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愁的語文教案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誦。
過程與方法
運用品讀詩歌的已有知識,從多角度理解詩歌,以培養學生鑒
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思國的感情,以及渴望統一的美好愿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鑒賞詩歌
難點學習本詩的寫法,自寫詩歌。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分析點撥法創作理解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按照本期語文教學的程序,課前背誦古詩引入
相見歡黃鶴樓
二、展示課題《鄉愁》
三、簡介作者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臺灣十大現代詩人之一。已出版詩集、散文、評論和譯著40余種,60年代起余光中創作了不少懷鄉詩,故而被人們稱為“鄉愁詩人”。代表作有:《鄉愁》《鄉愁四韻》《春天,遂想起》
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余光中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他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四、展示學習目標
1、學習詩歌的朗讀技巧,能較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運用品讀詩歌的已有知識,從多角度理解詩歌。
3、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思國的感情,以及渴望統一的美好愿望。
4、學習本詩的寫法,能夠寫作詩歌
五、新課
A:朗讀詩歌
朗讀技巧提示:語氣語調舒緩深沉,感情思念而又憂傷,語速稍慢,
要注意節奏,要抑揚頓挫,要飽含感情,層層遞進,感情越來越深,第4小節達到頂峰。
(自由朗讀,聽讀,自由朗讀,齊讀)
B:理解詩歌(我們理解詩歌,可以從哪些方面或角度去理解?)
合作探究,交流意見后學生漫談從哪些方面理解了詩歌的哪些內容。
(學生漫談時,老師適當地補充)
六、小結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1、內容方面;2、愁的內涵
七、主旨升華:改寫最后一小節
例:而現在,鄉情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你來這頭,我往那頭
齊讀所改的詩句后,再讀背全詩,看誰背得最快
八、再次回憶本詩的構思技巧
作者寫這首詩,設置了四個時段,將鄉愁濃縮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意象,通過四個時段和空間的變化,逐層推進,將鄉愁詮釋為親情、愛情和思鄉愛國之情,感情由淡而濃,主題由淺入深,在一詠三嘆之中,將鄉愁渲染得異常濃烈
九、學生自定一個主題或一個內容,自由作詩
十、作業:下面這首詩,也是抒發鄉愁,說說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么特點(課后作業四)
【鄉愁的語文教案課件】相關文章:
鄉愁課件05-06
鄉愁課件(通用7篇)10-04
《鄉愁》經典教案08-12
鄉愁經典教案07-15
《鄉愁》的教案10-01
《鄉愁》 教案08-27
《鄉愁》教案10-23
初中語文鄉愁教案設計10-04
鄉愁教案小學08-21
《鄉愁》人教版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