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安徒生童話
童話故事是指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童話中豐富的想象和夸張可以活躍你的思維;那生動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幫你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引導你做一個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皇帝的新裝:安徒生童話,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介紹:
《皇帝的新裝》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是其代表作之一。
這篇童話通過一個愚蠢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見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裝,赤裸裸地舉行游行大典的丑劇,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虛偽、奸詐、愚蠢的丑惡本質。褒揚了無私無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爛漫的童心。
正文:
許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歡穿好看的新衣服。他為了要穿得漂亮,把所有的錢都花到衣服上去了,他一點也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除非是為了炫耀一下新衣服,他也不喜歡乘著馬車逛公園。他每天每個鐘頭要換一套新衣服。人們提到皇帝時總是說:“皇上在會議室里。”但是人們一提到他時,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里。”在他住的那個大城市里,生活很輕松,很愉快。每天有許多外國人到來。有一天來了兩個騙子。他們說他們是織工。他們說,他們能織出誰也想象不到的最美麗的布。這種布的色彩和圖案不僅是非常好看,而且用它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異的作用,那就是凡是不稱職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那正是我最喜歡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這樣的衣服,就可以看出我的王國里哪些人不稱職;我就可以辨別出哪些人是聰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們馬上織出這樣的布來!”他付了許多現款給這兩個騙子,叫他們馬上開始工作。
他們擺出兩架織機來,裝做是在工作的樣子,可是他們的織機上什么東西也沒有。他們接二連三地請求皇帝發一些最好的生絲和金子給他們。他們把這些東西都裝進自己的腰包,卻假裝在那兩架空空的織機上忙碌地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我很想知道他們織布究竟織得怎樣了,”皇帝想。不過,他立刻就想起了愚蠢的人或不稱職的人是看不見這布的。他心里的確感到有些不大自在。他相信他自己是用不著害怕的。雖然如此,他還是覺得先派一個人去看看比較妥當。全城的人都聽說過這種布料有一種奇異的力量,所以大家都很想趁這機會來測驗一下,看看他們的鄰人究竟有多笨,有多傻。
“我要派誠實的老部長到織工那兒去看看,”皇帝想。“只有他能看出這布料是個什么樣子,因為他這個人很有頭腦,而且誰也不像他那樣稱職。”
因此這位善良的老部長就到那兩個騙子的工作地點去。他們正在空空的織機上忙忙碌碌地工作著。
“這是怎么一回事兒?”老部長想,把眼睛睜得有碗口那么大。
“我什么東西也沒有看見!”但是他不敢把這句話說出來。
那兩個騙子請求他走近一點,同時問他,布的花紋是不是很美麗,色彩是不是很漂亮。他們指著那兩架空空的織機。
創作背景:
《皇帝的新裝》原本是從中世紀西班牙民間故事移植而來。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也曾在其戲劇中運用過這個素材。故事的結局是那個國王光著身子在朝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過,大家都噤若寒蟬、不吭一聲。安徒生改寫時,在結尾處讓一個孩子喊出了“他沒有穿衣服”這句真話。
這篇故事寫于1837年,和同年寫的另一起童話《海的女兒》合成一本小集子出版。
作品鑒賞:
人性弱點
故事中有奢侈而昏庸的皇帝,虛偽而愚蠢的大臣,巧舌如簧的騙子和人云亦云的看客。對于他們的諸種表演,作者有濃墨重彩、繪聲繪色的描述,卻不見聲嘶力竭、痛心疾首的詛咒;他的諷刺,并不是揭露性、批判性、帶有明顯痛感的諷刺,而是詼諧、幽默意義上輕松的諷刺。他嘲笑皇帝的愚蠢、大臣的諂媚、看客的人云亦云,但是,這種嘲笑不含敵意和輕蔑,卻飽含善意和溫情。對于所有出場的人和發生的事,他似乎是在欣賞,而不是在憤恨。其中的壞人、小人,甚至包括騙子,自始至終,誰也不曾受到任何懲罰。其諷刺意味幽默卻并不辛辣,富有溫情而絕非“無情”,更找不到充滿道德優越感的訓誡。《皇帝的新裝》表達了對于“成年人的印象”,是對“虛榮”背后的“自我深度的迷失”這一人類固有和共有的人性弱點的再現,是安徒生為我們提供的一面生活的鏡子。
誠然,這樣的人性弱點具有普遍性,超越地位,超越階級。安徒生真是深諳人性的弱點,他讓皇帝、大臣、百姓共同促成這個騙局的安全著陸。他“以戲劇性的輕松活潑,以對話體的形式,說出一個愛慕虛榮的故事”,并不是單純在于“諷刺了封建統治者的丑惡本質”,而是在坦陳人性的弱點、溫情地給成年人上了一課。
權利意識
在安徒生的故事中,皇帝之所以要購買這件神奇的新衣,最主要的目的在于用更簡便的方式來更加有效地治理國家,這與意識形態的功能極其類似。意識形態以一種扭曲的形式被創制出來,旨在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同樣,當皇帝聽到這件神奇的外衣時,第一個涌上心頭的想法是利用它更好地治理國家。“穿上它,我就可以明確判斷文武百官是否稱職;更可輕易辨別智慧圣賢和愚人腐才。”雖然皇帝熱戀新衣,但是他渴求這件衣服的最根本驅動力是用更簡單的方式治理人民:輕而易舉地享有最高權威卻不必過度地為國操勞。意識形態的運轉方式與之有著驚人的相似:“公民認為自己遵照上帝旨意而行事,實際上,他們遵從的是牧師和暴君。”換言之,就像安徒生童話里的騙子們一樣,通過制造出一些“美麗的謊言”,國王可以牢牢控制他的臣民。正因如此皇帝才理所當然地決定:“我應該預訂,讓他們開始紡織布料”。
其次,統治階級把選定的意義當作真理,進行公開發布和流通運行,其中存在著一系列極其復雜的步驟和過程。為了檢查那塊神奇布料的生產進度和驗證騙子言語(謊言)的可信度,皇帝派出了忠心耿耿的閣老大臣,因為“他才能出眾,最有可能看見那塊布料;身居高位,游刃有余,合格稱職,無人能及”。為了掩蓋自己的“力不從心”位高權重的大臣不得不承認布料美麗非凡、無與倫比。這意味著謊言布料首次得到了以欽差大臣為代表的官方的認可。意識形態由一套復雜觀念和成,旨在控制人們的思想,更有繁復細節使之看來其實可信,這與新衣布料如出一轍:“他們(騙子)詳細列舉出五顏六色的布料色彩,仔細描述著別具一格的特別樣式。年邁的大臣聚精會神地聽著,以便回到皇帝那兒可以照樣背出”。
第二位高官的再次造訪進一步證實了謊言的確實可信。在兩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皇帝“選定一群官員”,“陪同自己前去訪問兩個狡猾的騙子”,作為政治意義的發布者和捍衛者,皇帝評論道:“很漂亮。我極其滿意”。至高權威表達了無上贊賞,隨同大臣自然是贊美有加。同樣,欺騙的思想新衣如同意識形態,被制造出爐而且得到了官方認可。“全體隨從們仔細地看了又看,可是他們并沒有比別人看到更多的東西。然而,他們與皇帝一起驚呼著:“哎呀,真是美極了。”統治階級內部就這個虛假的謊言達成了共識,隨后,這種官方認可的真理將在百姓之間進行流通循環,并且以此來塑造公民。“他們建議皇帝用這種美妙絕倫的布料做一套衣服,然后穿著它去參加即將到來的游行大典。”故事中的游行是核心策劃、用以展示官方意志的儀式。“典禮官說:‘陛下,華蓋已經準備完畢,您可以在游行大典中使用了。’然后皇上在莊嚴漂亮的華蓋下,昂首闊步地行走在游行隊伍中間。街道兩旁的公眾及屋里的人們都高聲歡呼著。”具體可見的華蓋也為新衣所代表的無形的理念(蠢材無法看見)增加了可信度和權威性,因為“二者(新衣和華蓋)都是偽造之物,只有‘懂行之人’才明白它們的價值”。
最后,國王意識到了新裝不存在,而且從公眾那里得到了證實,“因為他知道事實就是如此”。那么皇上會宣布撤回對新裝的溢美之詞嗎?會公開承認自己對這件事的錯誤判斷嗎?從更廣的范圍來講,閣老大臣和其他內閣高官會為他們所犯的荒唐錯誤而集體向民眾公開道歉嗎?換言之,統治階級會承認他們奉為真理并使之流傳的意識形態外衣所具有的欺騙性嗎?一個不得不強調的因素就是,這是一個政治事件。米歇爾·福柯在《真理與權力》中對真理有一個極其精彩的定義:真理并不是取決于陳述的內容,而取決于何人所說,在何種情景下所說。因此,在盛大莊嚴的游行中面對街道兩旁熱情高呼的民眾,作為“社會意義的捍衛者和保證人,皇帝所說的話無論內容是什么都是真理。正因如此,皇帝想:“游行必須要繼續下去。”因此他擺出一副更為驕傲的神氣,而內侍們手中托著那條并不存在的后裙。”
藝術特色
文章一開始,就寫了皇帝酷愛穿著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的地步;幾乎每時每刻都消磨在更衣室里,為了穿得漂亮不惜花掉所有的錢;他甚至從不關心他的軍隊,只關心自己的新衣服。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介紹了主人公皇帝愛慕虛榮,試新衣成癖,突出強調他把全部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穿衣上而不顧國計民生,這對故事的展開埋下了很好的伏筆。正因為騙子掌握了皇帝懶惰異常,虛榮心十足的致命弱點,他們才能利用皇帝愛穿新衣的癖好,設下騙局,編出關于布料有“奇怪的特性”的鬼話,誘皇帝上鉤。他們的騙術雖不高明,但抓住皇帝的弱點精心布置,巧妙設計,不僅一開始就讓讀者對這個不稱職的皇帝的驕奢淫逸和愛慕虛榮有所認識,而且使得故事情節的發展天衣無縫,無懈可擊,順理成章,成功的推出了整個騙局。
極度的夸張是借助于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完成的。兩個騙子所設下的騙局,想象就非常奇特。騙子就怕戳穿他們的騙局,而這兩個騙子對皇帝的心思和臣民的心理都琢磨透了,他倆的騙局非常露骨,而且非常毒辣。他們不是搞偽劣產品,而是根本就沒有織布,根本就沒有衣服。他們有一種“鉗口術”,誰要說一句真話,說看不見衣服,就借用專制的皇權,說你“不稱職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于是,大臣隨員為了保護自己只得說假話,皇帝為了自己的“尊嚴”也要說假話,高貴的騎士們、街上和窗口里的老百姓、成百上千的人都在異口同聲、自欺欺人地稱贊皇帝的“新裝”,這是一個強烈的諷刺。
作品影響:
《皇帝的新裝》自“五四”時期開始被譯介到中國,后經葉君健先生直接從丹麥文譯成中文,其譯本得到廣泛的接受,這部作品被認為是表現孩子們天真可愛的天性和反映安徒生對孩子的熱愛的杰作。
作者簡介: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年),是一個將民間傳說、道德說教和幽默詼諧與他自己的非凡想象力結合起來的丹麥作家,他創作的童話故事不僅對兒童而且對成年人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他出生在Odense城的貧民窟。他的父親是一名鞋匠,但受過良好的教育。
1837年印刷的第三卷童話故事包括了《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和《皇帝的新裝》(The Emperor's New Clothes)。安徒生其它著名的童話故事有《丑小鴨》、《打火匣》(The Tinderbox)、《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Little Clausand Big Claus)、《豌豆公主》、《白雪皇后》(The Snow Queen,又譯《冰雪女王[11]》)、《夜鶯》(The Nightingale)、《堅定的錫兵》(The Steadfast TinSoldier)。
【皇帝的新裝:安徒生童話】相關文章:
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07-23
安徒生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10-09
安徒生經典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10-30
皇帝的新裝03-20
皇帝的新裝上英文版童話故事06-02
皇帝的新裝閱讀及答案07-06
安徒生童話精選10-14
安徒生童話閱讀08-17
安徒生經典勵志童話08-27
安徒生童話 英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