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之渙《涼州詞》的唐詩鑒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涼州詞》王之渙唐詩鑒賞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詩鑒賞。
這是一首雄渾蒼涼的邊塞詩。“涼州詞”,涼州歌的唱詞。《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辭》載有《涼州歌》,并說明是玄宗開元年間西涼府都督所作。
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這首詩豪邁奔放的歌聲,將祖國大西北的壯麗山川展現在我們面前。詩中描寫的西北邊疆之美,絕不同于江南水鄉柔媚明麗之美,而是一種高遠的美,粗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華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這種美使人聯想到歷史和未來,使人體悟到永恒和無窮。最能表達這種美感的是詩的前二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一瀉千里。遠遠望去,只見它蜿蜒曲折,奔流于萬山叢中。仿佛由天上流來,又仿佛流向天外。“黃河遠上白云間”,是詩人真實的感受。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詩人眼前所見到的只有兩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黃河與天空浮動的白云。詩人全神貫注,空曠而絕無寂寞之感。黃河、白云,色彩對照明麗。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與曠闊。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習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這里相當于“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
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戍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征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準備。
“羌笛何須怨楊柳”兩句詩人寄寓自己對這廣袤的邊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羌笛,是西北邊疆富有地方色彩的樂器。楊柳:漢橫吹曲辭名《楊柳枝》的省稱。又名《折楊柳》。唐俗,贈別常以柳枝,取其“絲長”( 與“思長”偕音)之意。故《楊柳枝》也多用作送別曲。當羌笛的聲音隨風傳來《楊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時,詩人的情緒激越了。笛聲充滿了哀怨之情,在空曠的山野間縈繞。那是戍邊的軍士在吹奏送別曲吧。他們曾經在這催人心碎的樂聲中,告別了親人,踏上漫漫的征途。如今,只要吹起這支曲子,他們的眼前會立即浮現妻兒的淚眼,慈母的愁容。詩人勸慰他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你們何必借《楊柳枝》來抒發滿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風是吹不過玉門關的。這兩句,寫邊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調轉為憂傷。但這種憂傷并非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嘆,而是暗含諷刺之意的。楊慎《升庵詩話》卷二說:“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可見詩人的本意并不在于夸張塞外的荒寒,說那里沒有春風,而是借自然現象來暗喻安居于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征人,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而不顧。
這首詩是一幅西北邊疆壯美風光的畫卷,又是一首對出征將士滿懷同情的怨歌,二者統一于短短的四句詩中,引人遐想,耐人尋味,全詩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絕千古。
【《涼州詞》王之渙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王之渙《涼州詞》的唐詩鑒賞08-21
《涼州詞》王之渙鑒賞10-14
王之渙《涼州詞》唐詩賞析08-28
涼州詞,王之渙詩詞鑒賞09-24
王之渙《出塞(涼州詞)》唐詩賞析08-30
《涼州詞》王之渙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8-04
《涼州詞》王之渙08-13
涼州詞王之渙10-11
涼州詞 王之渙的譯文08-19
涼州詞王之渙譯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