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樓》原文及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調歌頭·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樓》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調歌頭·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樓
朝代:宋代
作者:戴復古
原文
輪奐半天上,勝概壓南樓;I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浪說胸吞云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百載一機會,人事恨悠悠。
騎黃鶴,賦鸚鵡,謾風流。岳王祠畔,楊柳煙鎖古今愁。整頓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為酬。杯酒不在手,雙鬢恐驚秋。
注釋
、倮罴驹剩好病T味Y部侍郎,沿江制置副使并知鄂州(今湖北武昌)。
、谳唺J:高大華美。
、勰蠘牵涸诤倍醭强h南。
、苄赝淘茐簦核抉R相如《子虛賦》“吞若云夢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毖札R國之大,吞下八九個云夢不覺梗塞。云夢,楚大澤名,方幾百里。
、蒡T黃鶴:崔顥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⑥賦鸚鵡:漢末文人彌衡在《鸚鵡賦》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當時的有志之士,如同憧憬自由的鸚鵡盡情領略高山美景。
、咴劳蹯簦簯K死在秦檜手中的抗金名將岳飛的祠堂。直至宋寧宗時才追封為鄂王、建立祠廟。
題解
這首《水調歌頭》有小序曰:“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樓”,李季允是什么人呢?原來是一個有抱負的愛國者,名埴,曾任禮部侍郎,沿制置副使并知鄂州(今湖北武昌)。吞云樓是當時鄂州一名樓。戴復古自稱“狂游四海,一向忘家”,但卻沒有忘國,而且有“一片憂國丹心”。在那山河破碎的南宋后期,他還熱切地希望“整頓乾坤”,統一中原。這首《水調歌頭》正是他與知心朋友傾吐心曲之作。希望──失望──愁恨,構成這首詞激昂沉郁,豪放悲壯的風格。
【作品鑒賞】
戴復古在詩上是江湖派前輩,學賈島、姚合,頗負盛名。他的詞和他的詩一樣,具有較強的現實性,氣勢奔放,亦不乏舒快自然之作。有《石屏集》,存詞四十余首。
宋寧宗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侵擾黃州、蘄州一帶,南宋軍隊一再擊敗來犯之敵,民心振奮,一度造成了“百載好機會”的有利形勢。在這一年,李季允(名埴)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今武昌),修建了吞云樓。此時戴復古正在武昌,登高樓而覽勝,寫下了上面這首詞。
“輪奐半天上,勝概壓南樓。”開篇突兀而起。緊扣題目,描寫吞云樓的勝概。巍巍高樓,直聳云天,何等華美、壯觀!“輪奐”,是稱美吞云樓落成的話。第一句是作者站在遠處仰望云端,直抒贊賞之情,是正面描寫樓之高聳入云。第二句用對比手法,說吞云樓的雄姿勝概足以壓倒武昌黃鶴山上的南樓。這個對比很巧妙,“南樓”是詩詞中常提及的名勝,其中有一個著名典故。《世說新語·容止》記載:“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虮銚才c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扁琢潦菛|晉聲名赫赫的人物,擁重兵鎮武昌,號征西將軍。李季允身份、職務與庾亮有某些相近,作者言吞云樓勝壓南樓,言下有李季允勝過庾亮之意,這不免有些夸大,但是應酬之作中的常見現象。然而詞人卻不停留于一般的恭維,筆勢出人意外地來了一個逆轉:“籌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如此巍峨華美的樓,登臨縱目,自然是賞心樂事;然而對李侍郎來說,重任在身,哪有觀賞風景的閑情呢。李侍郎即使登樓,也是為了觀察地形,然后獨坐苦苦思索破敵大計,這又暗與當年庾亮登南樓的風流雅事對比,襯托出今日李侍郎的一片憂國忠心。
下面接著這層意思,進一步借樓寫人。在司馬相如《子虛賦》中,有位齊國烏有先生對楚國使者子虛夸說齊地廣大,并形容道:“吞若云夢(楚地廣闊的大澤)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痹谶@首詞中,戴復古更翻進一層說:“浪說胸吞云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钡巧线@樣的高樓,豈止使人感到“胸吞云夢”,從這里北望中原,簡直有氣吞殘虜(指金兵)的氣概。從此句開始詞的現實性逐漸顯露出來,作者寫此詞決不僅僅是為了贊美它的雄偉或恭維樓的建造者,而是為了抒寫登樓后“西北望神州”,胸中一腔收復失地的豪情。這里,作者巧妙地化用《子虛賦》語,點出“吞云”樓名的來源,同時也就寫出它直入云霄的雄姿,更進一步傳樓之神,樓之神即人之神,李侍郎及詞人自己抗金的壯志亦可“吞云”。
詞寫到這里,已將“氣吞殘虜”的豪情抒寫得淋漓盡致,突然文勢作了一個大幅度的跌宕:“百載好機會,人事恨悠悠!”前面提到詞作于1221年,渡江已近百年,終于有了與金作戰接連獲勝的大好形勢,可謂“百年一機會”,可是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卻不能抓住這個好機會,一舉收復中原,眼見勝勢漸去,英雄亦失去了建功立業、實現抱負的契機,所以詞人不禁嘆道:“人事恨悠悠”。
登樓之作除了描景抒情之外,懷古亦是常見內容之一。詞的下片便是將景、情和歷史陳跡融為一體,繼續抒發“人事恨悠悠”的感慨。從吞云樓上放眼望去,江山勝跡,盡收眼底,遠處的黃鶴樓使人想起唐詩人崔顥的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而歸結到“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悲感。那白浪接天的江中有一片綠地,正是鸚鵡洲。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漢代文學家禰衡在此作出文采驚人的詞賦,而有“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之嘆息。古人的流風遺韻,依稀還在,卻已不可追尋。再向那黃鵠山下看,那里添了新景。
你看那旌忠坊岳王祠畔的楊柳,多么郁郁蔥蔥!但在那煙籠霧罩之中,深鎖著他“十年之力廢于一旦”及忠而見殺的遺恨,當年抗金名將岳飛為了“收拾舊山河”,竟至飲恨慘死于投降派的屠刀之下這等悲壯的事,怎能不讓人生出無限感慨?借岳飛抗金宏愿實現作者自己壯志未酬之愁。直至今日,中原仍在陷落中,活著的人何以慰忠魂?因此詞人又調轉筆來,寄厚望于李侍郎“整頓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了。同時作者又感到收復中原這項事業的艱巨,心生凄愴。還是讓我們來干一杯吧,如果沒有酒來解憂,秋風起時,真要愁得雙鬢都變白了。
登臨是古詩詞中的主要題材之一,如何能寫得不落常套而有新意,是不容易的。成功之作大都不是停留在描模亭臺樓閣的外形而已,而是通過寫物來寫人,來抒情。試將戴復古這首吞云樓詞與蘇東坡黃州快哉亭詞(同是《水調歌頭》)比較,不難看出它們都是通過寫亭臺樓閣抒發人的情志的范例。東坡寫快哉亭上所見情景:“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钡珫|坡見此情景,并不膽戰心驚,而是豪情滿懷地稱贊:“一點浩然氣,十里快哉風。”顯然,這是抒發他自己作為一個正直的士大夫的情懷,雖是身處逆境,卻胸中自有一股浩然正氣。
戴復古吞云樓詞和東坡詞一樣,也是緊扣住亭臺樓閣的名字做文章,他定樓的“吞云”雄姿,卻是為了表現人的“氣吞殘虜”的凌云壯志;他寫登樓所見之景:“騎黃鶴,賦鵡”,“岳王祠畔楊柳”,也都和報國的壯志雄心聯系在一起。樓與人、情與景,結合得很自然。這樣的詞,不僅寫樓之形,而且傳人之神,可謂形神兼備,充滿豪情壯采,并使人感到其時代脈搏的劇烈跳動。由此可見,作為文學,不管寫任何題材,最根本的都是寫人,這是文學的生命所系,否則便不成其為文學了。
【作者簡介】
戴復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作為江湖詩人,戴復古作詩以苦吟求工,帶有四靈余習,然能在盛唐名家中轉益多師而自辟蹊徑。像四靈一樣,戴復古將創作精力放在了五律上,其《石屏詩集》中五律的數量占了一半。與四靈的五律多詠景物不同,他的五律多寫人情世事,大多采取白描手法,清健輕快,無斧鑿痕。
其詞格調高朗,文筆俊爽,清健輕捷,工整自然!巴骱婪耪Z,錦麗是其本色。”(況周頤語)。代表作為《柳梢青》、《洞仙歌》、《沁園春》(一)、《木蘭花慢》、《西江月》(一)、《望江南》(一)、《減字木蘭花》(三)、《賀新郎》([四]、[五])、《滿庭芳》(三)、《漁父》(二)、《臨江仙》、《鷓鴣天》([一]、[三])等,其中尤以《柳梢青》和《洞仙歌》兩首流傳最廣!读仪唷穼懺~人登臨岳陽樓,遠眺洞庭湖,望見秋水深深,波光萬頃,樓頭獨立,吟詩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國家危難,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噓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君山不老,自古如今!抖聪筛琛穭t以清新俚俗之語言描繪畫城中重陽時節的酒肆風光,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詩詞集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水調歌頭·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樓》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戴復古《水調歌頭·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樓》的閱讀答案及賞析08-13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及賞析07-12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及賞析01-27
水調歌頭·多景樓原文及賞析08-17
水調歌頭·多景樓原文及賞析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