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說課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桃花源記》編排在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是講讀課文,居單元之首,本單元通過對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詩的鑒賞,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古詩文的能力,使學生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
2、教學背景分析
《桃花源記》是東晉陶淵明的名篇,作者生活的朝代社會動蕩,戰亂頻繁,生靈涂炭,作者因不滿現實的黑暗,辭官歸隱,躬耕僻野,寄情山水,作者筆下的桃花源景美人樂,充滿了濃濃的人文氣息,作品寄托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二、教材處理
1、教學目標的確立及其依據
面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各門課程都在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因此,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相關作品整體感知,把握課文通過對桃花源“美”與“樂”的分析,領會本文的主題
(2)能力目標:通過對桃花源美景的描繪,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思維的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學習,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4)創新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人格
2、課程資源的重組: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在相關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為了加深對作者寄情山水一類詩文的印象,補充分析了陶淵明另一篇作品《飲灑之二》同時介紹到另一位田園詩人孟浩然及他的作品《過故人莊》。
3、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節課我主要是進行第二課時閱讀分析,基于學生從小就對古詩文有較好的基礎和興趣這一點,采用研究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的運用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古詩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的要求,將朗讀,背誦課文結合到對的賞析當中,在感受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達到感知知識的目的,具體做法如下:
(1)設置疑問,放棄權威思想,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2)延緩判斷時間,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判斷,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3)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允許學生自我思考和得出結論。
為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采用了多媒體做為輔助教學。
四、教學流程
(一)復習提問:
1、作者陶淵明:[]
2、相關的田園作品:[展示]《飲灑之二》
3、其他的寄情山水的詩人《過故人莊》
4、從課文題目中,你能聯想到一個什么成語[]
[設計意示圖]:通過復習提問,對歷史上的寄情山水一類詩人及相關的知識予以整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導入新課: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景美人樂,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我們來欣賞課文,一起走入桃源勝境。
<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幻燈片出]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以便有目的的加以學習。
<二>[設問]的線索和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對的線索及順序的疏理,使學生對的脈絡有較清晰的印象。
<三>分析課文
1、品味“美”和“樂”
漁人進訪的桃花源是一個美景如畫,怡然自樂的“絕境”,其中的“景美”“人樂”,讓我們做如下分析:
(1)景美:[演示]
①在課文中讀出描繪桃花源美景的句子
提示:A外圍的美…… B源內的美……
[設計意圖]:通過該問題的設置,突出重點,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讀詩文中一二段
③[設問]:古文文字簡約,蘊含卻極其豐富,寥寥幾句,向我們展現的是美不勝收的桃源美景,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用現代漢語來描繪一番桃源美景。
注意:描繪時抓住具體的景物,展開合理的想象,盡可能采用一些貼切的修辭,最后以抒情結束你的描寫。
[設計意圖]:一位同學描繪,另一位同學點評,在此基礎上,再請另一位同學描繪,最后教師評價,總體上肯定、鼓勵,并提出建議,通過此教學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加深理解和體驗,實現研究體驗式教學法。
(2)、人樂:
桃花源外的桃林;清新、美好,桃花源內的田園風光,恬靜、迷人,那么桃花源內的人呢?
學生討論總結:樂
①從文中哪幾句體現出來;
②分析“樂”的原因;
[討論]:為什么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的桃花源人樂呢?
點拔:聯系當時桃花源外的社會環境來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該討論題的設置,反饋對上節課內容的理解,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桃源人的淳樸、好客
[演示]:文中描寫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用現代漢語加以復述。
[設計意圖]:加深對桃花源這一理想境地的理解,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
3、桃花源系作者虛構:[展示]
[設問]: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個虛構的世界。
②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這樣的世界。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作者借此文表達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這一意圖。
【桃花源記說課初中語文說課】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說課08-27
桃花源記說課教案10-12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設計08-25
桃花源記獲獎說課10-18
最新《桃花源記》說課設計08-26
初中語文《背影》優秀說課設計06-01
《鄉愁》說課07-29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教案設計05-30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08-31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