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 1
活動目標
1、欣賞古詩《游子吟》,并能隨音樂誦讀表演。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3、能簡單復述古詩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大膽參與討論。
教學重點、難點
欣賞古詩《游子吟》,并能隨音樂誦讀表演。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游子吟》、錄音磁帶配樂古詩《游子吟》,視頻韻律操《游子吟》。
活動過程
一、聽古詩《游子吟》
1、教師:小朋友,爸爸媽媽愛你們嗎?(愛!)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詩人的媽媽也很愛這位詩人,有一次這位詩人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做官了,聽聽看他媽媽是怎樣做的?
2、教師播發錄音磁帶配樂古詩《游子吟》,連續播發兩遍。
幼兒一邊聽教師播放古詩《游子吟》,一邊翻閱幼兒用書《游子吟》。
3、討論。
教師:這首詩好聽嗎?書上的這幅畫已表達出了這首詩的意思,請你們想一想,這首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幼兒講自己看到的圖畫)
二、欣賞古詩《游子吟》
1、教師給幼兒解釋欣賞古詩《游子吟》的意思。
2、讓幼兒再聽一遍古詩《游子吟》的錄音。
3、請個別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古詩《游子吟》。
4、請幼兒說一說父母做的一些關愛自己的事情。
5、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愛父母,引導幼兒懂得感恩。
三、演一演
1、教師播發事前準備好的視頻韻律操《游子吟》,和幼兒一起學唱表演,教師指導。
2、請部分學得好的.幼兒嘗試上臺表演。
附錄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下來,自我感覺比較成功,也很欣慰,并有所收獲和思考:
1、課前準備全面、充分是上好課的必備環節。以前我的目標意識不強,上課時針對性也不強,加上教學方法平淡無奇,很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所以備課時目標要具體明確,切合實際,采用幼兒感興趣、易于接受方式方法,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2、這節課中幼兒最大的興趣點是隨著視頻邊唱邊做韻律操,真是學得有模有樣!是呀,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喜歡在唱唱跳跳中認識事物,這也是音樂能讓人快樂、使人情感和氣質得到熏陶的最大特點。
3、教師的語言很重要,既要富于童趣,又要具體、生動、活潑,低齡化,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的求知欲。
4、課堂常規很重要,這是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這次課中由于我采用聽錄音、學做韻律操等形式,吸引幼兒注意力,次序才不顯太混亂。所以今后要加強課堂常規訓練。
5、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我今后的目標是加強研讀有關一線教師實踐經驗的書籍,加強提高普通話水平。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 2
活動目標:
1、孩子通過觀察畫面,講故事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感受欣賞并理解詩歌內容。
2、感受媽媽給予的愛,樂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萌發孩子感激媽媽的養育之恩的情感。
4、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1、識字圖卡:媽媽
2、課件:CD朗誦、《游子吟》的故事
3、視頻:媽媽的話
4、圖畫書《處處聞啼鳥》人手一本
5、背景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字卡"媽媽"引入話題,幼兒介紹"我的好媽媽"。
1、提問幼兒:誰來說說你的媽媽是長什么樣子的?做什么最棒?
2、教師進行歸納:你們都有一個漂亮、能干的媽媽,今天我也要向你們介紹一位慈愛的媽媽。
二、通過觀察畫面和講古事的方法,引導幼兒欣賞并理解古詩。
1、引入古詩,讓幼兒聽CD朗誦古詩。提問幼兒:你聽到了什么?
2、再聽CD朗誦一遍,加深幼兒對古詩的印象。提問幼兒:這次你有聽到了什么?有什么先的發現?
3、請幼兒拿出《處處聞啼鳥》,觀察畫面內容并跟著CD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1)請幼兒按照剛剛聽到的內容找到《游子吟》這首詩。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畫中有什么?她在做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提出問題:她在為誰縫衣服呢?為什么要縫衣服?我們讀一讀從這首詩,從詩中找到答案,好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4、引導幼兒在理解古詩中的關鍵字的'基礎上理解古詩內容,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1)引導幼兒理解"慈母"、"游子"、"密密縫"、"遲遲歸"、"寸草心"、"三春暉"等關鍵字。
教師總結:慈祥的母親手中拿著線,幫即將遠去的孩子縫制新衣服。臨行前,她忙著把衣服縫得嚴嚴實實,擔心孩子一走很久才能回來。
(2)出示圖畫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難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
教師總結:誰能說孩子那像小草一樣微小的孝心,可報答像春天的陽光般偉大的母親呢?
(3)讓幼兒再來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要有感情的讀,把媽媽對孩子的愛讀出來。
5、出示圖片,讓幼兒看圖講故事,經過教師總結從而進一步理解古詩寫作背景,詩人的情感以及古詩的內容。
(1)提出問題:你覺得這首古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教師總結故事:在一個寧靜的夜晚,人們都睡著了,但是有一位媽媽還在為她的孩子縫補衣服,因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學習了。媽媽邊縫邊想:兒子這次去學習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縫得結結實實。慢慢地,天亮了,媽媽終于把衣服縫制好了。孩子要走了,媽媽親手幫孩子披上衣服,并叮囑孩子要早點回家。兒子也舍不得媽媽,他含著淚說:"媽媽,我會早點回家的,您放心吧。"《游子吟》這首詩就是孟郊為了感謝他偉大的媽媽而寫的。
(3)提出問題: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覺得孟郊的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她愛不愛自己的孩子?
三、播放視頻《媽媽的話》,感受母愛。
教師:其實,你們的媽媽也很愛你們,她還有話想對你們說,想不想聽聽?
四、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學會感激媽媽的養育之恩。
教師:媽媽很愛你是嗎?那你們有沒有話想對媽媽說?我們也把自己想說的話拍下來給媽媽看好嗎?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 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古詩的韻律、節奏朗誦。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學會體貼、孝敬母親,激發心中熱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游子吟》視頻,《游子吟》背景圖,歌曲《游子吟》。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游子吟》,滲透古詩意境。
1、聽故事引題
從前唐朝有個詩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他的母親忙著給他縫制著衣裳,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逢著,她想,兒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眼睛濕潤了,孟郊無摸著身上的衣裳,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里想,母親的慈愛就象春天里太陽的光輝,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母親的愛孟郊永遠銘記在心理,就在他五十歲那年寫成一首著名的古詩叫《游子吟》。
2、提問理解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里有誰?他們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詩的題目叫什么?是誰寫的?
二、借助視頻、古詩新唱,初步欣賞、理解古詩。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把握古詩的韻律、節奏,請幼兒欣賞。
提問:你在古詩里聽到了什么?(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完整的詩句回應)
2、借助視頻再次欣賞古詩,熟悉理解古詩。
幫助幼兒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暉”等詞語的含義,幼兒嘗試跟念古詩。
3、欣賞古詩新唱《游子吟》,幫助記憶古詩內容。
三、通過朗誦古詩《游子吟》,進一步理解古詩。
1、根據圖片,引導幼兒完整朗誦古詩。
2、請個別、分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
3、根據圖片,教師給幼兒解釋古詩《游子吟》的意思。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寫的,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四、聯系生活,情感遷移。
1、情感遷移,師幼互動,幼兒說說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幫母親做什么。
2、結束語: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詩作為禮物朗誦給媽媽聽,并向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謝謝媽媽”等話語表達對媽媽的愛。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活動反思】
本次期中開課是開展古詩教學,我選擇的是《游子吟》,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幼兒樂意欣賞古詩《游子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從而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在活動過程我首先對古詩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詩內涵,然后設計適合自己班的教學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古詩《游子吟》詩中意思及作者的表達的母愛思想感情。用欣賞古詩《游子吟》的情感,誦讀《游子吟》,然后師生互動說說母親的關愛及自己以后怎樣報達母親。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知道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兒長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報達母親。活動中對于多媒體的有效運用還值得深入去挖掘,對于如何讓幼兒理解古詩也是有待改進。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 4
活動內容:
游子吟(古詩)
活動目標:
1、樂意表達自己讀古詩的感受和體會,萌發回報媽媽的美好愿望。
2、能在與老師、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詩。
3、體驗誦讀的樂趣。
活動重點:連貫朗誦,萌發回報媽媽的美好愿望。
活動難點:在與老師、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詩。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游戲情境的導入:(說媽媽)
1、播放歌曲《好媽媽》。
2、交流:這首歌里唱的是誰,你愛自己的媽媽嗎?媽媽都為你做了哪些事,讓你如此愛她。
3、練習說話:媽媽為我,我愛她。
(引導幼兒嘗試表達具有一定因果關系的句子)
4、師引: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唐代詩人孟郊寫的古詩《游子吟》里也有一位好媽媽。
二、游戲活動的準備:(讀古詩)
1、播放古詩視頻。
2、引導幼兒交流:
(1)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及結合圖片閱讀的能力)
(2)媽媽在干什么?她為什么把針腳要縫得密密的?作者想到了什么?
3、播放古詩音頻,引導幼兒感知古詩的.音韻美。
4、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嘗試朗讀。
(可采用跟錄音讀、接讀、師小聲幼兒大聲等多種形式)
三、游戲活動的過程:(誦讀古詩)
1、這首古詩好聽嗎?這首詩和歌曲《好媽媽》一樣都是贊揚媽媽的。你想怎樣讀,表達自己對媽媽的贊美之情。
2、創編動作誦讀。(通過創編動作,加深幼兒對古詩內容的理解。)
3、分組合作朗誦。
4、集體配樂朗誦。
四、游戲活動的延伸:(表達愛)
1、小朋友,小草都懂得回報春天的陽光,你打算為媽媽做哪些事來回報媽媽的愛。(引導幼兒表達:我愛媽媽,我要為媽媽。)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引導幼兒練習表達:媽媽,您,我愛你。)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 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古詩的韻律、節奏朗誦。
(2)讓幼兒通過朗誦,了解母親的辛勞和慈母之愛。
(3)激發心中熱愛媽媽的情感。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縫制的衣服,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1)復習詩歌《媽媽的心》感受媽媽的愛。
(2)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介紹古代孩子圓形的情況以及與現代孩子的區別,出示縫制的衣服讓幼兒理解母親為什么要趕著縫制衣服,縫制衣服地辛苦。
(3)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把握古詩的韻律、節奏,請幼兒欣賞。幫助幼兒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暉”等詞語的含義。
(4)幼兒學習朗誦古詩,結合掛圖和教師的講解正確理解古詩的含義,并能模仿教師的朗誦韻律、節奏學習古詩。讀準:慈母、身上衣、遲遲歸、寸草心、三春暉等字音。
(5)請個別、分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表達對媽媽的愛
(6)要求回家把古詩作為禮物朗誦給媽媽聽,并向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謝謝媽媽”等話語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反思:
注重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勇于表達:觀察畫面,說出自己看到的,讀讀古詩,說出自己想到的。并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孩子在同伴間相互學習,鼓勵他們在同伴間相互講解,為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發揮,寬松的語言交流空間,孩子們在一起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欣賞,提高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 6
活動目標:
1、體驗詩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學習詩歌,理解詩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課件、彩筆、四種顏色的卡紙
活動過程:
一、直接語言導入:你們知道嗎?不光是我們人會說話,大自然也會說話,而且大自然的話到處都是,不信?我們一起來看!(出示flash課件1)
二、配樂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白云飄得高高,告訴我們什么呢?
2、瞧!誰出來了?(螞蟻)它們在干什么呢?螞蟻往高處搬家,這是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3、這是什么呀?(大樹樁)上面有什么?對!每一個圓圈就是一個年輪,大樹樁告訴我們有幾圈年輪就代表它幾歲了!
4、教師小結:大自然的語言多奇妙啊!我們只要認真觀察就能夠發現。
三、用圖譜完整學習詩歌
四、分組合作朗誦詩歌。
附詩歌:大自然的話別以為人才會說話, 大自然也有語言,這語言到處都有,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白云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螞蟻往高處搬家,出門要帶雨傘,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樹樁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愛學習的人聽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聽不見。
活動反思:
《大自然的.語言》這是一首文筆優美,語言生動活潑的科普知識性兒童小詩。從一些最為常見的自然現象入手,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秘。詩歌文字淺顯,文筆優美。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兩班學生的學情,我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
1、通過感情朗讀,讀懂詩歌內容,使學生領略大自然語言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2、讀寫結合,模仿課文仿編詩歌。
教學中主要體現兩個理念:
1、落實朗讀訓練,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理解課文內容,在品讀過程中感悟語言,體會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
2、注重在閱讀中引導學生發現詩歌寫作上的特點及形式,指導學生仿寫,給學生創作寫作的平臺,使其思維得到拓展。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 7
教學活動:
游子吟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含義,了解母親的辛苦和對孩子的慈愛之情。
2、感受故事的凝練,能夠按照古詩的韻律和節奏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3、增進濃厚的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游子吟》教學掛圖、幼兒課本、語言CD。
2、古箏曲、《游子吟》音樂CD。
3、幼兒課本第1冊第17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教學掛圖或幼兒課本1第17頁,以故事形式講述部分譯文,理解母親對孩子的`恩情。
事先提問:圖片中有誰?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故事。
一一位慈祥的老母親,手中拿著針線,給準備到外地做事的兒子縫制衣服。她擔心兒子走后遲遲回不來,就把衣服的針腳縫得密密的,使它更結實更耐穿一些。
2、教師觀看教學掛圖,請幼兒欣賞、感受古詩的凝練,學說古詩。
(1)觀看教學掛圖前四句部分,朗誦古詩前四句。
(2)分句提問。請幼兒結合詩句,說一說每句的意思,并逐句學說古詩前四句。
(3)討論:故事中這位母親是位怎樣的母親?你是從哪里感覺出來的?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位母親。
(4)繼續欣賞掛圖。請幼兒說一說看到了什么?畫面表現的是什么意思?教師重點講解譯文,并朗誦古詩后兩句,幼兒逐句學說。
講解:小草應為有了春天陽光的照射,才能發芽長大,但小草卻很難報答陽光的恩情。兒子也在母親的照顧下長大成人,做兒子的又怎樣才能報答母親那深深的恩情呢?
(5)介紹古詩名稱、作者。
3、學習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古詩特有的韻律和節奏。
(1)播放語言CD,請幼兒完整欣賞。
(2)教師完整朗誦,幼兒輕聲跟讀。
(3)引導幼兒運用表情、動作等大膽表現古詩表達的感情,并再次嘗試朗誦。
(4)播放古箏曲,教師組織幼兒通過個別、小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表達對母親的愛。
4、請幼兒靜靜欣賞歌曲《游子吟》。
活動延伸:
1、繼續閱讀幼兒課本,根據畫面自由朗誦。
2、播放《游子吟》歌曲,供幼兒學唱。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 8
活動目標:
1、欣賞古詩《游子吟》,并能隨音樂誦讀表演。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
3、通過回憶、繪畫,激發幼兒感情從而懂得感恩父母。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游子吟》、錄音磁帶配樂古詩《游子吟》,視頻韻律操《游子吟》。
活動過程:
一、欣賞古詩
1、小朋友,爸爸媽媽愛你們嗎?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詩人的媽媽也很愛這位詩人,有一次這位詩人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做官了,聽聽看他媽媽是怎樣做的?
2、 教師播放配樂古詩《游子吟》。
3、幼兒一邊聽教師播放古詩《游子吟》,一邊翻閱幼兒用書《游子吟》。
4、這首詩好聽嗎?書上的這幅畫已表達出了這首詩的意思,請你們想一想,這首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幼兒講自己看到的圖畫)
二、理解古詩
1、 請幼兒嘗試結合圖片猜測古詩的意思。
2、教師給幼兒解釋欣賞古詩《游子吟》的意思。
三、嘗試朗誦古詩
1、幼兒邊看圖邊聽朗誦古詩。
2、 請幼兒當小老師帶領幼兒朗誦古詩。
3、 請幼兒說一說父母做的一些關愛自己的事情。
4、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愛父母,引導幼兒懂得感恩。
四、畫一畫、誦一誦
1、幼兒畫下父母關愛自己的畫面。
2、 請幼兒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并表演朗誦古詩。
教學反思:
古詩是我國古代一種非常興盛的文學樣式,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語言精練,意蘊豐富。為進一步滲透經典國學誦讀在我園開展,且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應讓幼兒接觸一些淺顯、具有教育意義的古詩,因此制定本次活動。《游子吟》韻律優美柔和,頌揚母愛偉大,很適合對幼兒誦讀、滲透情感教育。
這節課下來,自我感覺比較成功,也很欣慰,并有所收獲和思考:
1、課前準備全面、充分是上好課的必備環節。以前我的目標意識不強,上課時針對性也不強,加上教學方法平淡無奇,很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所以備課時目標要具體明確,切合實際,采用幼兒感興趣、易于接受方式方法,做到心中有數。
2、教師的語言很重要,既要富于童趣,又要具體、生動、活潑,低齡化,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的求知欲。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讓幼兒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培養幼兒對古詩的興趣,激發幼兒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母愛的偉大。
能夠熟練朗誦古詩。
難點
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描述。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演示法、討論法、朗讀法
四、教學準備
古詩《游子吟》的動畫視頻。
相關圖片,如母親縫衣服的圖片。
紙質的古詩內容。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3 分鐘)
展示母親照顧孩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討論:圖片中的媽媽在做什么?媽媽是怎么照顧寶寶的?
提問幼兒:你們的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
(二)講解古詩(7 分鐘)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游子吟》,讓幼兒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
結合圖片,逐句解釋古詩的含義,幫助幼兒理解。
例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解釋為:慈祥的'母親手里拿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解釋為: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解釋為: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三)觀看動畫視頻(5 分鐘)
播放《游子吟》的動畫視頻,讓幼兒更加直觀地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
(四)朗誦古詩(10 分鐘)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朗誦古詩,多次重復,讓幼兒熟悉詩句。
鼓勵幼兒單獨朗誦,教師給予指導和糾正。
(五)討論與分享(10 分鐘)
引導幼兒討論:古詩中的母親為什么要縫那么仔細?
讓幼兒說一說自己要怎么報答媽媽的愛。
(六)總結與延伸(5 分鐘)
總結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強調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布置任務:回家后為媽媽做一件小事,表達對媽媽的愛。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幼兒對古詩《游子吟》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受,能夠朗誦古詩。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引導幼兒自主思考和表達,讓他們更深刻地體會母愛的偉大。同時,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動環節,提高幼兒的參與度。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讓幼兒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培養幼兒對古詩的興趣,激發幼兒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等詩句的含義。
讓幼兒感受母親的愛,并懂得感恩。
難點
幼兒對古詩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
三、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講解法、朗誦法、討論法、情境表演法
四、教學準備
古詩《游子吟》的動畫視頻。
與古詩內容相關的圖片、道具(如針線、衣服等)。
輕音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3 分鐘)
教師通過談話引出主題,提問幼兒:“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媽媽平時是怎么照顧你們的嗎?”引導幼兒回憶并分享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教師小結幼兒的回答,引出古詩《游子吟》:“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首古詩,它講述的就是媽媽對孩子的.愛。”
(二)理解古詩(10 分鐘)
教師播放古詩《游子吟》的動畫視頻,讓幼兒觀看。
教師結合圖片,逐句講解古詩的含義,重點解釋“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等詩句,幫助幼兒理解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縫衣服的情景以及母親的擔憂和牽掛。
(三)朗誦古詩(7 分鐘)
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古詩,先逐句教讀,然后讓幼兒跟讀。
教師播放輕音樂,幼兒跟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四)討論與分享(10 分鐘)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古詩中的媽媽為什么要這么做?你們的媽媽是不是也這樣愛你們?”
鼓勵幼兒大膽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情境表演(10 分鐘)
教師為幼兒準備道具,讓幼兒分組進行情境表演,模仿古詩中母親縫衣服和孩子遠行的情景。
其他幼兒觀看并評價表演。
(六)情感升華(5 分鐘)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回報媽媽的愛?”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如給媽媽一個擁抱、說一句感謝的話等。
六、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后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忙做家務、給媽媽捶背等。
在美工區投放材料,讓幼兒制作一張感謝媽媽的賀卡。
【幼兒園大班《游子吟》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游子吟11-21
幼兒園大班教案:《游子吟》01-25
幼兒園大班語言《游子吟》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游子吟》5篇01-26
幼兒園大班教案:游子吟6篇11-22
幼兒園大班教案:游子吟(6篇)11-22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游子吟》11-23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游子吟》04-05
《游子吟》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