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唐代詩人王勃詩歌風格芻議

時間:2024-11-22 14:13:46 王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唐代詩人王勃詩歌風格芻議

  王勃詩歌前后兩個時期的不同風格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唐代詩人王勃詩歌風格芻議

  王勃的這種風骨,直接開啟了盛唐詩風。唐中宗復位,即著手清除武后黨羽,許多新貴乘機排斥異己,卷入政治漩渦,不少杰出詩人也都隨之升降沉浮,如王勃、盧照鄰、駱賓王、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宋之問、沈全期等人由于各種緣故而被貶逐遠方這對以建功立業為抱負的他們,自是沉重的挫折和殘酷的打擊,也使他們的詩風為之一變。如沈全期被逐曜l州時所寫的詩歌.風格與在宮廷時截然不同,顯示出幽怨、絕望乃至憤懣。王勃由于受佛學和叔祖王績隱居思想的影響,表現得不那么強烈,但由“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的勃勃雄心,竟至于坎坷失志,流離歲月,羈蕩山川,感慨和不平是難免的,詩風的轉變也是自然的。

  當時宮廷中盛行斗雞,王勃為沛王戲作《檄英王雞》,高宗認為是兄弟之間“交構之漸”,王勃因此被革除官職,趕出沛王府。這對于王勃的仕途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他說:“坎坷于唐堯之朝,憔悴于圣明之代。”王勃在任虢州參軍時,又發生了“匿殺官奴曹達”的冤案.以觸犯大唐法律被判死刑,這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幸遇大赦,僅去官職,其父也受牽連而遠遷交趾令。他在《冬日羈游汾陽送韋少府入洛序》中說:“下官詩書拓落,羽翮摧頹。朝廷無立錐之地,丘園有括囊之所。山中事業暫到漁樵;天下棲遲,少留城闕。忽逢萍水,對云雨以無聊;倍切窮途,托形骸而何托!”這正是他窮途末路、絕望悲涼的自我寫照。正是這種人生遭遇,才使得王勃后期的詩歌大多帶有蒼涼悲郁的風格,試看在蜀中寫的兩首送別詩:

  別薛華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路,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天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

  重別薛華

  明月沉珠浦.風飄濯錦州。

  樓臺臨絕岸.洲渚亙長天。

  旅泊成千里,棲遑共百年。

  窮途唯有哭.還望獨潸然。

  薛華是唐開國重臣薛收之孫,從《序》中看,第一首詩當作于錦州,兩位少年才子漂泊他鄉,其感觸自不待言。作者用“窮途…‘遑遑”“悲涼”“凄斷”“同漂泊…‘共辛苦”“夢中人”營造了蒼涼的氛圍,表達了濃郁的心情。第二首前半部分用風物涂抹出濃黑蒼涼的夜色,后半部分直抒胸臆,表達了沉郁的別情。與前期在長安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已經完全沒有了激昂慷慨、意氣風發的豪情壯志,把“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變成了“窮途唯有哭,還望獨潸然”了。

  還有一些別離詩,如《寒夜思友三首》之一:“久別侵懷抱,他鄉變容色。月夜調鳴琴,相思此何極。”《江亭夜月送別二首》之二:“亂煙籠碧徹,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如此寒。”《別人四首》其四:“霜華凈天末,霧色籠江際。客子長畏人,何為久留滯。”都顯現出蒼涼冷落、凄苦沉郁。不僅是別離詩中,即使是其他題材的詩中.也多充盈著這種詩風。如《上已浮江宴韻得遙字》:“上已年光促,中川興緒遙。綠齊山葉滿,紅泄片花銷。泉聲喧后澗,虹影照前橋。遽悲春望遠,江路積波潮。”詩中游宴之初,作者尚有興致,而游宴之中,忽生悲涼。情思所以變化得如此迅速,是因為波濤和潮汐的不平靜.引起了作者對世路艱難的感慨。又如《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前兩句以長江滯悲喻舊念之深,后兩句則以蒼涼的山景著意點染,烘托詩人愁旅思歸之情。再如《易陽早發》:“云間迷樹影,霧里失峰形。復此涼飆至,空山飛夜螢。”詩中以空冷蒼涼的意象幽約地傳導出詩人仕途的挫折與旅途艱辛的隱曲的情感意緒。

  以上兩方面是對王勃前后兩個時期詩歌風格初步探討。對王勃的詩歌風格,論者如云,間或有談到詩風轉變,但僅從“題材進一步豐富,內容進一步充實”“脫離宮廷的狹小范圍,走入江山與塞漠的廣闊天地”方面人手。筆者末學后進,不憚冒昧,提出淺見陋識,望行家不吝指正。

【唐代詩人王勃詩歌風格芻議】相關文章:

唐代詩人王勃詩體風格09-09

唐代詩人王勃09-18

唐代詩人王勃的詩山中10-18

王勃詩歌風格11-25

唐代詩人王勃的詩24首11-22

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賞析10-17

著名唐代詩人王勃的故事(通用6篇)09-04

唐代王勃的詩句07-07

唐代王勃的詩06-20

詩人王勃簡介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