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唐詩《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

時間:2024-11-21 23:19:38 雪桃 唐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唐詩《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詩《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唐詩《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

  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李顯 唐詩)

  九日正乘秋,三杯興已周。

  泛桂迎尊滿,吹花向酒浮。

  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

  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

  該詩選自(《全唐詩》第002卷第011首)。作者李顯(唐中宗),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所生的第三子。武則天生李顯之前,害怕難產,召唐玄奘進宮誦經、祈禱,請求佛祖保佑,后順利生下李顯。及至李顯滿月時,高宗賜名"佛光王",敕玄奘進宮為師,并為之剃度。李顯兩 歲時封周王,授洛州牧;11 歲時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24 歲時,因太子李賢以"忤 逆"罪被廢為庶人,李顯遂而被立為太子。公元 683 年 12 月,唐高宗李治駕崩,遺詔太子 李顯柩前即位。

  【唐中宗】

  李顯(656年-710年),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章懷太子李賢被廢,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即位,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次年,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并先后遷于均州、房州等地。圣歷二年(699)被則天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宰相張柬之等起兵發動政變,殺死張易之、張昌宗等,擁中宗復位,廢周為唐。即位后,放宮女3000余人出宮,仍舊重用武三思等人,武三思與韋后勾結,將反對武氏集團的張柬之等人排擠出朝。朝政被皇后韋氏把持。景龍元年(707)太子李重俊發兵誅武三思等人,事敗被殺。中宗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唐中宗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妻子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害,終年55歲,葬于定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

  欣賞

  “九日正乘秋,三杯興已周。泛桂迎尊滿,吹花向酒浮。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唐中宗李顯的這首《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宛如一幅生動的重陽佳節畫卷,在歲月的長河中徐徐展開,引領讀者走進那個秋意盎然、充滿節日氛圍的情境之中,去領略古人在重陽節的獨特情致與深刻感悟。

  詩的開篇點明時間,“九日正乘秋”,一個“正”字,恰到好處地強調了重陽節與秋季的緊密契合。此時秋高氣爽,金風送爽,正是登高望遠的絕佳時節。“三杯興已周”,簡單的幾個字,勾勒出詩人在節日里飲酒的愜意神態。僅僅三杯下肚,興致便已盎然,這不僅僅是酒興,更是對節日的熱情與對生活的欣然。詩人以一種輕松愉悅的筆觸,瞬間將讀者帶入到那歡快的節日氛圍之中,仿佛能看到他在亭中舉杯,開懷暢飲的模樣。

  “泛桂迎尊滿,吹花向酒浮。”這兩句詩堪稱絕妙,將重陽節的傳統習俗與自然景象巧妙融合。桂花漂浮在酒杯之上,隨著酒液的晃動而搖曳生姿,那濃郁的桂香與醇厚的酒香相互交織,彌漫在空氣中。而“吹花向酒浮”中的“花”,或許是菊花,或許是其他秋日的繁花,它們紛紛揚揚地飄落在酒中,如同給美酒增添了一抹靈動的色彩。這般細致入微的描寫,不僅展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更烘托出重陽節的高雅與浪漫。在這兩句詩中,自然與人文、美酒與繁花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感,讓人為之陶醉。

  “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詩人在此處運用典故,提到了費長房的茱萸和陶淵明的菊花。茱萸在古時被視為辟邪之物,人們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佩戴在身上,以祈求平安健康。而菊花,更是重陽節的標志性花卉,它象征著高潔、隱逸和長壽。詩人通過對這兩種事物的描寫,既豐富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又進一步渲染了重陽節的節日氛圍。同時,也暗示出詩人對長壽、安康以及高尚品格的向往與追求。

  結尾“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則表達了詩人對眼前美景與歡樂時光的留戀不舍。不必遠赴龍沙之地,在此臨渭亭中,便能盡情享受這美好的節日時光,沉醉在這秋景與節日的交融之中。詩人通過這樣的感慨,將自己對重陽節的喜愛之情推向了高潮,也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了詩人內心深處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好瞬間的珍視。

  整首詩語言清新自然,意境優美深遠。李顯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重陽節的諸多元素,從登高飲酒到賞桂觀花,從茱萸菊花到節日的歡樂氛圍,無一遺漏。在欣賞這首詩時,我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古老的重陽佳節,與詩人一同登高遠眺,共品美酒,感受著那份濃濃的節日氣息和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它不僅是一首對重陽節的禮贊之歌,更是一扇了解唐代節日文化與詩人內心世界的窗戶,讓我們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夠領略到唐詩的獨特魅力與無盡韻味。

【唐詩《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相關文章:

《秋晚登古城》唐詩賞析05-24

古詩《九日諸友屏峰上方登高得登字》鑒賞10-21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唐詩賞析07-22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唐詩鑒賞08-08

唐詩《秋登蘭山寄張五》賞析06-27

杜牧唐詩《題烏江亭》10-17

《汴河亭》唐詩鑒賞10-02

《渭城曲》王維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8-12

重陽節唐詩《閏九月九日獨飲》06-05

唐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賞析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