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桃花源記》優秀教學反思

時間:2024-11-16 10:51:00 桃花源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優秀教學反思

  教學《桃花源記》一文共耗時4課時,前2課時用于新授,解讀文本,領會文章主旨;后2課時用于拓展延伸,印發《桃花源詩》、《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等文字資料及相關譯文(為降低難度),進一步了解陶淵明其人其事其文。資料發給學生預習,要求解決生字詞,并把幾篇文章中能表現陶淵明的性格特征的語句劃出來,形成自己的最初的思想。并結合《桃花源記》一文,再次走進人物內心,解讀人物形象。前3課時按預設沒什么“雜音”。

《桃花源記》優秀教學反思

  這是第4課時前的休息時間,一些同學針對上節課我的“詩意的語言,失意的人生”這句話在交流心得,我含笑表示嘉許,這時學生A走過來,神秘地對我說:“老師,我發現了一些東西,要不要說出來?”我問:“有關什么,課文還是班級?”“課文。”“說來聽聽。”“陶淵明將主人公設計成漁人是有用意的,大有用意。”他拖腔拉調。我呆了呆,心想,這篇課文已上過好幾次,為何主人公是漁人而非獵人或其他身份這我倒是真沒想過。“你能說出個道嗎?”可這時上課鈴響,學生追著我:“老師,你看我還講嗎?”遲疑了片刻,我迅速反應,“講吧,盡情講。”

  于是,我簡單交代本節課內容,請學生A暢言發現:

  生A:漁人即愚人。(驚人發現)理由如下:

  1.入而復出。

  連年戰亂,社會腐朽黑暗,民不聊生,而世外桃源的生活如此美好,寧靜、平和、富足。這樣的境界,可遇而不可求,就連“高尚士”劉子驥也“欣然規往”,別說凡夫俗子那肯定求之不得,可漁人卻“停數日,辭去”。“辭”是主動要求離去,而且態度堅決,實在是個“愚人”。(有些同學點頭表贊同,我也暗暗叫好)

  2.去而作志。

  漁人既然要走那就走吧,可他“得船,扶向路,處處志之”,竟然到處留記號。他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以后再來。可“世外桃源”是作者期待的一種理想境界,豈是你一個漁人想走就走想來就來的?這樣的想法和做法當然是愚蠢的。因此作者給他設計了一個“迷,不得路”的結局。(幾個學生干脆仰視生A,我忍不住點頭)

  3.言而無信。

  做人應當以誠信為本,村中人對他很真誠,設宴擺席,熱情款待,除了臨別前希望他“不為外人道”別無他求,想必漁人當時也信誓旦旦,可他一出桃花源,立即“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帶一班人馬“尋向所志”。這種出爾反爾的行為,也是愚人所為。(群情激動,誰說弟子不如師,“教學相長”啊)

  頭頭是道的分析博得滿堂喝彩。我從來沒發現的東西,學生居然發現了,而且這個發現無疑是正確的。我不得不佩服。我毫不吝嗇地表示了我的欣賞:“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你是我的老師!我向你學習。”臺下學生大笑。

  我又引導學生結合手邊資料,順生A的思路,具體的分析了陶淵明設計“漁人”做主人公與作者的生活、性格、思想分不開,他寫此文的目的:不僅在于對沒有壓迫剝削、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社會理想的向往,而且直接通過對“漁人”的含蓄委婉而又無情嘲笑表達作者對不守信用、出爾反爾、甚至有趨炎附勢之嫌的市井小人的強烈諷刺和批判。

  再次表揚了生A獨到的思想和精彩的發言后,我便想把課堂教學內容往我設計的方向拉,卻發現學生竊竊私語,意猶未竟,“難道你們還有高見?”生B很聰明地激將:“老師,你不是常教我們要‘于無疑處生疑’嗎,我可不可以有另類的疑問?”看來我的課是上不成了,索性就不上了。難得他們對一篇課文如此熱心。“歡迎啊,我洗耳恭聽。”

  生B馬上接:“老師,文章里說桃花源人‘為避秦時亂’‘來此絕境’已有五百年,那怎么會‘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這不是明顯有漏洞嗎?”一片附和聲起。

  生C不待邀請便大聲說:“還有,還有。”我請他說下去,“漁人與桃花源人怎么交流?相隔五百年,難道語言沒有發展嗎?溝通沒影響嗎?”“也是啊。”又一片附和聲。

  生D不甘示弱:“桃花源人與世隔絕五百年,怎么繁衍生息?近親結婚是不利于種族生存的。”“對啊,對啊,不能近親結婚,他們的種族怎么延續?”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向不靈光的他們怎么一下子開竅了。)一時間,教室里鬧哄哄的。

  “老師,老師,我們的發現對不對,精彩嗎?”

  此刻,班級同學情緒很激動,都為自己的獨到的發現感到驕傲。我分明聽到了花開的聲音。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啊,我應該高興,應該熱情洋溢地表示我的欣喜與贊賞。可是今天,我卻失語了。鼓勵他們不迷信權威、質疑文本是我一向的做法,學生正是深得我的精髓啊,可我卻一點準備都沒有!我不知道怎么引導他們。我想把“球”踢給學生,但我知道,一番唇槍舌劍后,他們還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總要我引領他們找尋答案。以前我常常在尊重他們的同時,辨偽存真。可今天,我根本無法給他們一個確切的交代。這一刻,我覺得我很對不起我的學生。是我沒有深入文本,以致沒能及時“解惑”。我只得尷尬的先肯定了他們的懷疑精神,也肯定了他們提出的問題是有價值的,隨后表示道歉:更詳細的解釋有待進一步討論。

  講臺雖三尺,舞臺卻很大,想要在這個舞臺上有長久的生命力,只有把每節課作為起點,在忙碌中充實自我,在充實中提升自我。只要我把今天作為明天的準備,不但能聽到自己成長的聲音,也能引領學生,聽到學生的思想之花怒放的聲音。我想,那也是學生期待的。

【《桃花源記》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06-27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08-10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0-30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5篇08-28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4篇08-14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5篇)10-23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反思10-11

2017《桃花源記》教學設計反思10-27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5篇)09-06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5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