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蘇軾的黃州生活與《赤壁賦》
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蘇軾因“烏臺詩案”被加以*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在獄中一百多天,受審十余次,慘遭折磨。后經多方營救,于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元豐三年二月,蘇軾由開封到了黃岡,直到元豐七年四月才離開。
前后《赤壁賦》寫于元豐五年的七月和十月,這是蘇軾政治上失意,行動上不自由,生活貧困,心情極其苦悶的時期。隨著政治權利和行動自由的喪失,戴上了“思過而自新”的“罪人”帽子,在沉重的精神壓力下,東坡內心產生了深刻的變化,他開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紛擾和虛無,他哀嘆人生如夢,愁緒難譴,他渴望從那唯一不變而又與世事無關的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脫。在黃州的四年,他過著清苦恬淡的生活,與和尚為友,同漁樵雜處置地耕田,種桑養牛。這時,他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產生了思想上的共鳴,從而在《前赤壁賦》里抒發了“吾生之須臾”的感慨,流露出超然出世的思想。
然而,東坡畢竟是一個胸懷曠達,政治上有抱負的人,表現在他的詩、文、書、畫中是豪放的風格和浪漫的色彩。蘇軾處于當時的復雜政治斗爭中,本來是很想有所作為的,但在入獄受審并貶謫黃州的沉重打擊下,他不由得不從佛老思想中尋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墒,他終究未能超脫也不甘超脫。黃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對古人的懷念,他觸景生情,傾吐了自己對曾經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的歷史人物崇敬、頌揚的感情,同時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業的壯志。
總之,蘇軾的內心是復雜的、矛盾的。消極退隱和積極進取,疾世憤懣與逍遙山水的兩重情緒,在與世無爭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協的積極精神和鄙棄富貴、傲然獨立的曠達情懷。
【蘇軾的黃州生活與《赤壁賦》】相關文章:
蘇軾在黃州做的詩詞09-10
蘇軾《初到黃州》賞析06-12
蘇軾在黃州寫的詩08-09
蘇軾在黃州時寫的詩句11-04
蘇軾被貶黃州期間的頓悟08-13
蘇軾《初到黃州》全文及鑒賞09-08
蘇軾赤壁賦09-04
蘇軾的赤壁賦06-02
蘇軾 《赤壁賦》09-10
蘇軾的《赤壁賦》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