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剪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翻譯及賞析
《一剪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作者為宋朝詩人劉克莊。其古詩全文如下:
束缊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墻,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前言】
《一剪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是宋代詞人劉克莊的作品。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告別詞,描寫了兩位飽受壓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離別,其餞別場面,被作者裝點得很像一出動人的獨幕劇。此詞在形象描寫中,著重寫人物的動態,從中表現感情的發展變化,始而愁苦,繼而激憤,最后是慷慨奔放,以風霆驚座、沖決鄰墻之勢,將劇情推向高潮,避免了議論。全詞憂憤深沉、豪情激越,體現了辛派詞人的特色。
【注釋】
⑴一剪梅: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此調以一個七言句帶兩個四言句,節奏明快。
⑵余赴廣東:這一次劉克莊是到廣東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長官的助理)。實之:王邁,字實之,和劉克莊唱和之作很多。有《臞軒集》。
⑶束缊:用亂麻搓成火把。宵行:由《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轉化而來,暗示遠行勞苦之意。
⑷詩囊:裝詩書的袋子。
⑸元:通“原”。王郎:指王實之。
⑹劉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劉禹錫多次被貶,自稱“劉郎”,此暗用其意。
⑺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轉縮,便于攜帶。
⑻疏狂:意為不受拘束,縱情任性。
【翻譯】
舉著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顧得挑著詩囊趕路卻丟掉了衣囊。天氣寒冷道路濕滑馬蹄都凍得發僵,原來是王先生實之來送劉先生克莊。酒喝到半酣耳根子發熱談論著文章,論說聲驚倒了鄰居的墻推倒了胡床。旁觀的人拍手笑這兩人太粗梳狂放,我們回應說粗疏又怎樣狂放又怎樣。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與友餞別的令詞。全篇表達了詞人傲視世俗的耿介個性,是他主動向社會發動“攻擊”的狂放表現。語極夸張,情極大膽,豪爽、超邁,淋漓酣暢。
上片寫臨行前的情景——劉克莊連夜起程,王邁為其送行。先寫自己將在天亮之前拿著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負過重,便把衣囊拋棄,只挑著詩囊上路。豪爽的性格與嗜詩如命的心情于此可見。“宵行”已露旅途之苦。
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強”,開門見山地描寫連夜而行的情狀。一枝火把引路,來到十里長亭,點出餞別之意。
“挑得詩囊,拋了衣囊。”表現了書生本色,詩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結晶,自然不肯輕易拋掉。詩囊里裝著他的詩篇,也裝著他的一腔豪情滿腹抑郁。
“天寒”三句,先從自然條件的惡劣寫旅途之艱苦,再點友人相送之誼。“天寒路滑馬蹄僵”,一個“僵”字,寫盡了艱苦之狀。雖在說馬,但行人顛簸于馬背,冒著寒風,艱難趕路的情景,已躍然紙上。“王郎”送“劉郎”,用典巧妙。“王郎”暗指友人系“王謝”望族之后,而“劉郎”則為被貶謫者的代稱。
下片寫餞別情景。二人分手在即,卻并不傷別感慨,而是痛飲酒酣,豪情滿懷,談文論詩,睥睨世俗,狂放不羈。二人高談闊論,以致驚動了東鄰西舍。詞人曾以《落梅》詩受謗免官,他對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后三句寫道:當別人笑他疏狂時,他滿不在乎地回答他們,并不以疏狂為意。這正是對當時束縛思想的、嚴酷的禮法制度的挑戰和抗議。
“酒酣耳熱說文章”,從結構上說,是上片情節的結局。又是可作為下片的開端,順勢翻出新的情節,安排頗顯匠心。“酒酣耳熱”表現了酒逢知己的歡樂,同時又是詞人熱情奮發,興會正濃的時刻。詞人避開朋友間碰杯換盞的次要情節,而徑直寫出“說文章”的一幕,可謂善于剪裁。“說文章”極含蓄地暗示他們對時事的評論、理想的抒發,以及對憂憤的傾泄。
王實之秉性剛直,豪氣干云人稱子昂、太白。劉克莊也是言談雄豪,剛直無畏。“驚倒鄰墻,推倒胡床”兩句,正是他們這種英豪氣質的形象表現。前句寫客觀反響,后句寫人物舉動。兩個狂士捋袖豁拳,乘著酒興指點江山,語驚四座,全無顧忌,鄰座驚傻觀者豎發,全與我無關。這種形象的夸飾淋漓盡致地張揚了二人的豪氣。
“旁觀拍手笑疏狂”,作者設想,若有旁觀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拍手笑”是一種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現,對狂者來說不足懼,倒起著反襯作用。劉克莊與王實之在志士受壓、報國無門的時代,將心頭的積郁,化為激烈的言詞、不平常的行動,自然會被稱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態度明確堅定,可謂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動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這首詞體現了劉克莊詞風雄偉豪放的一面,也反映出他繼承了辛棄疾的革新精神,同時又發展了詞的散文化、議論化的特點。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為劉克莊被貶廣東時所作。劉克莊以銳意改革而屢受打擊的劉禹錫自比。在作此詩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職。其憤慨悵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現得非常清楚,與唐代的詩豪劉禹錫相比,亦覺無愧。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1269)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劉克莊論詞,推崇辛棄疾、陸游,對辛棄疾評價尤高。他的詞以愛國思想內容與豪放的藝術風格見稱于時,在辛派詞人“三劉”(劉克莊、劉過、劉辰翁)中成就最大,甚至被認為“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沁園春〕《夢孚若》、〔玉樓春〕《戲林推》等詞,是他的代表作。或悲痛“長安不見”,或慨嘆“功名未立”,諸如〔玉樓春〕《戲林推》中“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等名句,愛國情深,沉郁蒼涼,確乎“壯語亦可起懦”(楊慎《詞品》)。
此外,像〔鵲橋仙〕、《鄉守趙寺丞生日》要求“更將補納放寬些,便是個西京循吏”,直是以詞為民請命,在別的詞家中這樣的作品是不多見的。劉熙載注意到劉克莊不屑于剪紅刻翠,認為“后村〔賀新郎〕《席上聞歌有感》云:‘粗識國風《關雎》亂,羞學流鶯百轉,總不涉閨情春怨。’……意殆自寓其詞品耶?”(《藝概》)但也有人認為他的詞“直致近俗,乃效稼軒而不及者”(《詞林紀事》引《歷代詩余》錄張炎語);“縱橫排宕,亦頗自豪,然于此事究非當家”(《四庫全書總目》)。這是偏頗之見。
實際劉克莊也不乏清切婉麗之作,如詠海棠的〔卜算子〕、詠舞女的〔清平樂〕等詞即是。其缺點在于有的作品思想內容比較消極頹喪,語言過于議論化、散文化。
【《一剪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一剪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8-15
宋詞一剪梅李清照翻譯及賞析09-02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9-08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8-28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9-22
《一剪梅·袁州解印》翻譯賞析09-14
《詠風》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3-20
《一剪梅,舟過吳江》原文及翻譯賞析12-29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譯及賞析古詩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