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涼州詞王之渙的意境賞析
涼州詞是根據王之渙墓志銘可知,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渙辭官,過了15年的自由生活。《涼州詞二首》當作于其辭官居家的15年期間,即開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以下是小編帶來涼州詞王之渙的意境賞析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贈鲋菰~: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
、谶h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昂印币蛔鳌吧场,“遠”一作“直”。
、酃鲁牵褐腹铝懔愕氖叺某潜。
④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
、萸嫉眩汗徘甲逯饕植荚诟、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藓雾殻汉伪。
、邨盍骸墩蹢盍非9旁娢闹谐R詶盍魉蛣e情事!对娊洝ば⊙拧げ赊薄罚骸拔粑彝樱瑮盍酪!北背瘶犯豆慕菣M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喽龋捍档竭^。
、嵊耖T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⑩春風: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
【譯文】
被風卷起的黃沙,好像與白云連在一起,
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呢?玉門關一代根本沒有楊柳可折啊!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
【解析】
這首詩表達出戍邊士兵的思鄉懷土之情。詩的首句寫極目遠眺之景, 描繪出黃河的蜿蜒雄壯。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孤城,意境蕭殺悲 愴。先寫邊塞的蕭索悲涼,以襯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第三句忽而一轉,引人羌笛之聲。羌笛所奏是《折楊柳》的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玉門關內或許春風和煦,關外卻是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 寄情也不能,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一個“怨”字,用詞精妙,語調委婉, 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首詩寫出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 蒼涼,沒有衰萎頹唐的情調,表現出詩人廣闊的胸襟。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才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涼州詞王之渙的意境賞析】相關文章: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05-21
王之渙的《涼州詞》賞析11-22
《涼州詞·王之渙》譯文及賞析06-25
王之渙的涼州詞古詩賞析06-01
王之渙涼州詞全文賞析09-17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大意09-06
王之渙涼州詞原文及賞析09-19
涼州詞唐王之渙賞析06-25
涼州詞王之渙翻譯賞析08-16
王之渙《涼州詞》原文及賞析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