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古代“體育明星”
古代的超級“體育明星” “奧運”不僅是當代人的體育盛宴,早在我國古代,部分熱門運動項目已經有了雛形和它們各自的“代言人,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國古代“體育明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國古代“體育明星” 篇1
1、馬球冠軍——唐宣宗
“連騎擊鞠壤,巧捷推萬端。”擊鞠即玩馬球,此詩句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名都篇》。這是在我國古文獻中,最早出現(xiàn)“擊鞠”一詞,生動地描寫了擊鞠之人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技藝。擊鞠應在東漢時就已出現(xiàn),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fā)展,成為中國古代主要的運動形式之一。到了唐朝,馬球已經成為人們最喜歡的體育運動。唐朝人玩馬球一般分成兩隊,每隊有10人左右。球門就安放在球場中間。就是把一塊大木板豎著埋在泥地里,埋一半,留一半,木板當中挖一個直徑不到半米的圓洞,馬球穿過圓洞才能得分。
唐宣宗李忱玩馬球,花樣層出不窮,無論是球技,還是姿勢,堪稱一流,是當之無愧的冠軍。《唐語林》描述過唐宣宗玩馬球的情景:“每持鞠杖,乘勢奔躍,運鞠于空中,連擊至數(shù)百,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二軍老手咸服其能。”唐宣宗打起馬球來,斗志昂揚,奔馳騰躍,空中擊球,連打數(shù)百杖,球在空中飛舞,快若流星。其控球技術之高讓人目瞪口呆。
唐朝是馬球運動的鼎盛時期。全國上下球場林立,玩者如云。李隆基還是臨淄王時,就是馬球健將。唐人封演所寫的《封氏聞見記》中記載了李隆基參加的一次與吐蕃的馬球賽,李隆基4人對吐蕃10人,力量對比懸殊,但是李隆基毫無懼色,他馳騁球場,往來如風,揮動球杖,所向披靡,連連洞穿球門。《題明皇打球圖詩》中說:“宮殿千門白晝開,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齡已老韓休死,明日應無諫疏來。”唐穆宗李恒更是愛球如命,因為玩馬球而喪命。他的繼任者唐敬宗李湛,對馬球的迷戀有增無減,從各地招來一些馬球選手,不分晝夜地打球,甚至不理朝政。寶歷三年,敬宗與球員們玩完馬球一起喝酒時,竟被醉酒后的蘇佐明所殺。
唐宣宗李忱玩馬球,花樣層出不窮,無論是球技,還是姿勢,堪稱一流,是當之無愧的冠軍。《唐語林》描述過唐宣宗玩馬球的情景:“每持鞠杖,乘勢奔躍,運鞠于空中,連擊至數(shù)百,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二軍老手咸服其能。”唐宣宗打起馬球來,斗志昂揚,奔馳騰躍,空中擊球,連打數(shù)百杖,球在空中飛舞,快若流星。其控球技術之高讓人目瞪口呆。
2、足球高手——宋徽宗
中國的足球運動始于戰(zhàn)國時代,《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著名說客蘇秦到齊國游說齊宣王連橫抗秦時,看到齊都臨淄市場繁榮,居民富足,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市民閑暇之時,無不吹拉彈唱,下棋踢球,其樂融融。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是個“老球迷”。劉邦稱帝后,把父親劉太公從老家接到長安城的未央宮里享福。但是劉太公過慣了鄉(xiāng)下生活,在宮里也找不到嘮嗑拉呱的人,時常懷念老家的幾個老球友,因此悶悶不樂。
劉邦見狀,就安排人在長安城東百里之處,仿照原來沛縣豐邑的規(guī)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家鄉(xiāng)的老鄰居、老球友全部請來居住。劉太公十分高興,經常和老球友們踢上幾腳,從那以后,老太公又過上了“斗雞、蹴鞠為歡”的幸福生活。
漢武帝也是個超級球迷,他經常在宮中舉行足球比賽。他的寵臣董賢為了迎合其心思,在家中養(yǎng)了一批專職“足球明星”,經常帶到宮中為漢武帝表演精彩賽事。漢武帝每場必到,有時候看到高興之處,腳癢難耐,就親自下場踢上兩腳。他不光自己踢球、看球,還喜歡評球。當時就有人寫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迎合圣意,據(jù)說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體育專業(yè)書籍,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足球專業(yè)書籍。
漢代時的足球是用毛發(fā)充塞,到了唐代則改為充氣皮球,里邊用豬尿泡作球膽,吹滿氣封上口,外邊再用八片厚皮子縫起來。東漢時的足球比賽,是在球場東西兩邊各設六個球門,以進球多少為勝負。到了唐代,球門已接近現(xiàn)代,用兩根大竹竿豎起一張網(wǎng),以踢進多者為勝。
宋代,足球運動更加完善,宋徽宗趙佶就是個足球高手,他專門立法規(guī)定,朝廷有大的喜慶宴會,都要有足球表演。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足球藝人要下場表演踢球。宋徽宗還在皇宮里成立了一支拿國家俸祿的專業(yè)球隊,專門陪他踢球。每年在他過生日的這一天,文武百官祝壽之后,皇宮里的球隊都要進行踢球比賽。在都城汴梁,已經有了相當多的“蹴球茶坊”和“角球店”,出現(xiàn)了許多專門制作足球的手工業(yè)作坊,有品牌的就多達24個。
在有關宋朝的一些史書和小說中多有足球的記載。小說《水滸傳》有一段文字描寫尚為端王的趙佶踢足球的情景:“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系文武雙穗絳。把繡龍袍前襟拽扎起,揣在絳兒邊。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三五個小黃門相伴著蹴氣毬。”正在踢得難解難分之際,一個球飛來,端王沒接著,滾向了人叢里。“那高俅見氣毬來,也是一時的`膽量,使個鴛鴦拐,踢還端王。”端王一看此人踢球本領不在自己之下,便讓他來一起踢。“才踢幾腳,端王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樣,這氣毬一似鰾膠粘在身上的。”端王頓覺找到了知音,等他當了皇帝后,提拔“踢球高手”高俅做了太尉。宋徽宗只顧踢球玩耍,而最終踢丟了宋朝江山,自己也成了金人的俘虜。
3、游泳健將——文天祥
游泳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詩經·鄴風·谷風》中就有“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的記載,游泳一詞就出自于此。可見,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了游泳運動。
游泳運動的出現(xiàn)與生活環(huán)境和勞動有關。《莊子》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孔子和他的學生在呂梁看到一道瀑布從30仞(約合54米)的高處飛流而下,水流湍急,就是魚鱉也不敢在此停留,可是居然有一個漢子在潭中自由自在地游泳,然后輕松自得地跳上岸來,披散著頭發(fā),大聲地唱著歌。這個人告訴孔子,他游泳的竅門就在于掌握了水流的規(guī)律,因此,即使在激流中也可以輕松自如地游泳。宋人蘇東坡在《日喻》中認為,南方人之所以會游泳,是因為“日與水居”,“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最終掌握了游泳的規(guī)律,是“得于水之道”。在古代,游泳還是一項軍事技能。兵書《六韜·奇兵篇》就把“越深水,渡江河”稱為“奇技”。
由于游泳技能有著廣泛的用途,游泳由生活生產、軍事需要發(fā)展成為一項體育活動。漢代古籍《淮南子》中已有了關于游泳姿勢的記載:“游者以足厥(蹬),以手杮(劃)。”漢魏時已有端午節(jié)舉行游泳比賽的習俗。唐宋時,每年端午節(jié)在錢塘江舉行規(guī)模很大的游泳比賽。唐代有一個身手不凡的游泳兼跳水家曹贊,他能在百尺高的木樁上跳入水中,然后,在水面上正襟危坐,悠然自得,猶如坐在席子上一樣,令人稱奇不已。到了宋代,水上運動更是成為一種表演藝術,其中一個表演項目名為“水秋千”,就是在大船上立一個高大的秋千,表演者在秋千蕩到與秋千架一樣高的瞬間從高空中一個跟斗跳下來,扎入水中。這可能就是最早的跳水運動。
然而,能評上游泳健將的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他不僅精于象棋,還善于游泳。文天祥的高妙之處,在游泳時不局限于一些游泳技巧、跳水難度的表演,而是在江河之上談笑風生,對弈奪將。每到暑天,他都約上“象棋九段高手”周子善,來到溪中游泳,并“于水面以意以枰,行弈決勝負,愈久愈樂,忘日早暮”。文天祥和周子善在清流之中,沉浮出沒,翻轉回旋,用水面作棋盤,全憑意象,下起了盲棋。楚河漢界,跳馬走車,架炮拱卒,廝殺起來。兩人在水中越戰(zhàn)越勇,不分勝負,竟然到了忘我的境地。
一邊游泳,一邊對弈,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即使后來文天祥抗元入獄,也是從容不迫,視死如歸,且仍樂于對弈,只是無水而已。
我國古代“體育明星” 篇2
舉重達人,秦國大力士烏獲
烏獲是秦國人,生活在秦武王時期。秦武王嬴蕩本身就是出了名的癡迷舉重,據(jù)說天生神力,后因比賽扛鼎而喪命。烏獲能因力大而得到了秦武王的重用,可想而知,他的力氣肯定是非常恐怖的,那么,烏獲能舉起多重?《商君書·錯法》記載:“烏獲舉千鈞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先秦時,三十斤為一鈞,一鈞約為15.9現(xiàn)代斤,這么算起來就是15900現(xiàn)代斤,也就是說烏獲能舉起萬把斤的重量。事實上,這一記載是有違人類運動極限的,所謂“千鈞之重”,應該是形容烏獲舉重能力太強大。
跑步健將,北魏人楊大眼
楊大眼何許人也,在《北史·楊大眼傳》里有這樣的記載:“(楊大眼)便出長繩三丈許,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意思是說,楊大眼拿出一條長3丈左右的繩子,系在自己的發(fā)髻上飛跑,繩子像射出的箭一樣直,連奔跑的馬也追不上。
北魏時,一丈約2.45米,三丈僅7.35米,能讓7.35米的繩子像射出的箭一樣直,沒有百米決賽9.58秒的速度,肯定是不可能做到的。
當時,楊大眼這個舉動“見者無不驚嘆”。負責選拔征南軍官的尚書李沖看呆了,稱贊楊大眼是千年才有的奇人:“千載以來,未有逸材若此者也。”
三項全能,體育天才西漢甘延
說到古代的體育“牛人”,西漢甘延壽不能不提,此人是難得的全能型體育天才。據(jù)《漢書·甘延壽傳》,“投石拔距絕于等倫,嘗超逾羽林亭樓,由是遷為郎。試弁,為朝門,以材力愛幸。”這里的所謂“材力”,又稱“勇力”,指身體素質優(yōu)秀,從記載來看,甘延壽不論是鉛球、跳高,還是拳擊,都是過人的,發(fā)展相當全面。
投石和拔距是古代訓練士兵的'一種手段,“投石”就是投擲石頭,類似現(xiàn)代投擲鉛球,古時以石頭作為一種攻擊武器,作戰(zhàn)時可人工投擲,也可用機械裝置發(fā)出。三國魏張晏注引《范蠡兵法》稱:“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fā),行二百步。”而甘延壽卻能如機械那樣投石,也太厲害了吧。
漢朝十二斤約是現(xiàn)代5.952公斤,六尺為一步。換算一下,二百步至少1200尺,以每尺0.23米來算,便是276米,甘延壽徒手能把近6公斤的大石頭投出去,就算二百步的十分之一也是27.6米。
再說“拔距”,又稱“超距”,類似于現(xiàn)代的跳高。甘延壽能跳過亭樓,這亭樓應是兵營中的崗亭,依古代建筑來推算,亭高不應低于現(xiàn)代的2.50米,這比現(xiàn)代跳高的世界紀錄2.45米還高出0.05米。
甘延壽的另一體育特長是“試弁”,又稱“手搏”,是徒手搏擊一類的項目,甘延壽手搏的水平也相當高,并因此受寵。顯然,如果甘延壽參加奧運,想不奪冠都難!
【我國古代“體育明星”】相關文章:
從《詩經》婚戀詩看我國古代婚俗07-28
古代散文10-14
古代情詩08-10
古代詩歌10-04
古代對聯(lián)10-24
古代經典情詩大全07-11
古代對偶詩句10-04
古代傷感詩詞08-31
古代喝茶的古詩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