法。
3.輪流讀課文,檢查預習,隨時正音。
二.細讀課文,感悟“毀滅”。
1.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把最讓你氣憤的地方用“——”畫出來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讀,批注。交流。
2 讀了這段文字,你是怎樣的心情?
3.這心情從何而來?讀一讀讓你感覺到憤慨的句子,讀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殘暴而貪婪的,讓我們帶著憤恨讀一讀。
5.圓明園的最終結局是什么?出示: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小聲讀一讀這兩句話,你又讀出了什么樣的心情?
生小聲讀。交流。
6.圓明園的灰燼里到底有什么?讓我們探尋一下這座園林的瑰寶和精華。
三 品讀課文,領悟“精華”。
1.默讀課文,感受一下這曾經是一座什么樣的園林。哪些景觀和建筑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2.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你的腦海中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來談,感悟重點詞句)
出示: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自由讀,邊讀邊想象。
誰來讀一讀這優美的文字,指名讀。
課文中沒有介紹到的景觀還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嗎?
(展示課前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重點介紹最讓自己欣賞和驚嘆的部分)
3.真是巧奪天工,精美而宏偉的圓明園。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圓明園布局精妙,建筑風格各異,當然稱得上的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同學們,讓我們把這些美景記在心里,我們一起回顧圓明園的美景和宏偉建筑。
出示幻燈片,輔助背誦。
5 欣賞了園林風光,我們再來看看園中豐富的收藏品。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圓明園中珍貴文物的收藏情況。
談談體會。所以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6 就是這樣的一座舉世聞名的圓明園,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訴了我們:(出示“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兩個“不可估量”要強調什么?齊讀。
7 (出示圓明園的廢墟畫面)就在這殘垣斷壁面前,想象著我們剛剛漫游的圓明園的景象,同學們,你又什么話想說呢?
四.也許,圓明園的廢墟會提醒我們,不忘國恥,永遠要記住侵略者的強盜行徑。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2
一堂動人心魄、蕩氣回腸的語文課結束了。不,不是結束,是催生了所有上課的學生和聽課老師的深層思考:英法聯軍毀滅的究竟是什么?而他們永遠也毀滅不了的又是什么?“圓明園”這個符號帶給我們的是怎樣的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怎樣把孩子們引領上一條個性充分發展的金光大道?
竇桂梅老師是“新生代”特級教師的領軍人物。她首倡的“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先進理念,在全國小語界引起強烈反響。這次展示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在原有基礎上又是一次飛躍,是一堂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閱讀教學課。
這堂課,概括地說,就是從新課程觀的高度,從生命成長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目光,整體先“構建”,而后又“解構”課堂──緊緊圍繞一個主題,通過與多個文本的碰撞交融,形成一種深深浸潤在文化之中的開放的語文課堂。通過熏陶與體驗,理解與揚棄,感悟與反思,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主題學習中獲得質的提升,從而夯實學生語言文化的根基。這便是竇桂梅老師所倡導的“主題教學”。
一、走近圓明園
課前學生閱讀了兩篇課文,一篇是《圓明園的毀滅》,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萊德的信》。上課伊始,學生的學習熱情便被點燃了。“英法聯軍把金碧輝煌的圓明園搶掠一空,焚燒殆盡,真是強盜行徑。”“我讀了兩篇文章感受是兩個字:悲憤,無比的悲憤與憤怒。”“東方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變成了斷垣殘壁,一片廢墟,讓人痛心不已。”學生在讀書中真的動了感情。
竇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有關資料知道圓明園占地約458.9公頃,有一萬多個禮堂這么大。學生感受到課件上顯示的廢墟在風雨中已經佇立了144年。學生低沉而緩慢地誦讀:“圓明園里,荒野的風,嗚咽地講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殘留的柱,痛苦地書寫著──一個國家的恥辱!”學生開始領悟課文上的這段話:“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學生說:“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才有不可估量的損失。”學生真正把書讀進去了。便從“走近圓明園”升華到“走進圓明園”了。
在這里,把文本整合成一個三維立體的“集成塊”,學生在閱讀同一主題下的系列文章,多角度獲取信息。在同一主題的語境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與思維,獲得審美的情感熏陶。這充分顯示了竇老師“主題教學”的魅力所在。
二、走進圓明園
學生默讀2、3、4自然段,畫出了一系列的關聯詞,如“有……也有……”“有……也有……還有……”“不僅有……還有……”等等。學生在讀書中掌握“眾星拱月”是怎樣的布局,“金碧輝煌”“玲瓏剔透”是什么形態,“詩情畫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畫”“奇珍異寶”又是多么珍貴。在此基礎上,再讀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學生被那“恍若月宮”的情景深深陶醉了。此時,只有此時,學生才真正在語言文字的載體引領下,走進了圓明園。
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也告訴世人:“圓明園的價值在祖國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當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之后又是怎樣的情景呢?竇老師引導學生結合資料領會“統統”掠、“任意”毀、“放火”燒的強盜行徑和野蠻罪行。此時,竇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屏幕上大火熊熊,濃煙滾滾,所有珍寶都化為灰燼,大火燒了30秒。沒有任何聲響和音樂,學生的心縮得緊緊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是8640多個30秒啊!在老師的引讀下,剛才板書的“有……也有……”等詞語間,老師加上“沒有……也沒有……”的沒字,這種強烈反差,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印痕。當屏幕上出現李大釗的詩句“圓明兩次昆明劫,鶴化千年未忍歸。一曲悲笳吹不盡,殘灰猶共晚煙飛”時,學生對侵略者的罪惡痛恨有加。
在這里,主題教學的流程就像在一幅偉大畫作的框架中,整體把握,不斷積累,螺旋漸進,逐步沉淀。包括語言材料、結構樣式、人生體驗、情感態度方方面面有新的突破。“三個超越”有人誤認為是不要教材,脫離課堂,拋開教師。根本不是這個意思。正是在以文化為教學主題的引領下,教材要整合,在課堂上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從文本中積累文化知識,獲得情感體驗,豐富人生涵養,使師生的生命活力得以最大程度的激發。這樣的超越正是對學生成長真正負責任的體現。
三、走出圓明園
再讀課文開頭段,學生永遠記住了這個日子:1860年10月6日。就是從這一天以后,圓明園被摧毀成一個廢墟。還有什么?什么都沒有了!(把黑板上所有字跡都擦去,稍留殘跡。)留下的是憤怒,是淚水,是嘆息,是奮發,是立志……“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如果歷史可以改寫,回到144年以前,假如你是皇帝,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守護的士兵,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百姓,面對英法聯軍的暴行,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學生在深入人物內心的體驗中,進一步領會文本的深刻內涵。)當學生從資料中獲知有一種傳說──火燒圓明園的帶路人竟是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兒子──龔橙,這時學生們從心中僅僅是“仇恨”和“憤怒”嗎?這時“圓明園”這個符號在你心目中又是什么?學生答:是恥辱,是警示牌……
在這里,主題教學的另一個層面──自省,進入了學生的精神世界。自省,即人格或個性的養成,是語文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它不是把語文教學視為思想灌輸,而是引導每一位學生在獲得基本認同的前提下,根據個人的獨特感受,走上文化積累和精神成長的快車道,并最終建立屬于自己的豐富而充滿活力的生命世界。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3
五年級語文上冊圓明園的毀滅公開課教案和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摻遭侵略者肆意踐踏的景象。字里行間蘊涵著作者對圓明園被毀的惋惜,對圓明圓昔日輝煌景象的贊嘆和對侵略者仇恨的情感。以及由這些情感交織成的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作者這樣獨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之情。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
(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和探究意識。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點分析:
讓學生了解昔日圓明園的輝煌景象以及體會圓明園遭到毀滅的慘痛。由于昔日的圓明園已不復存在,其精美、壯觀,只能通過語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只有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才能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這樣,為學習“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從而激發學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難點分析:
運用媒體素材,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圓明園的輝煌,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學策略分析:
因為課文介紹的內容都已經消失,無法再現其精美壯觀,只能從語言文字中理解,教學時,要以理解語言文字為主,以現代教育技術為輔,選取適當的課外材料為烘托,實現圓明園輝煌景觀在學生的腦海中的再現。因此。我采用“電教輔助手段,再現昔日圓明園的宏偉建筑和各種奇珍異寶”。引導學生深入課文,從而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六、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從年齡特征來看,該年齡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注意力比較持久,知識面較寬,已具備了豐富的想象力和較強的理解能力,他們善于探索,敢于質疑,敢于創新。但當今學生對圓明園的了解一般僅限于文字介紹,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使其在圖、文、聲、像等信息刺激下充分感知,從而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七、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蓄起滿腔的情感波瀾
1、師:(深情地)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
法國大作家雨果曾經寫到: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然而,這座被譽為萬圓之園的皇家園林已經消失了,現在,我們看見的只是矗立在雜草從中的殘垣斷壁了。(出示三副廢墟圖)
2、師:同學們,圓明園是被誰毀滅的(生:英法聯軍)
英法聯軍又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走進課文。
(二)體會毀滅——奠定正確的情感基調。
1、出示課件,學習第五自然段。
(1)、師:英法聯軍實在太卑鄙、太野蠻了,課文是用那些詞語來描寫的呢?請快速瀏覽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學生回答(老師用熒光筆畫出相關詞語),學生朗讀并體會這些詞語。
(3)、老師:面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你最想說什么?(并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這段話)
(4)、老師:就這樣,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化為了灰燼;建筑藝術的精華,也化為了灰燼,付出了幾個世紀的辛勞統統化為了灰燼。(板書三個化為灰燼)
2、出示課件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2)老師:圓明園的損失有多大?(生: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不可估量”)
(3)老師:文中一共用了幾個“不可估量”?(生:兩個)(板書兩個不可估量)
(4)老師:看著這兩個不可估量,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生:傷心、悲痛)
(5)老師:這樣的傷心,這樣的氣憤可以估量嗎?(生;不可估量)(老師再次板書不可估量)
(6)老師:讓我們把這句話告訴自己,告訴在場的老師,告訴全世界的人。(學生感情朗讀)
(三)、深情追憶——抒發曾經的自豪之情。
1、過渡:有不可估量的損失,就說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那么,昔日的圓明園究竟有些什么,讓我們說它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呢?請結合第二、三、四自然段說一說。
(1)、學生回答,老師出示第三自然段,并用熒光筆畫出“有”。
(2)、老師:文中描寫圓明園的宏偉建筑,一共用了幾個有“有”(七個)圓明園僅僅是這七個有嗎?(生:不是)那么,需要幾個有呢?(生:許多個)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找到了“有”?(生;飽覽……)
(3)、圓明園有這么多景點,想看看嗎?(生:想)
(4)、出示配樂圖片,讓學生盡情欣賞。
(5)、老師:美嗎?(生:美)假如我們能在這美麗迷人的園林中痛快地暢游,你心中是什么感覺呀。
(6)、老師:是啊,你說得太好了,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
(7)、出示課件,學生品讀“漫步園內……”句子。
2、學習第四段
(1)過渡:圓明園不僅有宏偉的建筑,還有最珍貴的歷史文物,請看(出示配樂圖片)
(2)老師:老師收集到的這些令同學們驚嘆不已的圖片,只是圓明園數億萬計的文物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他們不僅價值連城,更是中國文明、世界文明發展的歷史見證,所以稱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出示課件)
3、學習第二段
(1)、過渡:圓明園不僅建筑宏偉,珍藏豐富,它的總體布局也是很獨特的。請看(出示布局圖)
(2)、老師講解,并提問學生,課文是用哪個詞形容圓明園的總體布局的呢?重點理解“眾星拱月”。
4、教師小結:圓明園就憑著巧妙的設計,宏偉的建筑,豐富的珍藏,成為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課文用這兩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圓明園的價值,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課件)
(1)、用“是……也是……”這個關聯詞把這兩句話連成一句話。
(2)、大聲朗讀這句話。
(五)、觀看錄象——宣泄噴涌而出的情感。
1、過渡:多好的園林啊,可是這一切都已經不存在了,這一切早就被英法聯軍的一把火無情地燒毀了。
2、播放《火燒圓明園》的錄象片段。
3、片終,出示大火不停在畫面飛旋撲閃,并響起《江河水》這首比較傷感的二胡曲子。稍后,屏幕上打出一行字:這把火,燒毀了——(填空)
4、老師:這把火燒毀了什么,請你把它寫在紙上,寫在你的心里。(學生動筆寫)
5、老師:來,告訴大家,這把火可燒毀什么?(讓學生自由說,老師作適當的評價)
6、教師小結:這把大火可以燒毀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卻燒不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燒不毀中華民族的仇恨,更燒不毀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就像這首詩歌寫的一樣(出示課件)
7、學生齊讀詩歌
(六)、拓展延伸——打開學生的理性思考。
1、過渡:這個痛苦的恥辱一直刻在我們的心理整整147年了,正是因為這把火,喚醒了千千萬萬渾渾惡惡的中國人;正是因為這把火,激起了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如今,我們的祖國變得強大起來了,有人提議,(出示課件)要重建圓明園,對于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請和四人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2、學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不管是不是重建,老師都感到非常欣慰,重要的是老師看到了同學們那顆真摯的愛國心啊!
4、老師小結:同學們,忘記歷史,就是背叛,為了讓火燒圓明園的悲劇不再重演,讓我們時刻記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出示課件,“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表達的。
3、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用“宏偉”“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原來的樣子;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激發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具準備:
幻燈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新。
上一篇課文講的頤和園,原來是一座皇家花園,是專門供皇帝、后妃游樂觀賞的,現在已經成了人民的公園,是中外游客的旅游勝地。今天這篇課文中講的圓明園原來也是一座皇家園林,可是現在怎么樣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糾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課文。
1、提出要求:小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每段講的是什么。
2、學生自學后,討論。
3、請三人朗讀第二段,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討論:這三個自然段是從哪三個方面介紹圓明園的?
四、學習本課生字詞。
1、檢查生字讀音。
2、抄寫生詞。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想想圓明園原來是什么樣子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指名朗讀第二段,讀后說說這一段是從哪三個方面介紹圓明園的。
二、理解圓明園的位置和總體布局。
1、默讀第二段,想想共有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么。
2、學生自學后討論。圓明園的位置在哪兒?圓明園的總體布局是怎樣的?什么叫“眾星拱月”?誰能用個簡單的圖把講圓明園總體布局的這句話畫出來?
三、理解圓明園中的著名景點。
1、默讀第三段,想想這段共有幾句話,講到了圓明園的哪些景點。
2、學生各自閱讀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討論。
(1)這段共有幾句話?其中哪幾句是總的介紹,哪幾句是講具體景點的?
(2)齊讀第一句。這一句總的介紹園內景觀,講了哪些方面?“金碧輝煌”是什么意思?“玲瓏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補充介紹“買賣街”“山鄉村野”。
(4)指名讀第二、三、四、五句。讀后討論:剛才讀的幾句話是把景點分成哪幾類來介紹的?
(5)在圓明園瀏覽會有怎樣的感受呢?齊讀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連其間”是什么意思?在圓明園里,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飽覽中外風景名勝呢?
四、理解圓明園內收藏的歷史文物。
1、默讀第四自然段,想想這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么。
2、學生自學后討論: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最珍貴”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
五、總結。
課文第二段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它不僅宏偉、壯觀、美麗,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檢查學生背誦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各人小聲朗讀第三段,邊讀邊想,英法聯軍采用了哪些手段毀滅圓明園的?
3、學生自學后討論。
4、小結。(一是搶掠,二是破壞,三是火燒。)
5、再指名朗讀第三段,讀出氣憤的語氣。
三、聯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四、朗讀全文,體會中心思想。
1、自由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你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是我國近代屈辱歷史的見證,從而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圣尊嚴的責任感,22.圓明園的毀滅。
2.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并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并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祖國的強盛與衰敗,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圣尊嚴的責任感。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語句:“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及與中心思想的關系。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圓明園園景的錄像帶(或幻燈片)、膠片、投影儀、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發興趣
1.有哪些同學去過北京的圓明園遺址,請舉手?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圓明園呢?(學生說。)
2.教師:同學們說得對,現在的圓明園是一片廢墟。它是怎樣成為廢墟的呢?圓明園原來是什么樣呢?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會告訴我們一切的。(板書課題:22.圓明園的毀滅)
二、范讀課文,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讀后簡單說說。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對照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利用熟字記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錯的地方。
2.讀通課文,劃出生字、詞,并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不理解的做記號。
3.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并思考:圓明園是被誰毀滅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毀滅的。)
四、檢查自學情況,出示生字卡片
損失 蘇州 幻想 唐朝 博物館 藝術 統統 奉命
1.指名、齊讀生字卡片,糾正不正確讀音。
2.讀詞語,說說哪個字字形易錯。區別:“幻”與“幼”、“博”與“搏”、“統”不要寫成“”。
3.指出不理解的詞語,大家討論。通過查字典或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
4.讀第116頁第4題“讀讀寫寫”,并對詞義加以理解。
5.指名讀課文。(注意糾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題。
五、自己朗讀課文,質疑問難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2.朗讀課文。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絢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情分析
因為介紹的內容都已經消失,無法再現,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同學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并展開想象,使同學對當年的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可以憑借插圖,也可以通過收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使同學歸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學目的
1、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同學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自身的體會。
3、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俺們曾經學過一篇課文《頤和園》,知道了北京的頤和園是一座擁山抱水、氣象萬千的古典園林,在園內外享有很高的盛譽。在北京西北郊還有一座被譽為“萬國之園”的皇家園林。遺憾的是,這一園林藝術杰作,被英法聯軍劫掠和焚燒,使一代名園化為廢墟。今天,俺們學習課文《圓明園的毀滅》,了解一下昔日園林的風采和侵略者對它的毀滅情況。(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身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被毀滅)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1)、記清字形。
“置”是上下結構,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橫。
“統”是左右結構,右邊是“充”字,不要寫成“流”字的右邊。
“略”是左右結構,左邊是“田”字,右邊是“口”,不要把兩局部顛倒了。
注意“損”和“捐”;“銷”和“鎖”;“征”和“證”幾個形近字的區別。
(2)、理解詞語的意思。
西洋:泛指歐、美各國。
先秦:即秦統一中國以前,一般指春秋戰國時期,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離清朝20xx多年。
瑰寶:特別珍貴的東西。
估計:量,讀“liang ”,推算、計算的意思。
眾心拱月:拱,環繞。無數星星環繞著月亮,比喻許多東西圍繞著一個中心。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不要把“碧”誤寫成“壁”。
玲瓏剔透:玲瓏,精致靈巧;剔透,剔除多余的局部,使透空明晰。形容器物小巧玲瓏,精致奇妙。
三、簡單介紹圓明園。(見教材簡析)
四、鞏固練習。
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層次。
1、自身讀課文,想想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練習分段。
2、全班討論課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體介紹當年圓明園的輝煌景觀。
第三段(第5自然段)講英法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的強盜行徑。
二、學習課文內容。
朗讀第二大段,了解圓明園的過去。這局部主要介紹了圓明園輝煌的景觀。是從三方面具體介紹的:先介紹了圓明園的位置與總體布局;再介紹園中的各種景點;然后介紹了園內收藏的歷史文物和奇珍異寶。
(1)、先讀第2自然段。標出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向俺們介紹了什么?(3句話)
“舉世聞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
(2)、讀讀第3自然段。畫畫圖內有哪些美不勝收的景觀,從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個分號,包括兩個分句,從第一個分句“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可以想像出園內不可勝數的宮廷建筑各具風格,千姿百態。第二個分句“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體東西表示事物的某種意義。封建帝王為了變變花樣,換換口味偶爾也想上街逛逛,到農村看看,就在園特造了一座“舍衛城”(即買賣街)和“北村山村”。一旦皇帝興致來了,要逛街,就得馬上把買賣街安排起來:宮監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藝人、游人,各處響起叫賣聲,做各種交易,很像個熱鬧的街市。
第二句到第五句介紹了圓明園在園林建筑上的幾個主要特點。請同學一一說出來。想想自身說明了什么?
一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帝王們為了享樂,不惜代價把全國名勝移置園中。
二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風格。
第六句對全段進行了概括總結。寫出了在園內游覽的感受,通過這些感受來贊嘆圓明園匯聚天下風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風格的建筑藝術,贊嘆俺國古代勞動人民所發明的這一世界園林奇跡。
(3)、讀第4自然段。想想為什么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有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
老師適當補充一些具體內容,讓同學易于體會圓明園的文物價值。
從收藏時間看:先秦——清有20xx多年.
從收藏時間看:有20xx多年祭奠用的青銅禮器;有歷代名人書畫,而這些絕大局部是真跡,許多是孤本;還有很多珍寶及外國進貢的珍稀禮品。所有這些文物,對于研究中國社會的發展和中國古代的文明都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不少都是無價之寶,所以用“最珍貴”來形容。
三、鞏固練習。
熟讀前兩局部課文,請同學交流讀后的體會、心情。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
1、讀讀課文。想想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
2、展開討論:把最讓你氣憤的地方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氣憤?
重點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闖進”說明他們簡直是強盜,接著一層深一層地揭露侵略者的強盜行徑:只要能拿的,一點兒不留;拿不動的,用大車、牲口搬運,也不落一點兒;拿不動、運不走的,沒有方法了,也不放過,想方法也要破壞掉,毀掉。多么令人氣憤!有資料記載,講強盜們“遇珍貴不可攜的如銅器、瓷器、楠木擺設等,則以棒擊毀,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們搶掠、毀壞還不成,進而放火焚燒,“大火連燒三天”,不只使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名園化為一片灰燼,而且國內的珍貴的歷史文物也被大火燒掉了。
二、學習第一段
讀第一段,體會“不可估量的損失”的意思。(說明損失巨大)
三、討論問題。
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可為什么用較大篇幅寫了它輝煌的過去?
課文用較大篇幅寫了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突出了他的雄偉壯觀和收藏的大量無價之寶,而正是這樣一座世界聞名的園林,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為一片灰燼。這兩局部內容緊密聯系,更能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無比憎恨的感情。
四、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想?(自由發言,暢所欲言)
圍繞兩方面內容:對優美園林和勞動人民的贊嘆,對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國恥,激發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
五、鞏固練習。
分段練習背誦課文。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并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表達的。
3、自學重點詞語,用指定的'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圓明園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強盜行經的仇恨。
2、有感情朗讀。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簡介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歷史。
2、欣賞課件:
圓明園今天有是什么模樣?
3、質疑:
眼前慘景,使你想了解什么?
4、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
1、默讀全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什么?
2、指名回答。
板書:
輝煌、毀滅。
3、質疑:
聯系課題,你發現什么問題?
4、指名回答,用課文里的一句話概括。
5、齊讀第一段。
過渡:
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自學輝煌(2~4段)
1、小組學習:
請你從2~4段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段話,認真閱讀,提出問題與小組同學共同學習。比一比,誰是提問專家,誰是解題高手?
2、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情況:
教師隨機指導:
⑴ 結合課件(圓明園鳥瞰圖)了解圓明園的結構布局。
⑵ 結合課件(圓明園四十景)了解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⑶ 結合課件(圓明園文物)了解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過渡:
那么,圓明園的建筑是怎樣被毀滅?這些珍貴文物有是怎樣淪落他鄉呢?讓我們睜大雙眼,看清侵略軍的滔天罪行吧!
四、學習毀滅(5段)
1、演示課件(火燒圓明園)。
2、談感受。
3、作者又是怎樣表達這種滿腔憤怒呢?自由讀最后一段。體會哪些句子突出表達了你的憤怒?
4、指名讀,師生評議。你認為他讀得怎樣?為什么?
五、總結
1、演示課件(圓明園的殘垣斷壁)直到今天,圓明園的殘垣斷壁仍在空曠的田野上立。它不會說話,卻年復一年地仰天長嘆。它的毀滅向世人昭示什么?當我們站在它面前,你想說些什么?
六、拓展
辯論:圓明園是否有必要重建?為什么?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練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3、學會本課11個生字,13個生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了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一、聊天導入(5)
1、我們來聊聊天,就來聊一聊我們國家這幾年發生的一些大喜事
(奧運會成功舉辦、奪金數目多、神5、神六、神七)神七是繼美國、俄羅斯后第三個掌握出艙技術
剛才我們就奧運、神七問天進行了交流,這些從一個側面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強盛
導入:可以說,今天的中國讓國人自豪,讓世界驚嘆。然而,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一百多年的那個年代,由于清政府fu敗無能,導致西方列強不斷入侵我們中國,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中國上空,煙云籠罩,那時正發生著一件讓國人恥辱,讓世界震驚的事情。孩子們,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嗎?
2、出示題目《圓明園的毀滅》。
二、學習2、3、4自然段,感受圓明園的美(15)
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知道了,作者在開篇就在這一句話中用了兩個不可估量,讓我們感受到圓明園的`毀滅給祖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損失。那么,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園林,讓作者這樣說呢?讓我們走進昔日的圓明園,領略一番它的風景,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圓明園里都有什么?(提醒同學們注意:這一段描寫,用上了好多連接詞,說的時候盡量用上它們。)
學生說一說
(1)建筑宏偉。
①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板書“有……也有……”)
②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還有根據古代詩人詩情畫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板書“有……也有……還有……”)
③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板書“不僅有……還有……”)
(2)珍貴的歷史文物。
從先秦到清朝大約多少年的時間?(感受時間之長、經歷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大約是兩千三百多年的時間)想想會有多少名人字畫和奇珍異寶
出示:課件文物珍寶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第四小節。
(3)圓明園的結構及大。
① 圓明園占地約347公頃,有640個足球場那么大。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代皇帝,經過150多年的修繕擴建,花費了不可計數的人力物力,匯集了無數天下勝景和名園的精華。
你想,這么大的面積上,這些大園以及小園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是多么壯麗的景觀!師:可想而之圓明園里所擁有的國寶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
所擁有的國寶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圓明園不愧是舉世聞名的最大的博館、藝術館)
②圓明園著名的景點就有40處,這40處景觀也是“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下面我們只選20處景觀的名稱,請大家讀一讀:正大光明、天圖畫、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云居、匯芳書院、映水蘭香、北遠山、西峰秀色、四宜書屋、平湖秋月、蓬萊臺、別有洞天、坐石臨流、曲院風荷……
下面,我們就到三處風景名勝參觀參觀。你可以選擇一處說說感受:“蓬萊瑤臺”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課件出示)
這美麗迷人的景色只是圓明園的冰山一角!國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圓明園是怎樣的呢?自由讀這段話看看雨果是怎樣來稱贊它的。
(課件出示雨果的話)
書中概括地說——
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三、體會圓明園的“不可估量的損失”(15)
1、然而(引讀課文)1860年,10月6日——(齊讀)
2、哪一句話最能表達你此刻的心情?
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指導朗讀)
他們把園里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他們把這些東西統統拿走,真是很可惜!
師:那是怎樣的破壞?
生:想怎么破壞就怎么破壞。
師:想怎么破壞就怎么破壞。想摔——
生:就摔!
師:想砸——
生:就砸!
師:誰還想讀讀這句話?
生:他們把園里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再次齊讀。
連續多天的搶劫之后,英國專權額爾金又提出:“只有燒毀圓明園一事,最為可行……此舉能使中國皇帝產生最大的震動。”英國首相巴麥尊對此不僅同意,還說: “如果北京皇宮遭受同樣對待,我將十分高興。”一場有計劃的更大的暴行便隨之開始。這一切都被英法聯軍的一把大火給毀滅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圓明園只剩一片灰燼!課件播放火燒圓明園
師:這三天三夜燒掉了什么?
3、至此,圓明園所擁有的一切,現在都“沒有了”--(把黑板上的連接詞前面加“沒”“了”。一邊添加一邊讓學生跟讀。比,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也沒有了……,沒有了……還沒有了……)
四、拓展(5)
同學們,英法聯軍,還有后來的八國聯軍,他們用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指引著他們的軍艦不遠萬里駛入中國領海,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制造槍彈屠殺中國人,然后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又割地又賠款,這難道不值得每個中國人深思嗎?我想,每一個中國人讀了這篇課文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請說說你想對這些強盜說什么?對中國人民說什么?對自己說什么?
板書設計:
圓明園的毀滅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圓明園的毀滅教案06-12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經典】05-15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10-18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08-03
圓明園的毀滅 教案10-26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11-25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02-19
《圓明園的毀滅》 教案06-23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08-23
圓明園毀滅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