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趟過這條河現代散文
一
邊陲云南,世以農為主。偌大個滇南,在人們印象中也僅個舊、開遠兩市可算作工業城。而不為人知的是,一個早已趟過工業河的農業縣,卻依然把隆隆的機器聲隱藏在包谷地的后面。其實這是一個地區經濟走向成熟的特征,經濟學家都會為這樣的農業縣刮目相看。這農業城里的俏工業,理應大方地走出來。
這個艱辛地卻又悄無聲息地趟過工業河的農業縣,就是滇南重鎮蒙自。記得還是童年時候,我在瀘西就用過不少的蒙自火柴、蒙自電池,那是居家必備的日用品。許是小學課本里夾著蒙自火花而帶來的緣分,本該操持手術刀的我卻握著一支拙筆走進了蒙自的工業主管部門。于是便有無數的理由和時間去每一戶工廠,到每一個車間,用陌生的眼去感受產品生產的每一道工序,觸摸全縣工業的血脈和經絡。
我用三年的視觸叩聽,越過了蒙自幾百年的工業歲月。看到在這農業的圍城里,蒙自的工業尤如一株紅杏,不斷地向墻外生長。
二
走進那些銹跡斑駁的史料,原來東漢時蒙自工業已見斑跡。那時的蒙自叫賁古縣,《漢書·地理志》記有“賁古北,采山出銅錫;西,羊山出銀鉛;南,烏山出錫!钡闹匾獌热。遺憾的是此后賁古縣消失,古代的蒙自工業史也就隨之斷了一大截。
這以后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國直至宋元的天下,千年的太陽起起落落,卻未給蒙自的工業留下一片影子。熬過了漫長的歲月后,到了明朝中期,伴隨著戰事的發展,蒙自受到了一次有力的手工業刺激。
明正德六年(1511),臨安衛中左所遷于蒙自,置新安守御千戶所。隨著大規模的兵變移民政策,軍隊家屬隨之遷來新安所定居立業,這樣就給蒙自帶來了內地較先進的手工業紡織技術。據傳,當時新安所家家戶戶每一年輕婦女都有一臺木制手拉腳踏織布機,開始打破自種自織自用的封閉狀態,出現了家庭手工紡織作坊。到清初,家庭紡織除供居家自用外,已有剩余到市場出售,紡織品已成為商品。據《新纂云南通志》記載,蒙自土布為名產,有布機3萬多架,年產土布40多萬匹,每匹長度有3丈、5丈、6丈三種規格,寬2.24市尺。到了清末,以棉紡織為業的情況更為普遍,當時蒙自已有棉紡織為業的家庭500余戶,年產土布60余萬匹,寬布每丈售價0.8元,窄布每丈售價0.7元。隨著紡織業的發展,印染土布的行業也應運而生。光緒三十二年(1906),蒙自有陳榮芳等十余戶經營印染業,至民國十九年(1930),已發展到二十五戶。此后又出現了“中興織襪廠”、“華豐染織廠”、“光華織布廠”、“江西織布廠”等私營紡織企業,成為蒙自近代紡織工業的鼎盛時期。
自明朝而始的紡織工業,經過四百多年的延續伸展,無疑已成為貫穿蒙自工業發展的一根紅線。至今蒙自有了州內唯一的絲綢廠和毛巾廠,這是歷史對蒙自人理所當然的饋贈。
三
清末至民國年間,蒙自人已大膽地投足于工業之河,激起了層層浪花,被定格在歷史的鏡頭里。他們先后創辦了印刷、冶煉、機械、電力、食品等一系列帶有民族資本主義色彩的小型工業企業,作為紅河州近代工業前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云南近代經濟發展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
清宣統二年(1910),蒙自人曹文淵從上海引進一套自稱“泰西石印”的印刷機,開設“六藝林書局”,在滇南首次以機器印刷代替了木刻印刷。這套印刷機能印照相版、銅版和膠版,當時臨安、開化兩府的印刷品大部分是由六藝林書局承印。更值得六藝林書局自豪的是,在民國三年(1914),它曾承印過個碧石鐵路銀行發行的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等十種面額的鈔票,可在該鐵路沿線流通使用。六藝林書局在經營三十六年后,由于曹家無人繼業,于民國三十五年(1946)停業。除六藝林書局外,民國期間蒙自還創辦了新民書局、三益石印館等私營機器印刷企業。
在冶煉方面,現在人們熟知的白牛廠銀多金屬礦,歷史上早以云南七府第一礦著稱于世。清道光年間,就有人到那深山溝里開采,急迫地進行土法煉銀,每年上解課銀300余兩。到咸豐六年(1856)遭兵燹而停辦。一百多年前的20余萬噸礦渣,如今仍堆在白牛廠的山溝里,訴說著清朝時那一批一批“打廠人”的故事。但真正辦起冶煉企業的,卻是在清宣統三年(1911),向文甲在迷拉地興辦的芷村鎢銻公司。這個鎢銻公司由香港引進冶煉設備,以土洋結合的方法煉銻。從民國二至三十年(1913—1941)的二十九年間,斷斷續續出口純銻1814噸,生銻15.8噸,至民國三十一年(1942)破產。
蒙自近代的機械工業,起步也較早。民國二年(1913),法國人即在滇越鐵路迷拉地、碧色寨兩站開辦滇越鐵路工廠。民國八年(1919),個碧石鐵路公司在蒙自車站建蒙自機廠,專門修理機車。從此乒乒乓乓的機械聲,就在蒙自的工業中得到了延續。
民國初期,在云南邊疆大部分地方還圍著油燈講故事的時候,滇南的蒙自就有了自己的電力工業,享受著電燈照明的得意。民國三年(1914),蒙自縣知事丁中立受不得法國佬的盛氣,叫嚷著中國人的電力工業要由中國人來辦,大膽回擊了法國東方匯理銀行駐越南河內總辦狄得本想在蒙自辦火電廠的計劃,積極聯系各界來組織籌建大光電燈股份有限公司,至民國五年(1916)建成!按蠊狻闭婢桶l光了,它為蒙自縣城商號和部分居民照明供電,實際安裝110伏16瓦燈泡4000余盞,接著還向個舊供電。后因日機轟炸蒙自遭破壞而停業,至二十九年(1940)宣告破產。從此蒙自的電力工業持續二十四年之后又是滿城漆黑,直至解放后才重新起步。
食品工業方面,著名的蒙自年糕發軔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6),它首開蒙自食品工業的先河,讓蒙自人有滋有味地吃了三百多年。其香甜美味溢滿云南,飄到了海外,成為一塊永不退色的特產。清宣統二年(1910),蒙自縣城已有專事糧食加工為業的私營作坊7戶。民國十一年(1922),安泰祥機制面廠成立,利用手搖制面機生產各種面條,年產量為100噸,曾銷往東南亞國家。
就是這一個個新興行業的崛起,把蒙自的近代工業搞得琳瑯滿目。在近代崢嶸的歲月中,工業已成為蒙自經濟的重要因素,顯得格外成熟。
四
如果說近代蒙自工業只是試足于河之中,那解放后的蒙自已具備了趟過工業河的勇氣。八十年代以來,蒙自這個農業縣更是坦然自如地從工業的河流開始駛向工業的海洋。
解放前,蒙自工業多為私營企業,沒有生產統計數據。解放后,全國百廢待興,1953年首次普查工商業,蒙自的工業總產值就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4.77%,著實讓人吃了一驚。吃驚之余,回首昨日,禁不住對蒙自有一個出色的近代工業基礎倍感欣慰。
河流從來就不是平緩的,在河流中航行的船只,會隨著波濤有起有伏。甚至在逆流而上時,因為一桿子插不穩,就會急速退下。正當新社會的人們對新社會的工業歡欣鼓舞之時,蒙自的工業生產悄悄地下滑了,至1957年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31.27%。六十至七十年代,在40%左右徘徊,雖然這期間也有個別年度超過農業總產值,但總體上工業是力不從心,想跑也邁不開步子。我無意對過去品頭論足,只想說,機械性的計劃經濟體制,遠不是控制工業經濟魔杖。
五十至六十年代,蒙自工業的成就是相繼建立了一批國營工業企業和城鄉集體工業企業。那期間種下的新工業種子,如今已得到非凡的成長,電池廠就是一顆頗大的碩果。七十至八十年代,又相繼建立了一批國營工業企業。云錫公司、省蠶科所、紅河州政府、個舊市政府及鐵路系統在蒙自境內的工業企業,也大部分是在此間建成。這一次次的建設,日趨打下了蒙自堅實的工業基礎。
至今,蒙自已擁有了鄉以上工業企業94戶,固定資產達2.65億元。初步形成了以日用、食品、包裝、彩印、紡織等為主的輕紡工業體系和以化工、機械、建材、汽車配件等為主的重工業格局。200多種工業產品銷往全國,部分產品出口歐、美、亞三大洲的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十多個產品被評為省優產品,三十多個產品獲州優稱號。此外還出現了一批獨家經營,市場廣闊的企業。振動器廠在全省僅蒙自一家,電池廠、火柴廠、絲綢廠、毛巾廠、汽車離合器廠、年糕廠等企業在州內也是獨行。最大的企業電池廠已發展成為全國電池行業十強企業,經濟效益居全國同行之首。據說在云南組裝一輛國產卡車,有八十多個零配件是蒙自獨家生產。
從1977年開始,蒙自工業徹底擺脫了起起落落的漩渦,邁開了穩步發展的步伐。近二十年來,全縣工業總產值持續上升,堅韌得沒喘過一口氣。自1979年始,蒙自工業總產值除個別年度外,均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近幾年到了60%以上。全縣工業總產值已由1980年的3750萬元發展到1995年的35232萬元,翻了三番還多。
蒙自30萬人口中,現有80%是農業人口。望著這一坡坡的紅土地,這紅坡地上墨綠的莊稼,和莊稼地里勞作的農民,你不得不說,蒙自依然是一個農業縣;再看看城郊林立的工廠,和工廠里創造的經濟效益,你又不得不說,蒙自是一個趟過工業河的農業縣。
五
在紅河州,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說工業只要扒過個舊這個老拇指,就是食指蒙自的話題。但近幾年來,蒙自腳踏堅實的工業基礎,卻尷尬地扛著低速增產的話柄,屈居老三,心有余悸地瞅著周圍飛跑而來的兄弟。
這日子真難熬了自尊心很強的蒙自人,于是全城抖擻精神,拼了命也要回到老二的交椅上去。省級經濟開發區、省級現代化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區營造了蒙自的和風麗日,對工業而言,重要的就是如何來點準企業的穴位了。
就在鄰里沒太注意的時候,蒙自真的點準了自己的穴位。但那是“醫師”的“手術”,不必去窺視,我們來看結果吧。1995年蒙自工業增長速度達13%,一舉實現夢寐以求的兩位數增長,甩掉了那句丑陋的低速增長的話柄。與此同時,還唱響了工業企業深化改革這臺大戲,最大的兩戶國有中型企業順利地由工廠制轉軌為公司制,30%的企業進行了重大改革。
蒙自工業,再次讓自己充滿了信心,也讓鄰里瞪大了眼睛。站在工業經濟這條船上,我要說的只是:蒙自工業,你趟過了這條河,等在前邊的是一條江!
【趟過這條河現代散文】相關文章:
現代經典散文07-09
現代散文05-26
生命--現代散文09-28
山色的現代散文09-13
現代散文憐憫07-11
現代散文:蓮心10-13
練習現代散文08-22
英語現代散文07-28
人走茶涼現代散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