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歐陽修《臨江仙》閱讀答案

時間:2025-01-03 11:19:59 林惜 蘇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歐陽修《臨江仙》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歐陽修《臨江仙》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歐陽修《臨江仙》閱讀答案

  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原文

  作者: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釋

  ⑴臨江仙:原為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名,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雙調小令,共六十字。

  ⑵金鑾:帝王車馬的裝飾物。金屬鑄成鸞鳥形,口中含鈴,因指代帝王車駕。這里指皇帝的金鑾殿。唱第:科舉考試后宣唱及第進士的名次。

  ⑶上國:指京師。

  ⑷薄宦:卑微的官職。有時用為謙辭。

  ⑸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

  ⑹閬山:即閬風巔。山名,在昆侖之巔。《海內十洲記·昆侖》:“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輝,名曰閬風巔;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東,名曰昆侖宮。”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⑺君家:敬詞。猶貴府,您家。

  ⑻孤城:邊遠的孤立城寨或城鎮。寒日:寒冬的太陽。

  ⑼離愁:離別的愁思。

  譯文

  還記得當年金鑾殿上,我們一同聆聽宦官宣唱及第進士的消息,從此后便春風得意,留在京師過上了繁花似錦的生活,自以為前途似錦。可如今卻是官職卑微,將要身老在天涯。分別十年以來我一事無成,白白辜負了當年新科進士跨馬游街,到瓊林苑赴宴賞花。

  聽說閬州有閬山可以通往神仙閬苑,可我登上高樓卻望不到你的家。如今我獨處孤城,每天獨對寒冬的太陽看它無端西斜。離別愁緒難以說盡,只能將思念付予那經霜的紅樹,任它連接遠處天邊的紅霞。

  《臨江仙》歐陽修閱讀答案

  (1)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3分)

  (2)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3分)這首詞蘊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別重逢的喜悅;②宦海沉浮的悲惋無奈;③離別在即的愁緒。

  (2)(5分) ①想象奇特,虛實相生。詞人忽發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當,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聞說”二字導入傳說,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賞析一:

  朋友相見,欣喜萬分,還記得當年在金鑾殿上,一同科舉及第,受到皇上的嘉獎。欣喜唐朝殿試考試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金榜題名后,皇上很重視,當時正值春天,新科進士在杏園要舉行探花宴會,狀元要用金質銀引簪花,諸進士用彩花,由鼓樂儀仗隊簇擁出正陽門,騎馬游街,備傘蓋儀送回會館住所。當年情景如在昨日,欣喜無比。而今,時過境遷,滄海桑田,世事多變,自己貶官在滁州,宦海沉浮,道不盡的滄桑悲涼,有多少事,多少情讓人傷心無奈。一晃十年過去,各自奔忙。人生路艱難,歧途無奈。空辜負了當時皇帝的盛宴。道一聲悲嘆無奈。

  今天聽說你要去所閬山,巴山蜀水,荒涼之地。但是聽說那是個神仙居住的地方,關山重重,道路遙遙,我們看到了無限的空間,開闊的視野。但一想到朋友匆匆相逢,匆匆離別,各自都要在荒涼的地方度過人生的是時候,禁不住讓人愁緒萬千,真是離愁漸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多年的遭遇,多年的思念,多年的追求,都是那樣的讓人留戀思念,只看見經霜紅樹連著天邊的晚霞。

  賞析二:

  此詞上片撫今追昔。

  先懷念過去。久別的朋友來訪,詞人無比喜悅地與朋友暢談從前:當年自己與朋友一同參加科舉殿試,同榜及第,金鑾殿上一同被皇上唱報名次,然后一同跨馬游街,到瓊林苑赴宴賞花,在繁華的汴京,自己和朋友都覺得春風得意、前程似錦。

  再感慨現在。分別十年,歲月滄桑,如今自己卻遠離京城、身貶滁州、官職低微,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無所成就,徒然辜負了當年皇上的隆恩和風光榮耀。過去的得志與現在的失意形成鮮明的對比,抒發了詞人對過去春風得意的歲月的懷念與留戀,對自己宦海浮沉、如今遭受貶謫的境遇的郁悶與悲嘆。

  下片抒寫對朋友的情意。

  先寫對朋友的留戀與關心。聽說朋友要去赴任的閬州和神仙的住處相通,那么自己今后就再也見不到朋友了,即使登上高樓也夠不著神仙之地,看不到朋友的家。久別重逢,自是喜悅,但離別在即,分別難再相見,怎能不讓人依戀不舍;何況朋友任職的四川閬州與自己的貶所滁州相比,是更偏遠、蠻荒之地,自己和朋友“同是天涯淪落人”,朋友也要善自珍重啊。

  再想象朋友離開后自己的離愁別緒。朋友的離去,使滁州似乎變成了孤城,太陽不再令人溫暖,一天天的日子顯得空虛、難以打發,生活孤單、清冷、無聊,心里充滿無盡的離愁,只能將思念付予那些經霜的紅樹以及與它們相連的遠處的紅霞。

  此詞風格飄逸。首先,多重時空轉換變化,有重聚的現在,有同榜及第的十年前,還有即將到來離別之后;有詞人與朋友都風光得意的汴京,有詞人“薄宦老天涯”的滁州,有朋友即將赴任的閬州,還有神仙居處的閬苑,境界開闊。其次,多處用虛筆,回憶過去,想象朋友的去處,想象朋友離開后自己在滁州的情形,筆觸靈動超逸。最后,想象奇特,詞人忽發奇想,將人間僻地的閬州點化為天上仙境閬苑,賦予閬州以神奇、浪漫、縹緲的特點,具有神話色彩。再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聞說”二字導入傳說,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全詞蘊含了詞人豐富的情感。有因朋友遠道來訪的喜悅,有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與留戀,有對自己宦海浮沉、一無成就的悲嘆,有和朋友同病相憐的感慨,更有對朋友離別在即的不舍與憂愁。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幼貧好學。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后以右正言充任知制誥。由于上疏為先后被排擠出朝的杜衍、范仲淹、韓琦、富弼等名臣分辯,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又知揚州、潁州,再回朝廷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晚年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高官,死后追贈太子太師、謚文忠。提倡古文,獎掖后進,為北宋古文運動領袖。散文富陰柔之美,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詞、史傳等方面都有較高成就,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等。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于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當時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

  歐陽修于慶歷五年(1045)十月知滁州,八年(1048)閏正月,轉起居舍人知揚州。據《湘山野錄》,此詞乃作于滁州任上。然《湘山野錄》稱“皇祐中,都下已聞此闋,歌于人口者二十年矣”,自慶歷六年(1046)至皇祐六年(1054)猶不足十年,皇祐或為嘉祐之誤。天圣八年(1030)榜,歐陽修為省元,王拱辰為狀元,是科進士二百四十九人,諸科五百七十三人。此詞所贈為天圣八年榜同年,時知閬州者,然究為何人,已不可詳考矣。

【歐陽修《臨江仙》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臨江仙》閱讀答案08-30

《臨江仙》閱讀答案07-30

臨江仙閱讀答案05-27

歐陽修的閱讀及答案11-01

臨江仙秦觀閱讀答案01-31

臨江仙秦觀閱讀答案08-11

蘇軾《臨江仙》閱讀答案06-20

秦觀《臨江仙》閱讀答案11-23

蘇軾《臨江仙》的閱讀答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