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三字經的讀后感
三字經,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三字經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后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講的是古圣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么累這么認真地學習,可以留著一些知識以后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著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只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并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后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嘗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的讀后感二
朗朗乾坤,得萬古之靈氣,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曠世之奇書,《三字經》橫空出世!小子對此奇書甚有感觸,即書一文,此亦個人之意,又亦兒戲之言,不可當真也!
何謂此書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韻句成句,自成一體,易讀易記,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華文化之精髓,這部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書,竟融“歷史、地理、人物、天文氣象、詩書禮樂、教育、哲學”于一體。可謂學一書而通萬卷也!但是,我們要把《三字經》與當時的歷史條件聯系起來思考,正確地認識,主動汲其精華,剔其糟粕。
親情、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孔融四歲就知道讓大梨給長兄;黃香九歲便主動孝順父親而無怨無悔。
重視子女教育和歷史教育亦是優秀的文化傳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玉不琢,不成器”。這體現我國對教育的重視。《三字經》還將整個中國歷史濃縮在一起,易學易記,并且專門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一切都表現了古代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當時的歷史與政治原因,造成了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使《三字經》多了幾分糟粕:三綱五常。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這說明當時的人們愚昧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順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婦順的社會安定局面;所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這是人人都必須遵守這些基本道德底線,不容打破。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啊!一心認為三綱五常可以維護家族、國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綱五常并親身踐行,實際上這不過是富有的'統治者對被統治者在倫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緊箍咒而已。
總而言之,《三字經》這本奇書,其精華就在于對親情、孝順的張揚,對后天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視。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道德,兩千年來一直是束縛中國人思想和行為的繩索。
我們一定要記住,《三字經》所體現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汲取精華,剔其糟粕,最后發揚光大至世界。
【三字經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字經_三字經讀后感800字五篇11-01
《三字經》兒歌及《三字經》全文06-08
三字經10-24
《三字經》作者及新舊《三字經》版本06-17
★《三字經》讀后感09-23
《三字經》讀后感07-15
三字經兒歌09-01
《三字經》的全文08-22
三字經的意義10-30
最全三字經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