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母親的手藝經典散文

時間:2020-08-16 20:56:12 散文 我要投稿

母親的手藝經典散文

  雖然母親不識字,但我覺得她算是個藝術家,起碼在我眼里是這樣。

母親的手藝經典散文

  小時候,農村的生活條件不太好,可心靈手巧的母親總是想辦法應對。一家人的穿衣吃飯經她一手操持,還是說得過去的。在我的印象里,單就做主打面食來說,母親就會很多種花樣,像卷子、蒸饃、窩頭、鍋餅、油餅、水拓烙饃、菜窩窩、韭菜垛、糖包、包子、菜角、豆沙包、棗糕,還有煎餅,可以說花樣繁多。如今,餐桌上吃的就比較單一了,基本上是上街買饃,無非是卷子、蒸饃,或是燒餅、火燒。記得那時候,饃分好面饃和雜面饃。好面饃一般很少吃,只是到了春節,平時就吃雜面饃,大多是玉米面摻好面,吃起來有點甜,有時也摻點高粱面,做出來的窩頭,父親叫做“花哩虎”。有的人家吃的是純玉米面饃,金黃金黃的,偶爾吃一次還可以,吃多了有點剌喉嚨。剛出鍋的玉米面鍋餅倒是好吃,香噴噴的。做饃時,母親有時為了哄我們,也用面做燕子、刺猬等小動物。當然,很簡單的那種。等饃快做完時,母親便揪一塊面團,用雙手在案板上揉搓一個長條,然后打一個結,一頭用手捏燕子的頭、嘴,另一頭用刀拍平,交叉切出條紋,算是燕子的尾巴。最后揀兩粒綠豆按進燕子頭部當眼睛,于是一個“燕子”做成了。等饃蒸好了,掀開鍋蓋,母親小心地將燕子拿出來,呵,一個白白的,熱氣騰騰的的“小燕子”呈現在眼前,真是舍不得吃呢。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雜面窩頭也不做了。

  母親的針線活也是蠻可以的,記得那時候家里有個柳條編的.針線筐,圓形的,里面全是針頭線腦,還有一個小包袱,也是母親的寶貝了,只是里面也沒什么值錢的,凈是些好看的下腳布料。包袱有一個大銅錢做扣子,好像是“道光通寶”,直徑大約4厘米左右,現在不知道流落何處,卻記憶尤新。每逢街坊四鄰娶媳婦嫁閨女套被子,母親都是少不了的,大家都夸母親的針線活好,干活又麻利。后來,家里購置了一臺大橋牌縫紉機,老家人叫砸衣裳機子,母親更是“如虎添翼”。一有空閑,母親便腳踏著縫紉機開始忙碌,為家人,也幫鄰居。小時候我們姐弟幾個穿的戴的,都出自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無論是棉衣單衣,鞋帽襪子鞋墊,大小樣式都很合適,也不知道不識字的母親怎么學的,讓我們自嘆不如呢。記得母親會納布鞋,做棉鞋,插虎頭靴。那時的我可沒少穿母親做的布鞋,母親常講:“穿做的布鞋養腳。”到了初中以后,因為“講好”就很少穿了。去年,我還在家里的一本厚書里,見到了母親曾用過的鞋樣子,有平口鞋、棉鞋、虎頭靴等,還有繡花的紋飾。每年冬閑,母親不忘曹縣的老舅,為他做上幾雙布鞋,其實也沒什么,一種心意吧。又過幾年,時興穿毛衣,母親很快就學會了織毛衣,還有毛褲、毛線手套、毛線襪子、線絨帽子、圍脖,樣樣精致,以至于前后鄰居來上門請教毛衣的花樣款式。可以說,那些年是母親用她那雙手為我們驅走了寒冷。父親常對我們說,“你們的母親不簡單,雖然沒上過學。”至于裁剪下來的碎布頭,母親也舍不得丟棄,常坐在縫紉機上用心做鞋墊啦,電視機罩啦、枕套啦、椅子座墊啦。也就是半天功夫,一個個圖案精美、顏色艷麗的鞋墊、枕套、座墊被母親“變戲法”似的出現在我們眼前。我覺得母親的這些作品就是拿到今天來看,也是富有裝飾性,富有表現力,視覺沖擊力強,也可能是具有獨特審美的母親的天賦吧。當挎著母親為我們拼縫的漂亮書包,心里有種說不出的高興,在學校的回頭率很高的呢。直到現在,帶著花鏡的母親依然會為我們做各種鞋墊,有線勾的,有繡花的,有碎步拼的,簡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了。

  小時候,我見過母親為雞做過“手術”。有一天,心細的母親發現那只很能“做活”的母雞有點異常,走路暈頭暈腦的,懷疑它在外面誤食了“藥麥”,如果不救治的話,恐怕會死掉,母親有點心疼。于是讓我逮住那只病雞抱過來,她找來父親刮胡子用的刀片,拔掉雞脖子下的雞毛,將母雞的雞嗉子割開。果然,里面還有未消化的毒麥粒。仔細取出來,沖洗干凈,再用針線縫住刀口,最后在傷口上撒了點草木灰,“手術”便大功告成了。別說,兩天后,那只雞恢復了“元氣”,開始一天下一個蛋了。當時覺得母親真是厲害,有點像“神醫”呢,盡管救活的是一只母雞。印象中,母親會用高粱秸稈做鍋拍子(鍋蓋,也能晾餃子等),當時農村家里少不了這個的。殺雞時積攢下的雞毛,她能做成一個漂亮的雞毛撣子,跟街上賣的相差無異。母親也擅長腌各種咸菜,像醬豆、糖蒜、蘿卜干、咸雞蛋、醬黃瓜、洋芋頭、豆腐乳等,名類繁多,為往日清貧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滋味。當然,小時候我們玩的沙包啦、毽子啦,母親抽空滿足我們小小的需求,既省錢也耐用。讀初中時,我喜歡早上跑步,母親還特意為我縫制了一對沙袋綁腿上。說真的,沉甸甸的不只是沙袋,還有母親呵護子女的心。

  母親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普普通通,卻是肯動手,愛學習,勤儉持家。當然也是我人生中的老師和榜樣,盡管我學不到母親的手藝,但,我繼承了母親對待生活的態度,那就是無論生活怎樣,都要好好地活著,不逃避,不退縮,敢于面對。

【母親的手藝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母親的心經典散文10-15

老舍《我的母親》經典散文06-16

別再讓母親們寒心經典散文10-10

母親的笑是我們的開心經典情感散文09-25

《手藝》閱讀練習及答案07-25

汪曾祺我的母親散文01-23

汪曾祺關于母親的散文01-09

老舍我的母親散文07-26

老舍的經典散文07-22

老舍的經典散文10-27