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賞析青年詩人徐滿元的詩歌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
南宋“江湖派”詩人葉紹翁《游園不值》中的七言絕句,總讓我與安徽省淮南市一位青年詩人徐滿元的名字民俗地聯系在一起。古人自然與詩意融合神交,藝術與哲理完美表達,以小見大,景中寓理,意味深長,讓我想起滿元第一本詩集題記“沒有骨肉分離的痛苦,哪有擊中目標的歡欣”中的《弓箭》,想起北島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些已成為一個特定時代文化標記且廣為傳頌的具有歷史積淀意義的著名詩句。古人佳作滿元可學而不可企及,后人名句詩人則可追宜奮力趕超。
詩人1966年生,屬馬,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在春光爛漫的祖國大家庭懷抱里,皖江腹地靈山秀水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沃土上,京劇鼻祖程長庚、現代白話文小說開創者張恨水的故鄉潛山縣,一個英俊瀟灑、意氣風發的少年后生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式耕種的農村,在親人負重堅韌的托舉和老師嘔心瀝血的教育下,幸運地走進了喧鬧繁華的城市,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沐浴新時代的明媚春光,把“追求崇高的精神享受是我的至愛”作為人生的重要坐標,靜靜地傾聽那詩神繆斯的召喚,悄悄地綻放了青春勃發的吟唱,信步以詩歌創作為主體的文學之路,慢慢地萌動著新星升起的歡欣。詩人性情率真、誠實敦厚的天然秉性,為人師者“學高為師,行高為范”的道行要求,春雨潤物無聲的文化傳承,既著力驅使詩人敬業教書育人,品嘗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生樂趣,又強烈呼喚師者愛戀詩神繆斯,經營自由抒發性靈的精神家園,心血澆灌春花爛漫,恰似一支紅杏搖曳高墻內外,在祖國文藝百花園中飄香結果。
“春蔭蔭,春濃濃,滿園春花開放。”清代鄭板橋的《春詞》中的佳句,用來形容浸透心血詩人的作品如《春花》般爛漫,當不為過。詩歌陶冶性情的潛移默化,總讓生命的色彩如花兒般萬紫千紅,總讓詩人的靈魂要注定去索古追今,任憑自然風雨和社會藩籬交織阻隔,詩人自尊自強與詩意追求天鍥神合、生生不息的人間春色,灼灼其華的心靈花朵,相生相伴,和諧呼應,沖破世俗藩籬,美艷親吻泥土,芬芳香飄天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青衿學子,1990年畢業于蘇州鐵道師院歷史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已有文學、論文和新聞作品2000多首(篇、幅)在經濟日報、工人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學語文》等報刊電臺發表。其中,自1987年開始詩歌創作至今,已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青年作家》、《青春》、《青春詩歌》、《詩林》、《愛情婚姻家庭》、《遼寧青年》、《語文世界》、《人民鐵道》和新安晚報、江淮晨報等報刊發表詩作500余首,11行小詩《愛你》曾榮獲“新世紀杯”全國詩歌大賽一等獎;作品入選長江文藝出版社《中國朦朧詩純情詩多解詞典》、中國工人出版社《青春詩選》、漓江出版社《當代青年新詩一千家》等20多部詩選集,第一部詩集《眾星望月》于1993年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4000冊,第二部詩集于2005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喜獲本年度淮南市精神文明建設“十個一工程”一部好圖書獎。成為安徽詩歌界一顆冉冉升起的青春詩星,成為能源城文苑一個勤奮耕耘的有為園丁。
春天的意象一直貫穿在詩人情感、創作過程和所有作品內容里,著名文藝評論家對詩人詠嘆春天的詩作情有獨鐘。曾擔任安徽省文聯《詩歌報》編輯部主任的著名詩人喬延鳳先生,中國詩歌學會理事、《詩刊》編委、著名詩評家朱先樹先生,分別為詩人詩集《眾星望月》和《心靈的花園》所作的序言中,徜徉在《春意》濃濃的自然勝景,或《走進“春江花月夜”》的美妙境界,其首先引用和評說的作品中巧合著同一個“春”字,且筆墨著力予以點評。喬延鳳先生在序言中說道:“《春意》截取的只是一個感情的片段:匆匆相見時/忘了問你的姓名/別后開始想象/它的美麗/如同你的面容/從此/我沉寂的心野里/有了一份春意。這首八句小詩寫戀情中的小小遺憾,給人的是春風、秋水般的純凈、明麗。”朱先樹先生評“走進《春江花月夜》/已找不到自己/只看到那顆/沐浴成出水芙蓉的心/在樹影斑駁的地面上/留下了一串/或深或淺/而又潮濕的腳印/恰似一個個/飽含似水柔情的音符/高高低低”,認為“這首詩寫得靈動而充滿情韻,見出作者抒情和描寫的功力。”直到牛年“雨水”節前一天,詩人在淮河早報“舜耕晨風”發表《信息的春天》:“一只只小鳥/從空中匆匆劃過/像一條條伊妹兒/從藍天的熒屏上閃現”、“而最有能耐的/還算機靈的小雨點/隨便用風的手指/彈撥幾個熟悉或陌生的號碼/就能將姹紫嫣紅的畫面/清晰完整地發送給春天”,把步入信息時代的自然春景、現代科技巧妙地粘結在一起,意象的組合和比喻的貼切,構成一幅近乎完美的感人畫面,達到一種自然社會的高度和諧,給人以春天常在、與時俱進的信心、希望和期盼。這,正是詩歌催人奮進積極向上藝術魅力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是詩人春意盎然一以貫之堅守社會責任感,與時代共步伐與人民同呼吸,心里永遠是春天的體現。正如詩人早期《詩戀》對繆斯的心靈表白:“你是一片藍藍的大海/我是岸邊的礁石/任你嘲笑我的癡情/我終不改初衷。”
無論愛情詩、贊美詩、還是哲理詩、詠景詩,都給人以“春風、春暖、春日、春長,春山蒼蒼,春水漾漾”的意境。詩人早期的愛情詩《心的等待》,“你一轉身,竟卷走了一個春季”的夸張,陽光下與鮮花親吻的蝴蝶思念、黑夜里與寂寞跳舞的蝙蝠心態,“我的心”成了一盞失眠的燈,夜夜醒著,捫心自問“春天還會來嗎?”意象情感對應,春情勃發如潮,對純真愛情的渴望等待和青春躁動的心理描寫,極為傳神。詠景詩或詠物詩中也是佳作連篇,《站在春天面前》中有一段:“站在春天面前/見柳樹揮舞著枝鞭/抽趕著春光/你會立即轉過身來/要去與季節賽跑”,展現著詩人見景生情,珍惜時光,自覺進取,建功立業的精神狀態和遠大志向,寫活了景,更寫活了人,對人生的感悟和生存的思索,小中見大地抒發。贊美詩中,詩人把目光始終聚焦在對美好自然、美好事物、美好心靈的刻畫與歌頌上:大至一代偉人開國領袖毛爺爺、周恩來,氣勢磅礴的長江和巨龍伸展的鐵道,小到平凡的鐵路建設工人、無畏的抗洪勇士,一支鋼筆圓規一粒稻麥種子和一把鐵錘鐮刀犁鏵一頂安全帽,都令人肅然起敬。鮮艷的《國旗飄飄》“含笑喚醒炎黃子孫”,“與東升旭日,一起燃燒”,“一艘古老得年輕的中國船/已解開地平線的纜繩/乘改革之風破浪遠航/超越西方”,一顆赤子之心祝福祖國美好未來躍然紙上,表達著年輕一代傳承先輩的壯志雄心努力實現中華民族自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決心和信心,令人振奮和鼓舞。歌贊《老鐵路工人》畢生辛勞,“用盡全力/修了一輩子鐵路/最終也被歲月/在你的額頭上/鋪了幾道鋼軌”,平凡中蘊涵著偉大,樸實里透射著哲理,對普通勞動者深懷景仰和感同身受。哲理詩中,《枕木》的擬人化,《書與鳥》的可比性,《嚴冬,與煤對話》的真切凝練和情智升華,滿元深得郭沫若老先生《爐中煤》中的精髓和神韻;臺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抒情與哲理雖高不可及,但滿元《鄉戀》中的劍和箭的愛意比喻和理性之光,雖屬“追星”之作猶新意可嘉。
對親人的長久懷念和深情回望,體現出詩人春天般的溫暖胸懷和鮮花般的美好情感。《母愛》頌歌是文學的永恒主題,使詩人煥發著人性的光輝。“小時候/我與母親同行/母親便成了/我的一把保護傘/為我遮風擋雨罩蔭/成年后/我與母親同行/我便成了/母親的一根拐杖/為她探路撐腰護身”,讀來頓覺親情似海,令人熱淚盈眶,母愛的偉大和反哺的孝心,對如今社會道德重建和家庭倫理呵護,都頗具教育感染和行為導向作用。后來,在母親的辭海里和天空上,殷殷的祝福和期盼,兒子總是生命中的至愛,近乎原始的鄉音和久久凝視的目光,感動心靈的星空,溫暖眾生的世界。《回想父親》培育新苗的含辛茹苦,呵護愛子的笑臉如陽,永遠銘記的硬骨脊梁,“哦,父親,我就是你活著的墓志銘!”一首長歌當哭,一片無限深情,足以感天憾地。一幅社會畫卷藝術縮影的《鄉下大哥》,則是一個勤勞群體的個體寫真,是一曲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文明頌歌:“一位幸福的囚徒/終身被泥土軟禁/連膚色也學會/與黝黑的泥土套近乎/難怪莊稼一見到你/就不停地向你點頭致意/原來它們錯把你/當成了一塊泥土”,“莊稼只要一扎根到你的手上/根須便爬滿你的心思/茁壯成長便有了保證”,“當功成名就的莊稼/與你一起笑意融融時/太陽和月亮/便抓拍下田野最美的風景”。
自古以來,鄉土情節是游子思歸詩人傳唱的話題。在詩人眼里,故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景,都是那么親切那么珍貴那么念想。唐朝杜甫的一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至今余音裊裊。在《北方作家》2007年第5期發表的組詩“故鄉情”,詩人早期發表《古井》、《春農》、《農具》和《農家樂》,后來《系在草垛前的老牛》、《扁擔》、《黃梅戲》和《老家的灶臺》,一路走來,延伸開去,令人蕩氣回腸。《故鄉的池塘》讓詩人魂牽夢繞:“每當我回歸故鄉/我都要吻一吻你的臉龐/親一親你帶有泥土味的芳香/依依惜別時兩相望/并默默將對方的身影/在腦海里深藏。”歌詠《故鄉的獨木橋》:“不怕寂寞/拒絕洪水私奔的邀請/守住清貧/謝絕大雪保養的盛情/甘做扁擔/擔起方便村民生產和生活的重任/愿為獨弦琴/讓太陽和月亮這兩只巨手/彈奏出流水潺潺的聲音”,人格化的描寫,詩意化的敘述,理性化的思辨,故鄉的風貌,都在詩人深情的目光中得到贊美。隨著生產力水平提高和農村生活極大改善,《故鄉的火鉗》這件長久可手的勞動工具,農家心愛的生活什物,將逐漸遠離我們而去,詩人難以割舍它“從火中來到火中去”的熱心腸,受恩者和閑置銹蝕漸行漸遠的火鉗一起痛苦著述說,在時光流逝和記憶流動中,滴水折射傳統與現代的沖突,凸顯著文明軌跡的變遷。愛故鄉與愛祖國是緊密相連、難以割舍的,由此看到詩人的愛國愛父老鄉親的情懷該是多么濃烈和真摯,多么眷戀和持久。讀到此我想起一句歌詞:“走遍了天下的路,最親的還是故鄉;喝遍了天下的水,最甜的還是故鄉”。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他的詩歌自然離不開自己的求學生涯和從事的教育職業。父親“袋角的硬幣”化作犬子“手上的蠟筆和玩具”,終于鋪就“從山溝爬到了名城,成了一名誦史吟詩的大學生”的艱辛成才之路,始終在詩人的記憶中烙印永存;在《收獲與播種》中深情地放歌一個農民后生大學畢業前夕對父輩、師長的贊美、感恩和從師矢志對文化血脈傳承的高遠志向;走上教師崗位后,“學校與家的距離/是一行五六里長的詩句/每天倒背順背四次/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童年瑣憶》,仍然回味《走進一本書里》“久久地反芻,不思歸途”的求知渴望;《教師與修辭手法》,用詩歌藝術的語言禮贊教與學、師與生的過程和關系,形象貼切,生機盎然,真是異彩獨放,令人耳目一新;《教師素描》中“生命/一節節燒短/希望/一天天長大”的粉筆化作瑞雪的比喻,對“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精神予以點睛;《好學生》“是老師的名片,就是肥沃的土壤,定會成為社會的棟梁”,表達一個青年教師對莘莘學子早日成材報效祖國和人民的真切期盼,甘做學生進步梯子上進臺階的奉獻精神和道德操守,體現詩人的愛業敬業精業的詩意美、師德美和人格美。
讀他的詩,就像和詩人一道《躺在春天的草坪上》,自由地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氣,總有一種《春風》拂面春意流淌春情萬種的感覺。《無雨的春天》中“沒有理想的青春,不也是一種無雨的春天嗎?”對人生追求的思索和解答,自然啟迪須有自覺領悟和做出主動選擇。《春天的落日》中“用帶血的頭顱/給人/以鮮紅的啟示/讓所有的花朵/都不敢忘記/對果實的承諾”,頗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古韻雄風。2007年春天作《春天的泥土》,素描寫意,一唱三嘆,春泥之情,清香彌漫,總是感到詩人與花滿大地春意盎然天合神契一年四季都OK,2008年春天作《春戀》,寫出一種場景的轉換和思維的流動,抽絲剝繭地解讀著春恩浩蕩和戀春過程的搖曳多姿,總是使人深切感到詩人在對春天的詠嘆中,凸現潛意識中對社會、對人生對命運對生活的深沉思考和執著發問,縱情綻放一片關注普通百姓生存狀態和對美好事物歌贊升華的暖意融融爭艷彌香,總是感到詩人在與祖先虔誠對話與時代節拍共舞與底層百姓行走,視野開闊選材廣泛且篩精提煉努力不懈佳作迭出。
藝術上刻意出新風格漸成,許多詩作想象力豐富奇特,比喻恰到好處叫人拍案,語言明快夸張和詼諧幽默,敘事中的層次感、富色彩,抒情贊美的擬人化、真誠度,詠物思辨的多維度、融入點和警示力,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07年《人間四月天》中的“春雷”小詩,把“閃電”比作神奇牧羊人的“銀鞭”,“放牧著無數烏云的羊群”,巨人般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張,構成一幅奇特高遠的意境。《辦公樓》比喻“巨大的鋼琴”,樓梯是琴鍵,“我”是靜止的灰塵或跳動的音符,就很形象新穎,為城市題材的詩歌表達錐出了一絲獨特而可貴的縫隙,一年四季年復一年的《城市印象》,欣賞別樣風景,會為環衛清潔工人的辛勞溢出感激的目光。哲理詩中也不乏佳作,《魯迅》一詩中“鐵匠”與武器“匕首、投槍”的匹配、“畫家”與人物“阿Q、孔乙己”的對應,意象的組合珠聯璧合,神來的“發亮、發燙”,令詩化的文豪躍然紙上!當然,一些詩作也不乏夾帶些許朦朧、糙贅和青澀。由此,我衷心期待青年詩人著意把豐厚的數量積累與藝術風格質的提升飛躍,作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語言凝練、句式變化和音韻節奏上,在意象組合和哲理思辯上,在豐富文化內涵和素材發掘運用上,在表現形式和風格形成上,去粗取精、刪繁就簡、推陳出新,作更大的努力,有更巧的創意,給人們以更妙的新奇和驚喜,用更美的珍珠為神圣的詩歌殿堂增輝,讓更多的讀者記住你的名字和詩歌。并衷心祝愿作為辛勤園丁的滿元老師,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精心澆灌祖國代代花朵,真情培育齊家富民強國人才,一輩子追尋詩情畫意,一生中遍開桃李芬芳。同時,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之時,祝福滿元和廣大詩歌作者一道,牛年出牛作,讓詩歌的魅力感動大眾,讓美好的性靈時空激蕩,讓和諧的力量常駐祖國,讓紅杏的春色蓬勃向上,讓宇宙的邊疆攏在心口,讓中華的文化造福人寰。
【賞析青年詩人徐滿元的詩歌】相關文章:
北宋詩人秦觀的《滿庭芳》古詩賞析11-19
湖上徐元杰的閱讀答案及譯文賞析10-11
別了,詩人詩歌10-15
詩人徐志摩的經典詩歌08-30
《生查子元夕》詩歌賞析11-17
當代愛國詩人的詩歌06-21
星月詩人與社會的詩歌09-25
做個好的詩人詩歌10-30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詩歌賞析06-22
詩人李白詩歌的特點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