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邊塞詩詞 王昌齡《出塞》

時間:2024-09-27 02:02:28 海玲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邊塞詩詞 王昌齡《出塞》

  出塞這是王昌齡著名的兩首邊塞詩之一,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愿望。

邊塞詩詞 王昌齡《出塞》

  《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拼音版

  chū sāi

  出塞

  wánɡ chānɡ línɡ

  王昌齡

  qín shí míng yuè hàn shí guān , wàn lǐ cháng zhēng rén wèi huán 。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dàn shǐ lóng chéng fēi jiāng zài , bù jiào hú mǎ dù yīn shān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釋】:

  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

  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韻譯】: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評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

  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

  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

  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

  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賞析一:

  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推獎它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ㄧ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筑城,起于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并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么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么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習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

  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征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后,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

  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筑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征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賞析二: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古詩賞析

  王昌齡(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市)人。唐代詩人。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 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 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 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 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后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 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詩的大體內容,在準備考試時,可以做復習材料看看,有助于語文考試詩詞類題。

【邊塞詩詞 王昌齡《出塞》】相關文章:

王昌齡出塞05-29

出塞王昌齡11-30

王昌齡出塞的意境05-16

王昌齡的出塞的意思11-09

出塞王昌齡感受11-18

王昌齡出塞的意思11-30

《出塞》王昌齡唐詩07-19

王昌齡出塞意思11-23

王昌齡的邊塞詩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