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才詩人王勃
這是一位被人們稱之為天才的詩人,著名的唐代詩人王勃。如果大家想要了解王勃,歡迎閱讀。
與駱賓王齊名的王勃,也可稱得上是天賦才情的大詩人。王勃自幼聰穎,九歲就對顏師古《漢書注》糾誤,并撰《指瑕》十卷,十二歲到長安從名醫曹元學習《周易章句》、《黃帝素問難經》。楊炯稱他“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居難則易,在塞則通;于術無所滯,于辭無所假”。王勃之才,可見一斑。
從詩壇的地位來看,王勃位居初唐四杰之首,在詩文的造詣上更勝駱賓王。最為世人所傳頌的是一詩一文。詩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這是一篇送別的名作,大抵知己之別,都可以吟詠此詩抒發離別的愁緒。
王勃其才,最能充分體現的還是他的傳世名篇《滕王閣序》。單是這一篇賦,就足令他不朽了。《滕王閣序》詞彩絢爛,氣勢磅礴,有辭賦之華麗,而無堆砌之病。雖然是應景而作,卻又感時傷世,自抒胸臆,一吟三嘆,憤慨悲歌之情,不可抑止。
王勃作《滕王閣序》還有一段佳話。當時王勃因赴交趾省親探父,乘船路過馬當(今彭澤縣)遇阻,中原水神以風相助,日行七百里到達南昌,適逢閻都督九九重陽為滕王閣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興正酣,閻都督請各位嘉賓行文賦詩以紀歡宴之盛況,其實閻公是想讓略具詩名的女婿孟學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學士也已經準備妥當,只等當眾吟詠,因此在座諸公均再三謙讓。至王勃之末座時,王勃不諳此道,躊躇應允,令得滿座愕然。
王勃行文習慣小酌,然后蒙頭少睡,起來后揮毫而就,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難成,王勃于是端坐書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緩慢磨墨,借機醞釀才思。閻都督和眾賓客看王勃不緊不慢,于是登閣賞景,吩咐小吏隨時通報。很長時間,小吏來報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聽罷搖頭誚言道“此亦老生常談”;小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默不言語,開始領略到其中的不凡了;及至小吏來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公十分震驚,大呼曰:“斯不朽矣!” 并盛贊王勃,贈錦緞百匹。又令眾文武返滕王閣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閻都督也算是識才且具有胸襟之人,并不因王勃嶄露頭角壓倒其婿而怒,反而盛贊其才,實屬難得。如今滕王閣仍在,《滕王閣序》更是千古傳唱,不知是閣因其文而名,還是文因閣而顯,總之是相得益彰,只是詩人王勃卻已是鴻飛渺渺了。
王勃其人,可謂才高命薄。由于其恃才傲物的性格,導致一生命運多舛。雖然詩文為當時一絕,但人情練達則近于白癡。早年曾因玩笑之作《檄英王雞文》,而遭免職。之后在虢州參軍任上,又因其狂傲的個性而與同僚的關系搞得很僵。當時有官奴曹達犯了死罪,王勃不知為什么卻把他藏到自己府內。后來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達殺了。事情很快被發現,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獄。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親卻因此事而從雍州司戶參軍的位置上被貶為交趾令。作《滕王閣序》次年秋,王勃由廣州渡海赴交趾看望父親,不幸溺水而卒,年僅二十七歲。
王勃曾說:“七歲神童,與顏回早死何益?”誰知道薄命的詩人竟然較之顏回早夭,不禁讓人唏噓了。
知識擴展:天才詩人王勃的典故
唐代詩人王勃出身名門望族,家庭條件十分優越。不過,他并不像其他紈绔子弟那樣,終日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王勃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六歲即能吟詩作文。
十四歲那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經南昌,正好碰到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宴請賓客。席間,閻伯嶼假意請大家為這次盛會作序。但大家都清楚,閻伯嶼主要是為了炫耀其女婿的才華,早就準備好了一篇序,于是,紛紛推辭,皆言不敢。而王勃初來乍到,不明就里,當紙筆遞到他手上時,他毫不猶豫答應下來。對此,閻伯嶼很不高興,立刻轉入帳后,心想一個毛頭小子,真不知道天高地厚,看他能做出什么樣的文章來!不一會兒,有下人來報,王勃的首句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伯嶼聽后,不屑地說:“老生常談,毫無新意。”接著,下人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伯嶼聽后沉默不語。最后,當閻伯嶼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再也坐不住了,情不自禁地贊嘆道:“好句!好句!此人真乃奇才也。”當王勃做完全文,滿座嘩然,目瞪口呆,所有的人都對他刮目相看。若非親眼所見,沒人敢相信后來成為傳世之作的《滕王閣序》竟出自一個十四歲的少年之手。
到十八歲時,王勃儼然已是文化界的明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其詩作對后世影響深遠
【天才詩人王勃】相關文章:
詩人王勃簡介11-23
詩人王勃的介紹10-08
詩人王勃的詩句09-15
詩人王勃的詩10-15
詩人王勃介紹10-27
唐代詩人王勃09-18
詩人王勃簡介【經典】01-21
詩人王勃經典詩句10-20
詩人王勃與滕王閣11-04
王勃,命不好的天才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