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詩歌:清明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以下是由YJBYS文學網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關于清明的詩歌,更多文學雜文歡迎關注文學網。
風干裂了長滿蒿草的青冢
烏鵲悲鳴
雁長嘶
誰
捧一捧雛菊
悲凄在蒼涼中
檀煙輕裊
紙錢燃盡
灰飛煙滅時
黑蝴蝶紙鳶般在空中
那根線
是拽在幽魂手中嗎
清明
誰為逝者留下這樣一個節日
讓哀思在料峭春寒中瘋長
瘋長成生者的眼淚
濕潤了天空的云
這時節
雨紛粉
拓展閱讀: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農歷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4月5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后,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日。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前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
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清明節詩歌:清明】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詩歌06-19
關于清明節的詩歌07-26
清明節詩歌自創09-04
清明節的詩歌大全09-23
關于清明節的詩歌06-05
適合清明節的詩歌08-25
關于清明節的詩歌精選09-18
小學清明節詩歌09-28
與清明節有關的詩歌09-07
清明節詩歌(精選12首)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