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的家鄉在哪里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王安石的家鄉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那么有關他的家鄉的詳細資料,大家了解哪些?
王安石出生地:
臨川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紹圣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王安石思念家鄉的詩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長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對。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蘇省揚州市邗(hán)江區縣南,與京口相對
3、一水:這里的“一水”指長江。
4、間(jiān):在一定的空間(時間)內。要注意不能誤讀成去聲,不是動詞“間隔”的“間”。根據本詩平仄格律、“間”字固有的詞義,以及古人語言習慣,此“間”字必須為平聲。“一水間”為體詞性偏正詞組,內部結構與“咫尺間”、“幾步間”、“一瞬間”、“一念間”相同,中心詞為“間”,限定成分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說京口和瓜州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按古人文言的說法,即所謂僅“一水之遙”。王安石是想說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說它們之隔離。
5、鐘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詩人當時家居于此。
6、隔:間隔。
7、數重:幾層。讀shù chóng
8、綠:吹綠了。
9、何時:什么時候。
10、還:回。
譯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邊,我隔江遙望對岸的京口,心里想,這里與我居住的鐘山也就只隔著幾座大山,和煦的春風吹綠了長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時才能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鄉呢?
賞析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王安石的家鄉】相關文章:
王安石的家鄉在哪里08-18
王安石的詩句11-11
王安石古詩03-30
王安石的生平10-15
王安石的元日09-26
王安石--《江上》07-03
《梅》王安石10-15
王安石的名聲10-10
王安石年譜06-08
王安石梅花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