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七首其三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其三描寫了古戰場的荒涼景象,無數的將士們死在邊關,而沒有辦法好好安葬,反映了當時戰爭的慘烈,也表現了詩人對將士們深切的同情之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提供了從軍行七首其三王昌齡,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從軍行七首(其三)
作者:王昌齡(唐)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詩文解釋
邊城榆樹的葉子早已經稀疏飄落,顏色發黃了,傍晚的時分,一場戰斗剛剛結束,環視戰場,只見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將軍向皇帝上表,奏請班師,以便能把戰死沙場的將士們的尸骨運回故土安葬,這些年來,多少將士為了保衛家園,戰死在這荒涼的邊城,應該上書朝廷將他們的尸骨好好的安葬, 別讓這些為了保衛國家而死的將士們像孤魂野鬼一樣到死還在游蕩。
詞語注釋
關城:指邊關的守城。
云沙:像云一樣的風沙。
表:上表,上書。
掩塵骨:指尸骨安葬。掩,埋。
龍荒:荒原。
詩文賞析
唐朝前期,中國國力強盛,但在邊關戰火卻一直沒有停止過.無數離開故鄉到邊關去爭戰的將士們都死在了離故鄉幾萬里之外的陌生之地.但他們的的報國熱情卻感染著詩人。關山迢遞,戎馬劻勷,奮槊進擊,血染征袍。
這首詩詩截取了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通過描寫一陣大風吹過古戰場將戰死的枯骨暴露在外.說明當時的戰爭有多么的慘烈,無數的將士們死在邊關,而沒有辦法好好安葬.表現了詩人對將士們深切的同情之心。
詩的開頭點明地點和時令,形象地描繪出邊地的荒涼景象,次句暗示有不少戰士在這場戰斗中為國捐軀。后兩句寫將軍上表請求把戰死的將士們尸骨運回安葬,表明了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
此詩以曠遠蒼茫的荒野戰場作為背景,“黃葉”“暮云”等邊塞景象更進一步烘托出邊塞的荒涼,給人以滿目蕭然、凄涼悲愴之感。最后兩句感情真摯,造句沉痛,更增悲愴之氣。全詩讀來頗令人感到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一支隊有這樣體恤、愛護士卒的統帥,士卒沒有不賣命的道路,由此亦可以想象這支隊戰斗力量的強大。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陜西)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后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從軍行其三王昌齡】相關文章: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三09-20
王昌齡從軍行其三07-12
有關從軍行王昌齡其三10-31
從軍行古詩王昌齡其三翻譯09-27
王昌齡的《從軍行》06-11
《從軍行》王昌齡11-29
王昌齡的從軍行09-07
從軍行王昌齡06-02
王昌齡的從軍行翻譯04-29
從軍行王昌齡古詩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