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風雨桂林覓佳境散文

時間:2024-08-30 04:38:42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風雨桂林覓佳境散文

  早上6時40分,列車抵達柳州車站。桂林國際旅行社的兩輛大客車和當地導游已早早在站前等候我們。在站前早餐后,我們全團分為5個小組分乘兩輛大客車,開始向距柳州近兩百公里的桂林進發。車啟動,前面站起一位年輕姑娘,小姑娘年約二十,長得矮矮胖胖,但她愛笑,不失活潑可愛。她落落大方自我介紹說:“大家好,我是隨車導游,姓陳名娟,歡迎大家到桂林旅游觀光。大家千萬別叫我小姐,可以叫我陳導,也可以叫我陳狗肉。”“狗肉?”當大家終于弄清楚狗肉緣之于狗肉朋友,當地人把朋友都稱為狗肉時,全車人都開心地笑了。之后,大家都一直把陳導游叫陳狗肉,陳導游也總是樂呵呵的應一聲:“哎。”

風雨桂林覓佳境散文

  客車進入高速公路,外面的雨已下得轟轟烈烈,雨水模糊了窗玻璃,也模糊了一路的好風景。陳導游一路風趣地講解當地的民風民俗,惹得我們的笑聲也灑了一路。

  由于雨大路滑,近11時,我們才抵達桂林市的金廈酒店。住房為標準雙人間,彩電,空調,熱水一應俱全,大家都感覺不錯。

  中餐后,大家便興致勃勃隨車來到桂林市東的七星公園。進門,便是一座千年古剎――捿霞寺。古寺依山而建,或許是下雨的緣故,游人并不多,也少見燒香拜佛,煙霧繚繞的場景。又因古寺后有七星巖作背景,古寺便顯不出雄偉高大的氣勢,但見殿前殿后都是干干凈凈,整齊劃一。大家冒雨拿出相機拍照留影。

  我們沿山腳的石階前行不遠,便來到華夏之光文化廣場。廣場一側是一幅呈半圓形長百余米,高25米的巨型壁畫。陳導游介紹,這幅壁畫建于1997年,它從農業,科技,醫學,藝術等方面表現了我國7千年的文化歷史精華。經陳導游指點,我們看到了古代水利建設的明珠――都江堰,看到了人類建筑史上罕見的工程――長城,看到了《本草綱目》,看到了地震儀,看到了中醫學瑰寶――針灸教學的小銅人……

  站在壁畫中心,一幅圓形的玉兔躍龍圖下,陳導游讓大家轉身,只見距壁畫中心百米開外有一巨大的鼎與之遙遙相對,這就是桂林人所稱的世紀寶鼎了。寶鼎是由一塊重達38頓的巨石雕刻而成的,1997年與壁畫同期落成。它表現了香港回歸祖國,完璧歸趙的意思,也表達了桂林人民期盼祖國統一,繁榮昌盛的美好愿望。

  位于七星公園出口處的駱駝山,是一處標志性的景點。說它是山,倒不如說它是一盆放大了的盆景。它高不過數十米,由三峰組成,一峰似駱駝昂首的脖子,兩峰像駱駝凸出的背部。據說,前美國總統克林頓一家人游桂林時,克林頓就是在駱駝山前的觀景臺上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的。我們趁大雨暫時停歇的機會,趕緊拿出相機,好好過了一把拍照癮。

  翌日早六點鐘起來,看窗外,雨下得仍大。

  早餐后,拿好雨傘,乘車來到桂林市北的疊彩山。陳導游介紹說,因山上多桂樹,又叫桂山。又因山上有特異風洞,還叫風洞山。我們冒雨沿石階而上,半小時后,登上海拔220米的明月峰。只見山色秀麗,山石橫斷,似層層錦緞相疊。據說,站在山頂觀景臺上環顧四周,可以看到桂林市的全貌。可惜天公不做美,連綿大雨下得四周的山間和水面都泛起濃濃的霧氣。拿出相機試了好多次,背景都模糊不清,只好做罷。

  中餐后,大客車在暴雨中穿行半小時,我們來到桂林市西北郊的蘆笛巖。

  蘆笛巖位于光明山腰,據說,原來只有一個很小的洞口,僅容一人進出,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不易被人發現。戰亂時,附近村民紛紛進洞避難。解放后,當地政府于1959年開始勘探,1962年正式對游人開放。聽陳導游說,山上的蘆荻草能做成笛子,且笛聲美妙動聽,蘆笛巖便因此而得名。

  蘆笛洞深240米,游程約500米。洞內有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等。嶙峋怪石,雄奇瑰麗。進洞不遠,只見一山在前,林木蒼郁,雄獅迎面而立,幼獅盡情嬉戲,這便是“獅嶺朝霞”了。一路前行,經“盤龍寶塔”,過“云臺攬勝”,憑欄俯瞰鐘乳石形成的美妙景致,遙望一灣碧水中的造型別致的鐘乳石的倒影,我們仿佛來到了仙境。置身于玲瓏剔透,琳瑯滿目的大自然藝術宮中,真有些樂不思蜀了。

  從五彩繽紛的蘆笛洞出來,恍如隔世。外面仍然雨點如注,同伴們紛紛找避雨處休息,有不少人在咒罵著這不遂人愿的鬼天氣,也有人在抱怨著好不容易來一趟桂林,天天下雨,再美的景致也沒有了好興致呢。我拉著老婆,撐著雨傘走入雨中,在團隊目之所及的范圍內尋找著拍照的角度。在一處相對高處的山坡上,極目四望,我驚喜的發現,雨中的桂林山水又是另一番別致的景象。你看,遠近高低起伏的山巒相互層疊著,擁抱著,如一群技藝高超的舞蹈家,盡情展示著他們優美的曲線之美。瓢潑的大雨,猶如一位畫技超群的老畫師在縱情揮毫,潑墨點睛。雨點在黛色的山峰之間濺起層層白霧,與滋潤的山巒相互滲透,完美融合,幻化成一幅幅靈動而鮮活的山水畫卷,徐徐展現在我們面前。

  賞景,原來換個角度換個思維,同樣也能欣賞出大自然的精妙來,以其抱怨,何不主動出擊呢?我想,行走在人生的路上,在欣賞沿途的景致時,我們的心境亦應如此吧。

  象鼻山是桂林又一處標志性山水景觀,到了桂林的人是不能不去看看的。

  車上,陳導游給我們講了一個凄美動聽的故事,傳說這個大象原本是天上的神象,一次外出作戰時,患了重病而被玉帝遺棄在荒郊野嶺。當地憨厚的山民悉心照料神象,并冒險進山采來神藥給神象治病。神象痊愈后不忍離去,便留下來替山民干活,守護家園。后來,玉帝知道了,說神象是天庭之物,替愚昧無知的山民干活,有辱天庭,便派托塔天王下凡招神象回去。神象不從,便與托塔天王大戰了三天三夜。休戰時,托塔天王趁神象低頭飲水之機,將手中的寶劍從神象后背深深刺下去。神象死了,但它始終保持著吸水的樣子,站在漓江邊,保佑這一方平安……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南部,漓江西岸,它酷似一只巨象佇立在江邊伸長鼻子吸水,形象逼真。山側有象眼巖,左右對稱,極像大象的眼睛。山下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叫水月洞,古人有詩云:“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看來,我們是難得見這美景了。我們到達象鼻山時,江水正大,江水洞穿水月洞,幾只竹筏穿越其間,顯得悠哉游哉。經陳導游指點,只見象鼻山頂有一座塔,名叫普賢塔,建于唐代。遠看普賢塔,極像一把劍柄,呵,這就是傳說中托塔天王刺入神象后背的利劍的劍柄么?

  雨又下大了,嘩嘩的水流聲和雨聲仿佛在向我們述說那凄美動聽的故事……

  來桂林四天了,終于見到太陽了。

  驅車40分鐘,我們趕到距桂林市28公里的磨盤山碼頭,登上了桂山25號游船。

  10時,游船緩緩駛離碼頭。

  船過“望夫石”,繞“冠巖”,經“仙人推磨”,就到了著名的“九馬畫山”了。

  九馬畫山,山面如削,石壁上白,黃,黑等色相間,呈現出形態不同的馬的畫像,有的似低頭飲水,有的像昂首嘶鳴,有的似揚蹄飛奔……我努力分辨,僅看出三,四匹馬形,導游笑說,想象想象,越想越像,你不想,它什么都不像。導游講了一件趣事:當年周總理和陳毅元帥同游于此,周總理短短幾分鐘就辨出了九匹馬,陳毅元帥也辨出了七匹。導游又說起當地的一首民謠:“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狀元郎。”我暗自匝舌,難怪,難怪!傳說畫山的九匹馬來自天宮,當年孫悟空不愿當弼馬溫,大鬧天宮后,神馬走脫于此,見漓江美景無限,便流連忘返……

  從桂林到陽朔,約80余公里水程。都說漓江山水秀麗,果真如此。兩岸形狀各異的山和青翠的竹林,如同一幅幅鮮活的水墨畫徐徐展現在我們眼前。遠處起伏的山,近處舒緩的水,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每一處都給人以無限的驚喜。真可謂船在江中行,人在畫中游了。

  早晨六點起來,拉開窗簾,我深深被眼前的景致吸引住了,遠處是泛著霧氣的起伏的青山,近處的漓江似一條玉帶纏繞在山間,江中幾只竹筏或逆水挺進或隨波逐流,竹筏上的主人悠閑地撒開網,水中蕩開層層漣漪……

  9時,我們乘車抵達“世外桃園”。

  穿過一片樹林,我們登上小船。船下的河叫燕子河,是漓江的一條支流。船行不遠,從水邊的一間民居出來幾位身著鮮艷壯族服飾的姑娘,她們跳起扇子舞歡迎我們。導游讓我們喊“巴麥”,巴麥在當地就是朋友的意思。我們就齊聲喊:“巴麥,巴麥!”也對著對面船上的游人喊:“巴麥。”一時間“巴麥”響成了一片。

  小船小心翼翼在黑暗的燕子洞中穿行十多分鐘后,眼前豁然開朗,大片的水澤中的稍高處一間間草屋星羅棋布,道旁的樹上掛著許多當地土著人的圖騰――牛頭骨。船繞過一座小山,山腰間一間草屋里走出一黑黑的壯漢,壯漢束著披肩長發,全身僅著一條短裙。他“嗚,嗚”吹響了牛角號。導游說,他是在歡迎我們,我們便高呼:“巴麥,巴麥!”并招手致意。船拐過一個灣,只見水邊有一間較大的草屋,似一個舞臺,數十名與前面壯漢差不多打扮的少男少女,他們拿著木棍或梭標,表演起他們生活,勞動,獵守的場景,全船人邊鼓掌邊高喊:“巴麥!”船再前行,只見岸上點點農舍點綴在片片稻田間,雞犬聲隱約相聞。三三兩兩的農家女相邀了在河邊洗衣裳。草坡上一頭頂斗笠身披蓑衣的老農牽著兩頭牛,牛們安詳地啃著青草。草叢里一光屁股的孩童跳躍著,似在捕捉蜻蜓或蝴蝶……啊!世外桃園,好一幅寧靜,安詳的和諧圖啊!

  穿過一片荷塘,只見一條小溪潺潺流淌。山腳下有一片茂密的榕樹林,我們走近,看了介紹才知道,這片樹林原來僅是一棵榕樹,它的年齡已有1400多歲,所謂獨木成林了,大家都嘖嘖稱奇。據說,電影《劉三姐》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這兒拍的,大榕樹下,就是當年劉三姐向阿牛哥拋繡球的地方。我們夫妻牽手繞大榕樹走了一圈,我的心頭涌起了陣陣暖意……

【風雨桂林覓佳境散文】相關文章:

愛入佳境優美散文10-26

覓春散文隨筆08-29

尋尋覓覓短文散文10-07

太陽島上覓風景散文07-13

峽山飛來覓樹魂經典散文11-04

高山流水覓知音散文09-06

風雨的名家散文09-16

經歷風雨的經典散文08-30

風雨感悟散文08-31

桂林的山經典散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