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課文品讀
本文是王維從長安回到輞川后給裴迪的一封信,邀請他在開春后同游山中。
信一開頭,就以輕淡而有情致的筆墨明快地提出“故山殊可過”這個全文的中心。農歷十二月,氣候本來還相當寒冷,但對大自然特別敏感的王維,卻已感到陽氣的萌動和景物氣候的溫煦宜人。由于裴迪正在溫習經書,不便相邀,只能自己先往山中。這就為下面邀裴明春同游埋下伏筆。
第二段,是對山中冬夜清寥優美景色的形象描繪,作者先點出“北涉玄灞”的經行路線,并以“清月映郭”帶出特定的時間背景和景物總特征,然后按照由近及遠,由水而山,由視而聽,由色而聲的順序進行描寫;并且運用以動襯靜、以明托暗、以聲顯寂的手法,使讀者于波光月影的蕩漾、寒山遠火的明滅、深巷寒犬的吠叫、夜舂疏鐘的相間中,感受到輞川月下寒夜的幽寂、清寥與深永。輞川景物原是作者所熟悉的,但寒夜登華子岡所見所聞,卻使他感到既新鮮又親切,像是發現了一個新的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作者用“此時獨坐”一句作為轉折,由途中觀賞月夜清景轉入靜夜獨坐時對往昔與裴迪同游情景的追憶。“此時”、“囊昔”、“獨坐”、“攜手”,兩兩相對,“步仄徑”、“臨清流”的興會與眼下的“獨坐”、“靜默”形成對比,益發襯托出對朋友的思念,從而引出對“春中”同游的熱烈期待。
第三段,作者以想像之筆點染出明春山中生機勃發的景象。從春山到春水,從天空到地下,從田野到草地,從植物到動物,到處充溢著躍動的生機,展示出與寒冬月夜的輞川迥然不同的境界,其中滲透了作者對春天、對生命的熱愛。想到這一切,他對朋友的思念更加殷切了,因而水到渠成地發出“從我游”的邀約。作者強調只有“天機清妙”者才能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并在觀照中領略到一種得意忘言的“深趣”,這就是把同游山中升華到一個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美學境界,被世俗視為 “不急之務”的游賞也就獲得了深刻的意義。文章寫到這里,隨即淡淡收住,留下對明春山中同游的期待,讓讀者去馳騁想像。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課文品讀】相關文章:
品讀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11-18
品讀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11-30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品讀賞析09-29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譯文10-30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賞析05-07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課文翻譯11-07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的課文翻譯10-09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翻譯及賞析08-29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創作背景11-15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原文及翻譯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