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談清明詩散文

時間:2024-07-04 08:16:49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清明詩散文

  詩人是感性的人群,無感性則作不了詩,也可以說,詩就是情感的載體。就好比作文章也少不了感性,雖然理性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不過讀過中國詩的就該明白,中國詩向來偏重于感性,乃至于現代詩歌感性過分,聽說是向外國學的,其實是中國詩自然而然的演變,當白話文普及,很多人早就沒有了合轍押韻的能力。

談清明詩散文

  中國詩的感性不妨說是詩人的感性,詩以載情,我們現在的歌曲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詩歌載的情很多,而流行歌曲通常不出意外就只載愛情,仿佛唱歌作詞的人的一生只有三件事可做,一是想念對方而不可得;二是正在愉快熱烈的談戀愛;三是,物極必反,戀愛繼而失戀的感傷。所以感性的人群為了不讓人生單調也可多接觸古代的詩歌。

  單是一個清明節就能引起無數詩人的感傷,也造就了許多感人肺腑的好詩,為文化留下不可磨滅的財產。也未必不是文化的證據,據說韓國老是跟中國搶節日的擁有權,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可謂自不量力,我們拿詩歌做證據,他們就可以啞口無言,我也沒聽說韓國有什么古代的節日詩歌。不過我們中國向來仗著文化博大而精深,一個清明節不過恒河沙數的一粒,被他們搶了就搶了吧,雖然端午節已經被搶了,屈原原來是韓國人。

  回到清明詩吧。清明節不言而知,就是吊唁作古之人,也許我們平常人那個時候就拿把掃帚掃掃地,燒幾堆紙錢,就算感情豐富的也不過是幾句陳詞濫調幾滴眼淚。詩人則不同,一般就會拿壺酒幾個小菜在墳前說是與死者痛飲一番,感傷不過來了感覺就作詩歌賦幾首,以表肝腸寸斷之情。好比程子的《郊行即事》"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又如王玉俏的《清明》"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索然似野僧"。再如韋應物的《清明憶諸弟》"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終今思故郡,煙火滿清明"。不樂于喝酒的詩人也少不了作詩,文人不是文章詩詞寫不出手,很多時候是他們不知道寫些什么,恰好清明節又是個值得感傷的日子,中國節日除了重陽節清明節之外就好像都是喜慶的節日,偏偏是歡愉之詩不好作,而哀怨之詩又因感情的豐富無處表露變得好作。《七綴集》這么描述作詩的哀樂的"雖然在質量上\'窮苦之詩\'的詩未必比\'歡愉之詩的好詩來的好,但在數量上\'窮苦之詩\'的好詩的確比\'歡愉之詩\'要來的多"。所以說,詩人是不可能會錯過清明節不作詩的。換句話說,作好詩少不了哀怨,雖然歡愉也能出好詩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又如借景抒發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不過我們也知道,在我們歡愉之時很少人會借其他的物來消弭自己的難得的情感,生怕愉快很快的過去,轉而苦悶又來心頭;而苦悶較之歡愉總是要去的慢些,好比冬夏季節比春秋季節要漫長些,就又產生了詩人的傷春悲秋的情感,間而產生許多怨詩。因為詩人乃至所有人都不喜歡苦悶哀怨的,所以就會把苦悶轉架到其他事物上,詩人選擇作詩。《詩經.園有桃》里面有一句話這么說"心之憂矣,我歌且謠"。錢鐘書的《詩可以怨》里也有表現這意思的佳句"作詩者都是\'有所郁結\'的傷心人或不得志之士,詩歌也大抵是發憤的嘆息或呼喊了"。《全宋文》有一句最妙"文詞不怨思抑揚,則流淡無味"。

  錢鐘書在《七綴集》里說過,"詩可以怨"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學主張"。他用古代修飾,說明中國現代的文學主張未必是。清明流傳下的傳統只是掃墓燒紙不會是作詩,當然,現代詩人是不屑于傷春悲秋的,似乎只怨在懷才不遇上了。

【談清明詩散文】相關文章:

清明節散文詩16首03-26

談友誼的散文10-12

談人生散文08-05

談茶散文09-28

杜牧的清明詩清明詩的故事10-21

經典散文詩07-22

經典散文詩07-11

散文詩精選06-11

談秦觀閑適詩07-04

梁實秋《談友誼》散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