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和字詞解釋

時間:2024-09-12 11:35:34 桃花源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及字詞解釋

  《桃花源記》好像是小說,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記,又好像是寓言,讓人禁不住一讀再讀。下面是課文的原文翻譯及字詞解釋,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及字詞解釋

  《桃花源記》原文

  桃花源記

  陶淵明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詩人。桃花源記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木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及字詞解釋

  1、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東晉太元中,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

  2、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緣:循,沿著)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有多遠。

  3、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緊靠著溪流兩岸生長,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其他的樹。

  4、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地上青草鮮紅美麗,落花繁多。

  5、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異:對感到奇怪)漁人對此感到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6、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發源地地方就到頭了,于是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

  7、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才:僅)

  (漁人)就離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

  8、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

  9、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的景物。)

  10、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阡陌:田間小路;交通:交錯相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11、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悉:全,都)

  那里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2、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黃發:指老人;垂髫:指兒童)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13、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桃花源中人)看見漁人,竟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

  14、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要:通“邀”)

  (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菜。

  15、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咸:都;訊:消息)村子里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

  16、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們說自己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17、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間隔:隔離)沒有再出去過,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乃:竟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漢朝了。

  19、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這漁人一個一個地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惋惜。

  20、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延:邀請)

  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飯菜來招待。

  21、停數日,辭去。

  漁人在這里停留了幾天,告辭離去。

  22、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边@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2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扶:沿著、順著;向:原先;志之:)漁人已經出來,找到了他的船,就延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作了標記。

  24、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詣:到,特指導尊長那去)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

  25、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尋向所志: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

  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條路了。

  26、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規:計劃,打算)南陽人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27、未果,尋病終。后遂無聞津者。(未果:沒有實現;尋:隨即,不久;遂:終于;問津:問路,訪求)

  沒有實現,不久因病而終。后來就再沒有問路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出自本文的成語:怡然自樂、豁然開朗、無人問津、世外桃源、落英繽紛、不足為外人道、與世隔絕、別有洞天、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曲徑通幽、不論魏晉

  古今異義: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連詞,表示條件妻子:古義,妻子和女兒;今義,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滋味好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和郵電業的總稱不足: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夠仿佛:古義,隱隱約約;今義,好像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

  文中描寫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反映桃花源不易被人發現的詞語是:山有小口,初極狹,才通人

  寫桃花源環境優美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寫桃花源寧靜平和,人們生活幸福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拓展閱讀:《桃花源記》賞析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兒,一切都是那么單純,那么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沒有勾心斗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蒂,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凈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睆摹澳信、“黃發”、“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

  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魚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安蛔銥橥馊说酪病奔皾O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窮之趣。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和字詞解釋】相關文章:

勸學原文及字詞翻譯04-17

《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07-06

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05-10

《陋室銘》字詞解釋及翻譯05-24

觀滄海翻譯及重要字詞的解釋08-03

陶淵明桃花源記翻譯和原文10-24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06-15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06-09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和賞析07-08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