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安石古詩有哪些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他的詩,大家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一些,我們一起閱讀學習吧。
1、《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梅花》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出塞》
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淚落,蒙蒙吹濕漢衣冠!
5、《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6、《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7、《甘露歌》
盡日含毫難比興。都無色可并。
萬里晴天何處來。真是屑瓊瑰。
8、《甘露歌》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礫愁成水。
池上漸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
9、《甘露歌》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間應未有。
疑是經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10、《葛溪驛》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1、《孤桐》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
12、《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斜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13、《浣溪沙》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
愛閑能有幾人來。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
為誰零落為誰開。
14、《北山》
北山輸綠漲橫池,直塹回塘滟滟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15、《明妃曲》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16、《明妃曲》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17、《清平樂》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
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
18、《書湖陽先生壁》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19、《雨過偶書》
霈然甘澤洗塵寰,南畝東郊共慰顏。
地望歲功還物外,天將生意與人間。
霽分星斗風雷靜,涼入軒窗枕簟閑。
誰似浮云知進退,才成霖雨便歸山。
20、《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21、《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22、《棋》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23、《明妃曲》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24、《春日》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競華。
鶯猶求舊友,雁不背貧家。
室有賢人酒,門無長者車。
醉眠聊自適,歸夢到天涯。
25、《梅花》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26、《孟子》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
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27、《即事》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徑暖草如積,山晴花更繁。
縱橫一川水,高下數家村。
靜憩雞鳴午,荒尋犬吠昏。
歸來向人說,疑是武陵源。
28、《江上》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回。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王安石介紹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號半山,謚號“文”,世稱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又稱王荊公,江西臨川延壽鄉(今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人,中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后期社會經濟產生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力圖革除北宋存在的積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國強兵,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時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善于用典故,風格遒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 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現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著名散文《游褒禪山記》。
出身
王安石出身于臨江軍(今江西樟樹),生活在地方官家庭,自幼聰穎,讀書過目不忘。而且他從小隨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會閱歷,開闊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艱辛,對宋王朝“積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青年時期便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在他進入仕途地方官吏時,能夠關心民生疾苦,多次上書建議興利除弊,減輕人民負擔。由于較長時期接觸了解社會現實,對北宋中期隱伏的社會危機有所認識,“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慶歷二年(1042年)三月,考中進士,授淮南節度判官。之后調任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為人正直,執法嚴明,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組織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農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在青黃不接時,將官庫中的儲糧低息貸給農戶,解決百姓度荒困難。1058年冬,王安石改任三司度支判官。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法度必須改革,以求其能“合于當世之變”,要求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兼并和特權,推行富國強兵政策。王安石認為變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人才,因此王安石改革科舉制度,改革取士。廢明經,設明法科。進士科不考詩賦考時務策,整頓太學,唯才是舉,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
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
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與馬屁精
王安石博學多識、富有改革精神,他提出變法主張,深受宋神宗信任,先任參知政事(副宰相),一年后又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看上其權勢想升官發財的人,對王安石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然而由于王安石鄙視這些人,他們都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到頭來他們的夢想成了泡影。
有一個叫李師中的官員,原來政見與王安石不合,等到王安石權勢漸大,李師中就在舒州(今徐州)花巨資讓能工巧匠建了一座豪華的亭子,取名為“傅宕亭”。因為王安石曾在舒州做過官,后來又被封為舒國公。李師中這樣做,是把王安石比作商朝國王武丁時期治國有方的良相傅說,對王安石可謂推崇備至了。還有一個叫吳孝宗的官員,曾經極力詆毀新法,可是過了不久,他一反常態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寫了《巷議》十篇,呈送給王安石,內容是他編造的,說是街巷之間的百姓都在議論新法的好處。王安石不為所動,根本不理這一套,認為這些人反復無常,對他們極表鄙視。
當時,還有邵陽(今湖南邵陽市)武岡縣令郭祥正,為了官職升遷,他向神宗皇帝上奏章,對王安石大加頌揚,極盡溜須拍馬之能事,并乞請天下大事聽任王安石處理。一天,宋神宗問王安石:“你認識郭祥正嗎?這個人才似乎不錯。”王安石說:“我在江東時認識他,這個人口才像縱橫家,而行為輕浮淺薄,是個不可委以重任的人。”王安石接著問神宗:“皇上,是不是有人舉薦他?”神宗拿出郭祥正的奏章給王安石看,王安石看后搖搖頭笑了,他認為被這樣阿諛奉承的人所頌揚,實在是莫大的恥辱。他態度堅決地向宋神宗表明像郭祥正這樣的人萬不可重用。
王安石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照理說應該特別富有文人情趣。事實上,雖然他也很有“閑情逸致”,但他的“閑情軼事”卻常常讓人大跌眼鏡——
下棋不動腦子
王安石愛下棋,不過他的棋藝實在不敢恭維,因為他從不思考, 總是隨手而應,落子極快,發現要輸了,便痛快地推秤認輸,從未有柳暗花明之想。有人勸他,每走一步棋都需深思熟慮,起碼要想出后幾步棋的應對之策……他聽得不耐煩,回答說:“下棋本來就是圖放松,既然要勞神費力,不如算了。”說完起身就走了。
佳茗利于吃藥
一次,王安石去拜訪書法家蔡襄。蔡襄很高興,對他盛情接待。蔡襄是茶道大家,親自選擇了絕品茶葉,清潔了茶器,并親手烹點。經過一系列堪稱藝術的復雜程序,一杯飄著濃濃香味的茶水終于端到了王安石面前。然而王安石仔細看了一下茶湯,忽然從口袋里掏出一撮藥末,撒入茶杯里,晃了幾下,一飲而盡。蔡襄不禁大驚失色,他從未見過有人竟將佳茗當作服藥的涼白開來喝。王安石卻神情自若地說: “茶味很好。”
風流等于行善
王安石只有一個老婆,不納姬妾,從政多年也從未有過緋聞。夫人看不下去了,便偷偷把一個侍妾送到他的書房,說這是安排來伺侯他起居的,若是看得上就留下,說完就關上門走了。王安石正在讀書,也沒在意。過了很久之后,他才發現一個美貌的女子站在身邊,很是吃驚。再三追問之下才知道,這侍妾本是一個軍官的老婆,老公因為弄丟了公糧,不得已把老婆賣了還債。王安石不僅沒有納這個侍妾,還讓女子回到了丈夫身邊,并免了他們的債務。一場本該美妙的風花雪月,變成了行善做好事。
不是只有魚才吃魚餌
宋仁宗請大臣們到御花園釣魚,不管誰釣上來魚,一律交給御廚去做。大家都覺得這種請客方式很有趣,頓時興致高漲。唯獨王安石呆坐在一邊,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一邊發呆,一邊把手邊的魚餌往嘴里送,沒多大會兒就把一盤魚餌吃光了。
白吃飯需要智慧
王安石小時候,經常在離家不遠的街口面館吃面。一天,老板有心考考他,就讓他自己去廚房端面。只見灶墩上放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絲面,滾燙的面湯快要溢流碗外。大師傅笑瞇瞇地說: “這碗面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別多,如果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并保證不潑一滴湯,我就免費讓你吃。”王安石靈機一動,用筷子輕輕地把面條挑起來,碗內就只剩下半碗湯了。就這樣,王安石左手端著湯碗,右手拿筷子挑起面,順順當當地把一碗滿滿的熱面條端到店堂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王安石古詩有哪些】相關文章:
王安石古詩11-17
王安石古詩03-30
小學關于王安石的詩有哪些11-19
王安石古詩《元日》10-12
梅花古詩王安石11-16
古詩元日王安石10-27
《元日》王安石古詩12-06
元日王安石古詩01-20
李白的古詩有哪些?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