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安石《登飛來峰》教學反思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安石《登飛來峰》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王安石《登飛來峰》教學反思 1
課一上完,我的心情除了難受,還是難受,因為課上得比我預想中的要糟很多。同事們安慰我,是孩子們不勉夠配合,可是我心里清楚得很,這怎么能怪孩子們呢!于是,靜下心來,不斷反思,以下是我對這堂課的反思。
1、刪繁就簡。上完這堂課后,我更真切地體會趙志祥老師那個教學理念:“語文教學很簡單”。他說課堂教學要簡單,首先,教學環節要簡單些。教學設計,要懂得舍棄,要大膽舍棄那些看似精彩而實際上對教學效果沒有意義的環節。縱觀這一節課,我發現對王安石那幾首詩的拓展,特別是后面的唱詩環節,可以大膽地刪去。所以,我難受!
2、避急求穩。說到這一點,就暴露了我這堂課最大的缺點,胸中有案,心中無生。一開始,我就擔心我的課沒辦法上完,滿腦子都是教案。因此,課上就是我急于求成的表現。反之,就是對學生關注得太少。評判一堂課上得精不精彩,不在于你的教案設計得怎么樣,而在于你的眼中有沒有裝滿學生。正因為這樣,所以課堂上,我的評價語言單一,我的指導不夠細致。所以,我慚愧!
3、有備無患。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重要的還是要備學生。我很用心地在備教材,卻很“放心”地備學生。去熟悉班級時,我只是簡單地向他們提出幾個預習要求,沒有叫他們起來讀一讀,沒有了解他們當中誰的朗讀水平最好,看看他們的朗讀水平怎樣;沒有問一問平時是怎樣上古詩的……這會兒才真正的明白熟悉班級的真正含義,就是要關注學情。因此,在課中,當教學第二環節時讀詩時,一聽到學生的朗讀水平那樣時,我便慌了手腳。倘若如此,我得馬上改變我的.教學策略,既然學生都沒辦法讀懂讀通的話,那就得在這個地方下一番功夫,得指導得細致些,包括劃節奏線,標重音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引導學生去感悟意境。更致命的是我的教案改了,但是我卻沒有再試上(因為在班上上得實在很精彩),我太高估自己了!所以,我愚蠢!!
以下,是我課堂中的兩個教學細節,如果再讓我上的話,我會這么做:
1、聽師范讀后,想想詩中描寫了哪幾種景物?生回答我作畫時,當學生說自己看到了太海,看到了樹木時,我得讓學生繼續說,我作畫,讓黑板呈現出一副即興的畫作,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詩的意境。然后,對學生說:“這畫美嗎?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看到這樣美麗的畫面的?”然后引導學生說出是站在飛來峰的塔頂上。接著,再來引導學生感受塔高,最后領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到遠”的道理,我想這樣一來,水到渠成,而不會牽強附會了。
2、引導學生理解浮云的含義時,我問道:“想一想,王安石在實行變法時,他會遇到哪些困難?時,我得讓學生說,在學生說的基礎上總結:“孩子們,這就是‘浮云’的含義,你們真的是太厲害了,這么難以理解的詞你們竟然讀懂了,不簡單啊!”在這基礎上,我會說:“我想,你們肯定也能讀懂王安石心中的話。當王安石遇到這些困難時,他心里會想些什么,會對自己說些什么話?”然后讓學生交流,走進詩人的內心,那么詩蘊的體會就不在話下了。
我得學習,學習,再學習,因為只有“會當凌絕頂”,才能“一覽眾山小”,只有真真正正地“身在最高層”,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啊!
王安石《登飛來峰》教學反思 2
《登飛來峰》是積累運用二中讀讀背背的內容。教材只要求大致掌握詩意,會背。根據第二組課文導讀中提出了學生應具備根據注釋初步理解古詩的能力這一要求,但據觀察,學生這一能力急待提高。故我將此課上成了針對這一要求的能力訓練課。
上課前,我準備了小黑板。把古詩及重點字詞的注釋寫在了上面。一開始上課,我就把小黑板給掛了出來,提出用自己的力量來解決這一古詩意義的要求。學生們聽了我的要求都在愣神。接著,我對其進行了研究方法的指導:把注釋中關鍵詞的意思帶入古詩,然后讀一讀。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推出未加注釋字的意思,如果是在理解不了,可以通過查字、詞典解決。開始,我讓學生試著通過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五分鐘后,進行小組合作的探究。把自己思考的結果告訴小組成員,經過小組成員的集體評議達成共識。
合作開始時,學生不知如何合作。經過逐組指導,學生的.合作呈現出一種有序的狀態。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參與了探究過程。對于那些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難點,在巡回指導時,引導其解決,及時糾正他們在探究時所出現的偏差。在輕松的氛圍中,很快就有小組寫出了古詩的正確意思。寫出意義后,經過提示,小組成員很愉快的接受了新的任務,為古詩配圖。在學生配圖中,應及時矯正其中的偏差,如“浮云”和“塔”的位置關系,“人”和“塔”的位置關系,“太陽”的狀態等。
成果匯報后,根據小組解決問題的質量和速度排出了名次。作為獎勵,第一名的小組獲得了把自己的配的插圖擴大并填色的獎勵。這一平使學生覺得很困難的作業,第六小組的同學竟然很愉快的接受了。
最后的五分鐘,讓學生背了背古詩。由于對古詩的意思理解的透。不少學生在短時間內都可以背下來,但是并不熟練。
【王安石《登飛來峰》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王安石《登飛來峰》10-27
登飛來峰 王安石11-03
王安石在登飛來峰09-05
王安石《登飛來峰》賞析07-16
王安石《登飛來峰》賞析08-31
王安石登飛來峰答案11-04
王安石登飛來峰譯文03-21
王安石登飛來峰原文07-25
王安石的《登飛來峰》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