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蘇軾《初發(fā)嘉州》簡析

時間:2025-02-06 11:04:53 嘉璇 蘇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初發(fā)嘉州》簡析

  《初發(fā)嘉州》是宋代詩人蘇軾于嘉佑四年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作,作品體裁為五言古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軾《初發(fā)嘉州》簡析。

蘇軾《初發(fā)嘉州》簡析

  初發(fā)嘉州

  朝發(fā)鼓闐闐,西風獵畫旃;故鄉(xiāng)飄已遠,往意浩無邊。

  錦水細不見,蠻江清可憐。奔騰過佛腳,曠蕩造平川。

  野市有禪客,釣臺尋暮煙。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簡析:

  這是蘇軾最早的詩作,作于嘉佑四年(1059年)。其時蘇軾、蘇轍已中舉,奔母喪返四川眉山后隨父再赴京都。父子三人取岷江水路,經嘉州、犍為,出蜀出峽,直下江陵。蘇軾時年二十四,盡覽山川形勝,“雜然有觸于中,而發(fā)于詠嘆”。父子三人趁“舟中無事,博奕飲酒”,你唱我和,寫下百余首詩篇,結集謂之《南行集》。《初發(fā)嘉州》便作于這年冬天,由嘉州出發(fā)之際。其時,蘇氏父子已名動京師,文章播于天下。

  青年蘇軾正英姿勃發(fā),“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奮勵有當世志”,磨拳擦掌,渴望為國效力,一展抱負。然而,慈母新亡,一旦要離別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蘇軾又不可抑制地流露出對家鄉(xiāng)的無比眷戀之情。早晨開船的鼓聲咚咚,西風獵獵,旗幡飄飄,禁不住心旌搖搖;氐劳,故鄉(xiāng)的岷江水漸去漸遠,如一線蜿蜒;青衣江、大渡河清洌澄澈,那么秀美可愛。合流的三江水奔騰浩蕩,從樂山凌云大佛腳下一掠而過,一下子就進入了空闊坦蕩的一馬平川。一草一木而寄意,一山一水而動情,“凡耳目之所接者”,無不撩動詩人依依惜別的情思。詩人情感的流露妙在不直抒胸臆,而是訴諸形象,寄情畫外,寫得含蓄雋永。

  蘇軾詩文,多率性揮灑,“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姿態(tài)橫生。詩人筆峰一轉,忽又聯想到曾與同鄉(xiāng)僧人宗一,相約在釣魚話別。宗一和尚大約早已在那里等候了吧,久久佇立,期待著友人的到來,卻只見霧靄沉沉,但聞水聲潺潺。末四句頗有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意味,進一步強化了對家鄉(xiāng)的依戀不舍之情。詩人就想象中友人久候難耐之景寓自己急切之情,就友人相約話別寓自己難舍難分之意,戀鄉(xiāng)情結,何以言之!

  縱觀全詩,詩人以白描和聯想想象的藝術手段鋪陳,抒寫了自己質樸真率的濃濃鄉(xiāng)情,這種真摯的情緒貫穿了他終身的詩文,即使宦海浮沉,流離輾轉,未嘗一刻淡忘。然而,“故鄉(xiāng)飄已遠,往意浩無邊。”此時的蘇軾正躊躇滿志,志在高遠,“往意”堅決,他仍然昂首遠去。

  作為蘇軾早期的作品,這首詩在樸拙中似乎還顯出幾分幼稚,但詩中蘊含的真性情卻令人倍感珍貴。

  譯文

  早晨出發(fā)的擊鼓聲闐闐響,西風掠過畫旗。故鄉(xiāng)隨著船兒的飄蕩已漸行漸遠了,要去的方向浩然無邊際。岷江支流的錦江遙遠看不見,陽山與青衣江水清澈可愛。三江合流從彌勒大佛腳下奔騰而過,浩浩蕩蕩造就廣闊平坦之地。鄉(xiāng)村集市有一參禪之僧,尋覓于傍晚煙靄籠罩的釣魚臺上。他定是應約先期到達了,并已久久佇立在流水潺潺的釣魚臺上。

  注釋

  闐闐:眾多、旺盛的樣子。

  畫旃:同氈,古代畫旗。

  錦水:即錦江。

  蠻江:指四川青衣江。

  曠蕩:空闊寬廣;廣大。

  平川:廣闊平坦之地。

  野市:鄉(xiāng)村集市。

  禪客:佛教語。

  暮煙:意思是傍晚的煙霧。

  潺潺:意思是指形容水流動的樣子。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游》等。

【蘇軾《初發(fā)嘉州》簡析】相關文章:

蘇軾《永遇樂》簡析09-01

《浣溪沙》蘇軾簡析08-01

簡析《浣溪沙》蘇軾07-02

蘇軾《題西林壁》注釋及簡析10-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簡析11-0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簡析07-24

簡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1-18

蘇軾《臨皋閑題》原文翻譯簡析09-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訓練題及簡析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