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溫庭筠《經五丈原》文學賞析
《過五丈原》是唐代詩人溫庭筠路過五丈原舊營廢址時為懷念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而創作的一首懷古詠史詩,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赍志以歿的惋惜與竭智盡忠的敬仰之情,
過五丈原
作者:溫庭筠
鐵馬云雕久絕塵,柳營高壓漢營春。
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錦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譯文
云旗飄戰馬嘶塵頭滾滾,大軍浩蕩直奔長安古城。
函谷關西戰鼓號角正響,一顆將星墜落渭水之濱。
蜀國臥龍空自忠心耿耿,統一大業終究難以完成。
神龕里的遺像默默無語,只好讓那譙周隨意而行。
《過五丈原》賞析
此詩開頭氣勢凌厲。蜀漢雄壯的鐵騎,高舉著繪有熊虎和鷙鳥的戰旗,以排山倒海之勢,飛速北進,威震中原。“高壓”一詞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鐵馬、云雕、柳營等形象做鋪墊,便使人產生一種大軍壓境恰似泰山壓頂般的真實感。“柳營”這個典故,把諸葛亮比作西漢初年治軍有方的周亞夫,表現出敬慕之情。三、四兩句筆挾風云,氣勢悲愴。“天晴殺氣”,既點明秋高氣爽的季節,又暗示戰云密布,軍情十分緊急。在這樣關鍵的時刻,災難卻降臨到諸葛亮頭上。相傳諸葛亮死時,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墜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詞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赍志以歿的無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寫景,詩行與詩行之間跳躍、飛動。首聯寫春,頷聯便跳寫秋。第三句寫白晝,第四句又轉寫夜間。僅用幾組典型畫面,便概括了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運籌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壯,深沉動人,跌宕起伏,搖曳多姿。溫庭筠詩本以側艷為工,而此篇能以風骨遒勁見長,確是難得。后四句純是議論,以歷史事實為據,悲切而中肯。
諸葛亮竭智盡忠,卻無法使后主劉禪從昏庸中醒悟過來,他對劉禪的開導、規勸沒有起什么用。一個“空”字包蘊著無窮感慨。“不因人”正照應“空誤主”。作為輔弼,諸葛亮鞠躬盡瘁,然而時勢如此,他實在難以北取中原,統一中國。詩人對此深為嘆惋。諸葛亮一死,蜀漢國勢便江河日下?墒枪┓钤陟魪R中的諸葛亮像已無言可說,無計可施了。這是詩人從面前五丈原的諸葛亮廟生發開去的。譙周是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寵臣,在他的慫恿下,后主降魏。“老臣”兩字,本是杜甫對諸葛亮的贊譽:“兩朝開濟老臣心”(《蜀相》),用在這里,諷刺性很強。詩人暗暗地把譙周誤國降魏和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對比,讀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譙周的卑劣了。詩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罵更強烈的效果。
整首詩內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虛寫實,從虛擬的景象中再現出真實的歷史畫面;后半夾敘夾議,卻又和一般抽象的議論不同。它用歷史事實說明了褒貶之意。末尾用譙周和諸葛亮作對比,進一步顯示了諸葛亮系蜀國安危于一身的獨特地位,也加深了讀者對諸葛亮的'敬仰。
溫庭筠介紹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練習題
1.本詩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試作簡要分析。(6分)
2.試分析本詩中“下國臥龍空寤主”與《蜀相》中“隔葉黃鸝空好音”中“空”字的異同。(5分)
答案:
1.①第一二聯將蜀軍大軍壓境的氣勢與妖星照渭濱的不祥之兆進行對比。②“下國臥龍空寤主”將諸葛亮的竭忠盡職與后主的昏庸無能進行對比。③“從此譙周是老臣”將譙周誤國與諸葛亮匡世扶主進行對比。
2.相同:兩處的“空”字均是“白白地”之意。(1分)
不同:本詩的“空”指諸葛亮空有一腔匡世扶主之志,卻不能讓后主劉禪醒悟過來。暗含對諸葛亮的贊美和對劉禪的批評。(2分)《蜀相》中的“空”字,黃鸝空作好音,無人欣賞,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表達了詩人的哀傷惆悵之感。(2分)
【溫庭筠《經五丈原》文學賞析】相關文章:
溫庭筠《經五丈原》09-14
《經五丈原》溫庭筠06-07
《經五丈原》 溫庭筠09-07
溫庭筠《經五丈原》解析06-26
溫庭筠《經五丈原》原文05-19
溫庭筠《經五丈原》翻譯古詩04-17
經五丈原·溫庭筠閱讀理解答案07-31
原隰荑綠柳_溫庭筠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0-01
溫庭筠《過五丈原》08-18
溫庭筠的文學成就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